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的開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3329
颗粒名称: 幸福生活的開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07月17日,当代日报刊登了河北省人民政府撥款幫助南、北鳳山、楊家溝三村居民遷移後修建起來的三百二十多戶的新村的歷史。
关键词: 居民 生活 歷史

内容

在河北省井陘礦區鳳山礦東的棋盤地上,建立起了一座美麗的村莊。這是一九五一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撥款幫助南、北鳳山、楊家溝三村居民遷移後修建起來的三百二十多戶的新村。
   提起這個新村來,却有着一段血淚的歷史。
   一九三七年九月,日寇侵佔了鳳山礦,爲了掠奪我國的煤藏,不顧居民的生死,把礦附近的南北鳳山和楊家溝三村的地下都掏空了。從此,地陷房塌,人畜傷亡的事件回就不斷在這三村發生,人們都惶惶不安。馬鎖成的母親,憶着當年的悽慘情景說:「在我五十一歲那年,舊曆十月十六的下午,我忽然覺着地面搖起來,隨着房子也向東倒下去,我一看事不好,拔腿就往外跑,剛跑出大門口,回頭一看,唉呀!東屋、北屋整個陷到地下去了,整個院子變成了看不到底的黑洞。一提起這事來,我的心就打哆嗦。」
   當時在附近幾村中流傳着這樣一支民謠:
   關着門子過,
   禍從地下來;
   山搖地裂一陣風,
   生命財產陷進無底洞。
   這些居民的苦難,在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是沒有人管的。他們也說過要居民「遷移」,實際上他們却是把「險區」的居民趕出去。馬鎖成的母親,從她的房子陷落那天起,就領着四個孩子過起流浪生活來。足足九年,她和其他居民一樣過着雨打風吹、提心吊胆的日子。
   那時她常唸叨着這樣一段話:
   黑寒葉兒苦,
   拉拉菜兒酸,(註:黑寒葉、拉拉菜都是野菜)
   沒有家的人兒淚漣漣;
   受苦人的命和黃連一樣苦,
   苦蔓兒結瓜瓜不甜。
   一九四七年四月間,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井陘煤礦,人民政府就積極想辦法保護這三村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一九五零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和石家莊市人民政府便派幹部到這三村進行調查,聽取羣衆意見,决定把這三村的居民遷移到別處修建新村。這個决定受到羣衆一致的歡迎。河北省人民政府撥了四百八十萬斤小米作爲遷移修建新村的補助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別指示:「新村的建設,必須適合於衛生、生產、敎育等要求。」
   一九五一年春天,來自石家莊、建屏等地的兩千多木瓦工人,在棋盤地上動了工。經過七個月的修建,到去年九月間,三千多間平房、瓦房、窰洞,就出現在棋盤地上了。新村的中央,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貫穿着寬闊的十字大街,根據東低西高的地勢留出了九條胡同,使居民住宅都能得到充分的陽光。在村東北角的高坡上還修起了一座嶄新的完全小學,西邊是敎室,東邊是寬闊的體育場,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
   今年「七一」前夕的一個傍晚,我懷着愉快的心情來到了這個新村。那寬闊的街旁的小洋槐樹,已長滿了嫩葉,一排排的新房簷下,人們正在乘涼,並談論着互助打井的事。天眞活潑的孩子們,盡情地唱着、舞着。南大街路東供銷社門前,擠滿了年輕的姑娘、媳婦,正在選擇她們心愛的蘇聯花布,米色襪子等。十字街旁的黑板報上寫着生產模範的事蹟。
   我和村長張瑞(煤礦工人)訪問了馬連拴、馬連元、李萬祥等幾戶。各家院子裏的石榴、洋桃、西番蓮等花正在開放,庭院都打掃得很淸潔。到了東街馬龍來的家裏,這位六十來歲的老人見了我們,就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他說:「我們多少年來辦不了也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毛主席、人民政府都給咱辦到了。我們新村沒有修起以前,有人這樣說:最快也得修三年。可是,七個月就修起了。共產黨眞是說到那裏,辦到那裏。」馬鎖成的母親見了我們高興地說:「六十歲的人啦,千想萬想也沒有想到能住上這麽好的新房。有了毛主席,八、九年沒有家的人又住上新房了。」她對今後的幸福生活充滿信心地說:「我家四口人,六畝地,大兒子鎖成在陽泉煤礦做工,二兒和大兒媳婦我們三口子種地,今年麥子豐收,鎖成還不斷捎個錢來,每天兩頓米飯一頓麵飯。眼看着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你說我爲什麽不喜歡!」
   苦難的人們,從破舊房子裏,從土窰、古廟裏,從荒草橫生的古老山洞裏走出來,領着自己的兒女,牽荒自己的驢子,搬到淸潔、美麗、結實的新房子裏來住,怎麽不從心裏歡喜呢!他們深深感到這種幸福的日子是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分不開的。在今年春節時,村民們唱着這樣一段快板:
   新村和舊村不一樣,
   進村一看盡新房,
   街道寬,胡同長,
   供銷社、理髮舘、雜貨舖子列兩旁,
   東北角上修起了新學堂。
   好光景從此開頭過,
   毛主席的恩情記心上。
   一九五一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捐獻飛機大砲支援志願軍的號召以後,新村村民首先熱烈響應。他們修訂了愛國增產節約計劃,幾天內就捐獻了人民幣七千一百零九萬元,只許守誠一人,就捐獻了三百廿萬元。他說:「我們不努力生產支援志願軍,就對不起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對不起我們的新中國。」現在礦上增產節約競賽運動已開展起來,該村所有的礦工都修訂了增產節約計劃,並參加了業餘文化學習;有六十多個婦女也參加了識字班,學齡兒童大部上了學。
   每天早晨,當太陽發出紅光,一羣羣礦工扛着鋼鎬,有說有笑地走向煤礦去的時候,當農民們愉快地扛着鋤頭走向田裏去的時候,當活潑的孩子們揹着書包走向自己學校的時候,他們都從心的深處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生活和每個解放了的中國勞動人民一樣,擺脫了奴隸的枷鎖,在自由美麗的土地上,在毛主席的撫育下,已踏上了幸福光明的道路。(「抗美援朝專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