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方志敏烈士故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1922
颗粒名称: 訪方志敏烈士故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06月30日当代日报登载了关于訪問方志敏烈士故鄉的文章
关键词: 方志敏 故鄉

内容

新華社記者金凱、介方、革新
   離弋陽城東北六十多里,在長滿叢樹竹林的山區裏,我們訪問了有過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的鄉村,共產黨員方志敏烈士的故鄉——漆工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創造者方志敏同志就是首先在這裏組織農民武裝起義的。當時,全鄉有一百三十多個農民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他們大都已爲祖國解放事業光榮犧牲了。去年秋天,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曾到這裏進行了訪問,漆工鄕農民們謹記着毛主席的號召:「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他們決心要把被國民黨匪幫破壞過的山村從貧窮變為富裕。
   漆工鄕是在去年秋天完成土地改革的,土地改革剛一結束,農民們就積極進行生產了。這裏過去沒有冬耕習慣,但是去年冬天全鄉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進行了冬耕,農民們還挖了四口水塘,將原來十五條水壩重新補修了一次。去年一般稱田只能做到二犂三耙,今年已普遍地做到三犂四耙,肥料也已比去年多下一倍。在我們訪問的時候,全鄉農民正在辛勤地耕耘,早禾都已普遍地耘罷第三遍,有的已經開始耘第四遍第五編了。鄉農民協會主席許根長同志領着我們去參觀稻田,在山谷中間的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上,禾苗已長到二尺多高了,有的早禾已抽出嫩黃色的稱穗。許根長告訴我們:這裏的稻田,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都是種雙季稻的良田,每畝平均能收穀子四百五十斤左右。但是以後國民黨匪幫將這裏所有的房屋、農具都燒得精光,地主們又奪去了土地,農民窮苦了,沒有肥料下田,全部稻田才改種一季,有的土地還只能讓它長野草荒掉了。解放前,每畝稻田一般只能收上二百斤穀左右,還要交一半租穀給地主,因此農民生活非常貧困,全鄉二百多戶農民一年內總要缺少半年口糧,靠挖野生植物充飢。解放以後,農民翻了身,生產積極性也隨之提高,荒蕪了十幾年的已經長了樹木的荒田都被重新開墾出來了,今年已有一百三十二畝田改種了雨季稻。許根長滿懷信心地對我們說:「再過兩年,我們把全部稻田都改種雙季稻,到那時,糧食產量就可以恢復到土地革命時期的水平了。」
   我們到漆工鄕的第二天中午,去拜訪了方志敏烈士的出生地——湖塘村。全村有三十六戶農民,原來村子裏都是瓦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被國民黨匪幫全部燒掉了,農民們在廢墟上搭起草屋居住。解放以後,已經有七戶農民重新蓋起了木板瓦屋。方志敏烈士的故居早被國民黨匪軍燒掉,解放以後,人民政府撥款在這故居的屋基上蓋了一座新瓦屋。因爲方志敏烈士的母親已被人民政府接到南昌去安居,這所房屋現在就用作小學的敎室,在這裏上學的有二十五個兒童,他們都是附近村莊裏的農民子女。
   我們在湖塘村遇到了一位去年曾到北京參加國慶節觀禮的老根據地人民代表、貧農王滿春,他剛從田裏耘禾回來,高個子,四十來歲,曾當過十三年紅軍。他熱情地告訴我們,去年在北京親眼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還派了人陪着他們到國營農場裏參觀拖拉機耕田,他興奮地說:「現在我們國家比鬧土地革命那時候强大得多了,而且還要繼續强大,將來都要用機器耕田,我們小村裏一定也會有這一天。」我們曾經聽鄉農民協會主席談過他家的情况,因爲他在去年秋天才分進田,家底薄,人口多,所以今年還缺少些口糧。但是他沒有談這些,他指了指貼在屋子正中泥牆上的毛主席畫像說:「不能談困難,老根據地人民要爭取更大光榮,今年多打粮食,明年就不會再缺粮,有毛主席領導,光景一年好過一年,還愁什麽?」他隨即又告訴我們:他今年約了六戶農民組織了一個季節性的互助組。自己的早禾田已經耘過了第三次,還準備耘一兩次;牛糞比去年施得多,去年每畝施了六担,今年已經施了十二担,明天還準備再把油菜餅施下去,他說:「今年春天雪大,把油菜凍死了些,要不凍死,還可以多打幾個油菜餅,多下些肥料。」
   漆工鄕的婦女們也都熱烈地參加了愛國生產。全鄉婦女爲了響應人民政府「不荒一畝田」的號召,在鄉婦女會主任貧農陳桂蘭帶頭下,集體耕作了二十畝機動田(這是土地改革時留下來作爲鄉裏以後調劑的田)。在這塊田上,她們已經耘過第五次了。五月下旬接連下了幾天雨,但是她們冒着雨下田耘禾,她們互相鼓勵說:「方志敏烈士領導農民打游擊時,一面打仗,一面還生產,現在下點把子雨怕什麽。」陳桂蘭自己今年種了十一畝水稻田,因爲丈夫有病,今年犂田、耙田都自己來,爲了增加肥料,白天下田,吃罷晚飯,就帶着兩個孩子上山割靑草,常常摸着天黑回家。她在今年一春共割了八十多担靑草,都做成肥料施下了田。
   正在創造着幸福生活的漆工鄕農民深切地知道勝利是怎樣得來的,他們都熱愛着共產黨。為了讓人們更多地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翻身的革命史蹟,他們最近將保存了十多年的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使用過的土槍、梭鏢和當時革命根據地出版的報紙、書籍送了一批給中共弋陽縣委會,這些歷史紀念物將在「七一」在上饒舉行的土地改革展覽會中展出。
   爲了永遠紀念爲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方志敏同志和別的烈士們,全鄉農民已準備在秋收以後籌建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
   當我們踏着彎曲的山路離開方志敏烈士故鄉的時候,默默地想起這位崇高的共產黨員在獄中用無限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寫下的「可愛的中國」一書中對於我們祖國的歌頌。現在,他生育長大的故鄉,也正和祖國所有的農村一樣,正在日新月異地進步着,他的故鄉的人民正在爲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鬥爭着。明媚的花園,已經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新華社南昌二十九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凱
责任者
介方
责任者
革新
责任者
方志敏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