看影片「我的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3548
颗粒名称: 看影片「我的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7月19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观看高爾基三部自傳體小說的感受。
关键词: 苏联 文化 影片

内容

根據高爾基三部自傳體小說「我的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編製的三部蘇聯影片,不但鮮明地表現了高爾基在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面貌,而且在廣大規模上反映了十九世紀下半期俄羅斯的社會樣相,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顯示了那個腐朽、黑暗的王國的新生力量。這是一代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書。
   高爾基在「我的童年」裏寫道:「在回憶粗野的俄羅斯生活中這些鉛一般的可憎的事情時,我常常問自己:值不值得談這些事情?於是懷着更生的信心回答自己道:値得的。因爲這是生動的、眞正的實事,它直到今天(註一),也沒有死掉。這是那種實事,必須連根熟悉它,以便從記憶中、從人的靈魂中、從我們艱重而可恥的全部生活中連根拔掉它。」這是一個艱巨的創作任務,影片正如原作一樣,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出現在銀幕上的「鉛一般的可憎的事情」,是那樣激起我們的憎惡和憤怒,而新生的事物又是那樣引起我們的問情、熱愛和崇敬。我們彷彿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參加可愛的人和事與可憎的人和事的激烈搏鬥。
   高爾基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在這個家庭裏,時時刻刻發生着「鉛一般的可憎的事情」:吵嘴、打架、鬧分家、放火燒房子、在暗角裏互相恫嚇,各施陰謀………。這種生活環境,正如高爾基在「我的童年」中所說,「祇不過是一串刺,刺得我發生了懷疑心,强逼我以最嚴密的注意,研究那連續發生的事情。」他連這種「刺」一樣的生活也過不長久,終於被迫離開親愛的外祖母和母親,邁着小小的、堅定的脚步,投入了「人間」。「人間」的生活正是外祖父家庭生活的擴大,而高爾基的「懷疑心」和求知慾也更加强烈了。「生活又重新形成急湍而濃郁的水流。印象的寬闊的河,每天給我的心帶來新的事物,使我喜,使我憂,使我憤慨,使我深思。」(註二)他於是帶着一顆想進大學讀書的火熱的心,到了喀山城,混在知識分子羣中。進大學的希望,是被事實粉碎了,但他從實際生活的磨練中、從羣衆和勞動中獲得了大學生得不到的豐富知識和不可動搖的反抗意志,使他更堅决、更勇猛地向人生突進。他對「鉛一般的可憎的事情」的認識越明確,越深刻,則他要從各方面「連根拔掉它」的决心,信心和勇氣,也越發不可摧毁的了。
   高爾基筆下的「人生」,是充滿了現實的血肉的,有鮮明的時代和民族色彩,有無限豐富的歷史的、社會的和階級的内容。影片的編製者從高爾基的原著裏攝取了主要的人物、情節和場面,我們在銀幕上便到處看到新與舊的矛盾,美與醜的鬥爭。在「我的童年」裏,我們看到外祖父的兇暴和舅舅們的自私,也看到外祖母的善良和小吉卜賽人柴克諾克捨己爲人的優良品質(他用自己的手臂替阿略沙擋住外祖父的沉重的拳頭)。在「在人間」裏,我們看到打樣師家婆娘倆的醜惡嘴臉,也看到洗衣婦和輪船廚司史慕萊保護阿略沙的正義行動。在「我的大學」裏,我們看到喀山公寓裏沸騰着人間地獄似的惡濁生活,也看到祕密的革命活動;我們聽到碼頭工人、小偸、乞丐的饑餓叫喊,也聽到急風驟雨似的集體勞動的偉大音樂。不僅如此,我們在某些人物的「靈魂」中也看到了尖銳的矛盾和鬥爭,在舊思想、舊感情的廢銅爛鐵堆中看到金子的閃光。殘暴的外祖父在毒打了阿略沙之後又向他訴苦的場面,是很動人的。他俯身在阿略沙的前額上親吻,於是用「兩隻細小的、殘酷的手兒」撫摩着孩子的腦袋,說:
