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交通促進城鄉物資交流新昌大橋興建竣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0980
颗粒名称: 便利交通促進城鄉物資交流新昌大橋興建竣工
并列题名: 至岔街口公路爭取月底完成
分类号: F511.3
摘要: 新昌縣人民政府爲了貫徹「市政建設爲勞動人民服務」的方針,便利交通、促進城鄉物資交流起見,特於1951年12月20日起在北門外興建大橋一座。
关键词: 物资 公路 大桥

内容

(本報新昌訊)新昌縣人民政府爲了貫徹「市政建設爲勞動人民服務」的方針,便利交通、促進城鄉物資交流起見,特於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起在北門外興建大橋一座。由於廣大羣衆熱烈參加建橋工程,全部工程已於六月上旬竣工。
   新昌縣是一個土特產很多的地區,每逢「黃梅時節」和雨量過多的時候,山洪爆發,水□一時無法傾出,沃溪兩岸往往因此造成水災。尤其是北門外通車站的一座木橋,只要溪水略漲便被冲倒,到車站和進城的人們就得擺渡過水,非但要化渡錢,更危險的是人們還有被洪水捲去的危險。所以,常常經過這裏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在這裏建築一座大橋可多好呀!」可是在反動派統治時代,國民黨政府只曉得搜括民脂民府,那裏會想到辦一些於廣大人民有利的事情!現在新昌解放還不到三年,人民政府了解這一情况後,經過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就决定在北門外沃溪上通車站處興建大橋一座,並在北門城門口經文昌閣、岙橋里、潘家橋、忠信坊到城中心岔街口修築一條平坦的公路。
   動工以後,修建委員會廣泛動員了城區城關鎭、新民鄉、分水鄉、西郊鄉、西嶺鄉、石溪鄉、孟家塘鄉等七個鄉鎭的男女民工一萬餘人參加建橋、築路工程。在勞動中民工們均發揮了高度的刻苦耐勞的精神,並紛紛以鄉或村爲單位展開了挑應戰和勞動競賽,湧現出大批積極分子。如孟家塘鄕孟家塘村的婦女,在被太陽曬得發燙的沙灘上,赤着脚完成了扛石十方的任務,又如石溪鄕下洋村民兵石伯成,他雖然發瘧疾,但還堅持去抬石頭,當人家勸他不要去時,他邊笑邊說:「這算什麽?出一身汗便好了,志願軍在前綫打美國佬,不知要比我們苦多少倍哩!」這樣的模範事蹟是說不完的。許多民工在勞動中還編了快板、越劇、歌曲等,來提高大家的勞動情緒,如他們以「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的譜,興舊地唱着自己編的歌調;「咱們民工有力量,每天每日勞動忙,造起了水泥大橋,築起了平坦馬路,改造得新昌變呀變了樣,咳嗨………。」
   經過了將近六個月的勞動,於六月上旬一座四十八公尺長、三·二公尺闊,有六個橋墩的大橋已巍然屹立在人們的眼前了。六月十三日當第一輛汽車徐徐在大橋上行駛時,城裏城外的人們都懷着感激人民政府、感激參加建橋的勞動人民的心情,攜老扶幼趕來觀看,在雷動的掌聲中,汽車安然駛進了城。近幾天來,從四面八方來參觀這座大橋的人們絡繹不絕。
   這座大橋的落成,將爲新昌的工商業帶來了新的繁榮,據該縣土特產聯營處統計:由於大橋的落成,每年將爲該盧節省二千餘萬元的連輸費用。正如新井頭住民俞生兎說:「人民政府對我們眞是太關懷了。」
   爲了迎接「七一」黨的生日,大家正在趕築通往岔街口的公路,準備於七月一日舉行全程通車以及大橋落成典禮。(歸。鐘·達)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新昌縣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昌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