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開展本省物資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1573
颗粒名称: 進一步開展本省物資交流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52年6月13日,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勝利閉幕。
关键词: 交流 物資 問題 銷路 價格

内容

浙江省物資交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朱光軍
   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於六月十三日勝利閉幕了。本省代表團在「三反」「五反」運動和本省物資交流大會的勝利基礎上,參加了這個大會。大會十三天交流中,本省代表團大體上完成了購銷計劃,成交二千餘筆,購銷總額二千八百五十八億餘元,佔華東區內購銷總値百分之十點三八,佔大會交易的第二位,超過了本省物資交流大會上成交總値三倍以上。其中銷售總額二千零九十八億餘元,推銷大小土特產約二百餘種;購進總額七百六十億餘元,其中大部係收購各地滯銷的工農產品,工業品佔百分之五十點五八,土產佔百分之四十九點四二。通過大會上大規模交易,替本省進一步開展物資交流、活躍城鄉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前,本省大部份土特產已陸續打開了銷路,只有少數銷路尚有困難。在本省土特產產銷關係中,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幾個問題:
   (一)生產方向問題。本省部份土產,由於過去盲目生產,不講究品質規格,因而滯銷。如嘉善次磚瓦、溫州土碗、平湖襪子、寧波棉靑油、杭州雨傘等都是如此。有的因爲產品高貴,價格過高或生產過多,或因「三反」「五反」後,消費市場發生變化,而變爲銷路不廣或暫時滯銷,如絲綢、紹酒、寧波軟蓆、溫州瓷器、梅子乾、蘿蔔乾、松煤等。還有某些產品,由於社會風氣改變,銷路滯呆,沒有發展前途。某些暫時有銷路,將來沒有銷路的,須要指導各該業改變生產方向,或限量減產。如迷信紙、迷信香料、土報紙、土靛靑、毛筆、黑墨等,都必須加以很好研究,具體指導各該業轉變方向,生產適合人民需要的產品,才能有遠大的前途。
   (二)進一步開展短距離物資交流問題。本省某些小宗土產和小宗手工業品,過去都是在省內銷售或作近距離推銷的,如鉄鍋子、棕衣、紙筋、東陽草蓆、大頭菜、鹹菜等,今後仍應着重省內推銷,廣泛參加專區、縣物資交流大會,逐步打開銷路。
   (三)價格問題。這次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上,實際交易的結果,暴露了本省若干土特產在價格上的許多問題,例如台州榨菜價格與四川榨菜相等;蘿萄乾產區價格比銷區價格高,比蘇南五香蘿萄乾都高。另外,個別單位也有不了解情况,不顧農民生產成本,缺乏價格研究,盲目訂約,在價格上發生偏低的現象。
   此次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對活躍本省各地市場、指導生產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華東軍政委員會曾山副主席。在大會閉幕典禮上,對今後進一步開展物資交流作了具體指示,他指出:「淡季很快過去,旺季即將來臨,絲、茶、小麥、菜籽的豐收,已經完全實現。秋收的增產豐收,是有希望的。因此,國營企業與合作社,不但應該積極經營業務,而且應該積極領導與團結私營企業,繼續做好工業品下鄉和收購農產品的工作。」根據這一指示精神,本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進一步開展物資交流。
   首先是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各專區、縣要開好物資交流會議。本省一般的土特產,在省外、區外從前有銷路的,這次在華東區城鄉物資交流大會上,銷路問題並未全部解决。應該繼續主動地組織人力、物力,向省外、區外進行遠距離的交流,進一步恢復舊的商業網,與建立新的貿易關係。但還有許多土產必須在省內組織短距離物資交流才能解决銷路問題,所以必須開好專區、縣的物資交流會議,有領導、有計劃、實事求是的組織物資交流,解决目前部分工農業產品呆滯積壓問題。這些土特產與工業品,除少數確屬生產盲目、粗製濫造、無發展前途外,一般所,謂滯銷祗是一個時間性的問題。希望各級黨政領導上重視這一工作,親自動手,具體掌握。不僅要求國營貿易部門與合作社積極帶頭交流,更重要的是廣泛地鼓勵團結私營企業,積極參加交流。要向他們反覆說明政策,打破他們的一切顧慮,協助解决經營上的疑難問題(如公私關係、資金週轉困難,稅收、運輸等方面的問題),從實際交流中提高他們的經營信心。一般市、專區和重點城市召開的物資交流會議,應廣泛地與各方面取得聯系,使縣與縣之間、專區與專區之間、省市與各地之間,互派代表參加交流,尤其是應邀請過去有交易往來的有關行業參加。交易中應注意大宗的重點商品經營。在方式上,可採取大宗成交與零售業務相結合的辦法,開闢零售市場,並適當降低某些積壓品的零售價格,發動周圍地區廣大羣眾來會參觀,鼓勵其購買(不是强迫羣眾參加,而是樂於自往的)。一般的縣內組織物資交流,可以考慮運用舊的廟會形式,組織新的交易關係。據了解:本省過去春秋間廟會很多,規模也很大,解放後無形停頓。這種形式在目前是可以提倡和恢復的。各專區可調查具體情况,在區內先選一個典型試辦,成功後,再加推廣。參加的除國營企業及縣、區、鄉各級合作社外,並應廣泛組織城鎭工商業者和有資力的行商、個體生產者及廣大羣衆。在交易方式上,應以零售爲主,大宗成交簽訂合同為副,多解决小土產品、小手工業品的銷路問題。然後再深入到主要鄉鎭,了解羣衆舊有習慣,組織集市交易。國營公司合作社亦可備貨下鄉,結合開展工業品銷售運動,滿足農民要求,進一步促進城鄉物資交流。
   其次是指導生產、擴大交流問題。這次大會的事實證明:本省某些工農產品因過去對品質規格注意不够,粗製濫造,產品次劣,再加上盲目收購,不問銷路,致使許多產品積壓,變成冷背貨。因此,今後必須貫徹大會的精神,訂定價格應照顧產、運、銷三方面利益,體現「優貨優價、劣貨劣價」精神,經常的研究產銷情况,達到輔導生產、指導生產的作用。對暢銷品,應作到有計劃增產,求得穩步發展。對暫時滯銷不久即會有銷路的產品,應大力經營,促進其恢復生產,迎接旺銷到來。凡是產品規格簡陋、粗製濫造、偸工減料、供過於求的,應適當限銷,指導督促改進。各地今後在組織交流中,應注意改進產品規格,這是推廣銷路的重要關鍵。
   第三,鞏固大會成果,保證合同履行。這次大會,對合同履行特別重視,曾副主席曾指示:「大會的勝利,必須依靠堅决履行所簽訂的一切合同來鞏固。」因此,大會閉幕以後,保證執行在大會中簽訂的合同,就成爲各地工商行政部門和代表團的重要任務。我認爲:各地國營企業與合作社,在履行合同中,應起模範作用;工商業者亦應該把遵守合同信用,視爲優良的商業道德行爲。本省過去對履行合同,是不够重視的。今後,必須根據曾副主席指示精神,堅决保證履行合同,保證合同的嚴肅性。希望各專區和各重點城市,要建立一定的專門辦事機構,責成專人督促檢查履行情况,按時統計上報,作到有計劃的組織物資交流,爲保證完成任務而奮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光軍
责任者
曾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