   「我留了我的痕跡在你身上了,朋友,你是很生氣的。你咬我而且抓我,所以我也發脾氣了。……你以爲我從來沒有受過鞭打嗎?阿略沙!我所受的鞭打的痛楚,你就是在一個惡夢裏,也不能想像得到的。我被鞭打得這麽兇,就是上帝自己看見了,也要流眼淚的。可是結局呢?我——一個孤兒,一個可憐的母親的兒子——已經昇到了現在的地位:一個組合的頭腦,一個工頭。……」可是當了工頭,開了染坊,他仿佛忘記了自己被毒打時的痛楚,動手毒打別人了,甚至把替他工作了三十七年的老工人葛里高里一脚踢了出去,爲的是這個老工人的眼睛被爆炸的硫酸濃烟燻瞎了,失掉了工作能力。但當這個外祖父訴述自己赤着兩脚在伏爾加河岸尖銳的石子上跑,「孤單地拉着一隻貨船」,兩眼充滿了淚水的情景時,阿略沙又覺得「他彷彿增大了體積」當他告訴了阿略沙許多故事之後對他說了「親切的再會」時,阿略沙又知道「他既不惡毒,也不可怕」。「想到曾經這般殘酷地毆打過我的人,就是他,淚水便湧上了我的眼睛。但是我是不會忘記的。」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人的「靈魂」中的矛盾,在高爾基的筆下,便那麽眞實、那麽活躍地顯現出來了。
   高爾基在「我的童年」中說:「我們的生活之所以神妙,不僅是因爲它裏面的卑劣污穢層是這樣豐厚和肥沃,而且因爲通過這一地層,燦爛的、健康的、創造的東西仍在凱旋地壯大,善良的人的(品質)仍在成長,它喚起我們可以回復到光明的人類生活的難以摧毀的希望。」這希望的火把,一直在照耀着年輕的高爾基的奮鬥前程,鼓舞他成爲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革命文豪。
   優秀的文學作品,尤其是俄羅斯古典文學作品的偉大作用,也在這三部影片中清楚地表現出來。從外祖母口中說述出來的許多故事,對於童年時代的高爾基有很大的影響,引導他認識現實生活,培養他的崇高品質,鼓舞他爲美好生活而奮鬥。在「在人間」裏,他向一個闊太太借書時說:「生活太寂寞,但看了好書,什麽苦惱都忘記了。」當高爾基朗讀果戈理的「塔拉斯·布爾巴」時,廚司史慕萊感動得嗚咽起來。關於他對聖像店畫師們朗讚萊蒙托夫的「魔鬼」時的動人情景,高爾基自己就有一段出色的描寫:「詩篇把我感動得又苦又甜,我的嗓音破裂了,我看不淸詩的行列,淚水湧現在眼睛裏。但是更使人感動的是畫室裏的遲鈍的小心的移動,整個畫室裏的人都沉重地轉動着,仿彿有一塊磁石把人們吸向我的身旁。」他初次讀到普希金的詩篇時,覺得這些詩震響起來,就像「新生活的鐘鳴一樣」。他在「我的大學」裏用第三人稱的口吻說:「他讀書讀得越多,越注意觀察那些在週圍緩慢地、卑汚地沸騰着的一切,這就使他對那種純潔生活的渴望越加痛切,越加熱烈,使他對於偉大的革新事業的必要性,看得越加明白。」好書不但能使人忘掉「寂寞」,而且能够推動人積極參加「偉大的革新事業」——高爾基這個體驗,應該是許多革命靑年的共同體驗。學習的重要性便在這裏!
   對蘇聯人、中國人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人民來說,這三部影片所反映的「粗野」生活,已經成爲歷史的陳迹了。然而高爾基的三部曲和根據它們編製的三個影片,依然保持着不可估計的價值,對於我們有非常深刻的敎育意義。這是眞實的歷史,傑出的藝術品,我再說一遍,是一代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書。跟着我們自己思想的成長和生活經驗的增加,我們每看一次電影,正如每讀一次高爾基的原作一樣,都得到一些新的體會,受到新的敎育。在對於現實生活的理解上,它們敎導我們如何站穩立場,發掘矛盾,認識矛盾;在文藝創作上,它們敎導我們如何眞實地表現現實的矛盾和人的「靈魂」中的矛盾,鞭打舊的,歌頌新的;告訴我們什麽叫做革命現實主義。我們都是從舊社會生活過來的,我們正在進行新社會的建設,努力在文藝作品中反映這種建設,而且懂得這種建設和反映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已經把舊社會的「鉛一般的可憎的事情」「連根拔掉」了,但在我們許多人的「靈魂」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跟正在蓬勃發展的「偉大革新事業」不相稱的舊思想感情的根鬚。爲了建設得更好和創作得更好,應該全部、徹底、乾淨地拔掉這種根鬚!
   銀幕上美麗的伏爾加河,使我們聯想起雄偉的黃河和浩蕩的揚子江。中、蘇兩國同樣充滿了力和美,充滿了撫育英雄模範的古國的莊嚴。我們應該像高爾基那樣深刻地瞭解自己的祖國,瞭解「人」的價值,並使自己成爲全新的人,「大寫的人」,而文藝作家還應學習高爾基那樣勇猛地向「人生」突進的精神,深入羣衆,深入實際生活,以便正確地表現人和生活,使生活過程和創作過程眞正統一起來。這便是當前新中國人民、作家應有的奮鬥目標。
   (註一)高爾基的「我的童年」是在一九一三年
   出版的,所以書中所說的「今天」是在
   十月革命以前。
   (註二)見適夷譯的「人間」。
   (原載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高爾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