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康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0484
颗粒名称: 到西康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6月1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西康发展见闻的文章。
关键词: 西藏 农业 人民解放军

内容

去年十二月下旬,我在四川旅行剛剛結束,這時恰好有一批軍車開往甘孜,於是决定趁着這個機會,到西康高原上去看看。
   早晨從成都出發,下午兩點多鐘便到了西康省會雅安。這裏和四川只有一山之隔,週邊環繞着叢山,中間是一塊富庶的盆地。我們從盆地正中穿過,眼睛裏出現着一個個隱蔽竹林裏的小小村莊,在溫暖陽光下盛開着藍色花朶蠶豆田,阡陌縱橫的稻田。幾乎使人看不出和成都平原上有什麽區別。
   平坦的盆地很快地過去,公路蜿蜓着爬上山坡。汽車在山坳裏兜了幾個圈子,傍晚時分到達天全縣城。
   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有一路紅軍曾經路過天全。並且在這裏建立了人民政權,和分配了地主豪紳的土地。如今有的墻壁上還留着當時寫過標語的痕跡。這裏很多居民都曾參加過當時的農會,他們興緻勃勃地給我談着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印象的深刻好像一切昨天才發生一樣。
   現在這些十五年前的農會會員,又重新加入了農會。這裏正進行着土地改革。據說平均每人可以分到二畝稻田和一畝旱田。此地每畝稻田可產三百五十市斤黃穀,成都平原上的產量比這裏要高出一倍,但那裏農民所佔有的土地數量却遠不如這裏多。
   傍晚的天全城外可以看到一簇一簇的火光,那是過路的藏商所點燃的。一般過路的漢人,到了這時早已在街上找定了旅店,但那些西邊高原上來的藏族商人,却繼續前進着。他們隨便在路邊找個有水的地方將牲口卸下,然後拾上幾根樹枝點起火來,這就完成了晚上住宿和做飯的準備。他們隨身攜帶着酥油、茶葉、「糌粑」和牛肉,因此一切東西都用不到臨時上街去買。我看到的好像是一個全家,其中有三個婦女和一個孩子。他們吃喝完畢,每人把飯碗和剩下的牛肉向着懷裏一塞,隨便圍着火堆一倒,便一個個進入甜蜜的夢鄉了。
   我們從天全繼續前進,路上遇到的藏商越來越多。每一幫這樣的藏商都帶着若干馬匹,從西邊來的馱着藥材,從東邊回去的馱着陀茶,一個個身體都是那樣的矯健,百個之中也很難看到一個彎腰駝背的。他們看到我們這大隊的汽車從身旁馳過,往往忘了那些吃驚的馬匹歡樂得跳躍起來。在這裏我聽到了許多天才音樂家的歌唱,他們用着那種高原牧場上特有的高亢和婉轉的聲音,一個接一個地唱着動人的山歌。我曾經請一個懂藏話的同志把一首歌的意思翻譯給我聽,那首歌的歌詞是這樣:
   「毛主席的隊伍來到我們的村,
   黑暗的鳥拉制度一掃淨,
   到今天,
   自己的馬兒才能自己騎,
   歡歡喜喜地騎到城裏去買東西。」
   汽車停在二郎山脚下一個小鎭上休息,司機爬在車下檢查機件,這是翻越大山的準備。
   我們從二郎山的北麓蜿蜒而上。首先躍入眼簾的是滿山滿谷遼闊無邊的原始大森林,松樹、杉樹,好像給這萬丈高山鋪了一層碧綠的綿絨。我們祖國是這樣富麗,不由得使人發生一種自驕的心情。我們起初上山的道路有些泥濘,但到半山腰,地上已經凝結成堅硬的冰塊,長達丈許的冰柱,從懸崖上像一個個銳利的牙齒下垂着。汽車開足了馬力再向上爬,白雪覆蓋了一切,樹木看不見枝葉,遠遠看去倒像一座座銀色的尖塔。上山以前司機曾吿我說,從這一座山上可以看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現在果偵不錯。
   我們爬到了山頂,回頭看看所走過的公路,像一把亂絲似地盤來盤去,這時偵不知道汽車是怎樣鑽出來的。解放軍進藏部隊修築這座大山上的公路時,經過了多少艱苦和困難,只有到了這裏才能得到更深刻的體會。現在那些打通了這座高山的英雄們,已經帶着從這裏取得的豐富經驗到更前面去了,他們在這個拔海兩千五百公尺的二郎山頂上留下了「貫通康藏」四個大字,那是寫在一個木頭牌坊上的,我們經過這個牌坊的時候,衷心的充滿着敬佩。
   在二郎山的北麓,天空裏低低地壓着烏雲,但翻過山頂,即刻變成了一個萬里無雲的晴空,太陽明朗地照耀着。高山的壁障,對於氣候的變化是發生着如此顯著的影響。二郎山的南面,因爲氣候乾燥,很少看見樹木。雜草也不如山的北面茂盛。我們順着光禿秃的山坡盤旋而下,約摸三四個鐘頭,到了富有歷史意義的大渡河畔。
   看到這個深陷在夾谷裏的淸碧如帶的大渡河,不由人從內心裏發出對於革命英雄們的景仰。我們人民革命的事業曾經經歷過了這樣艱難的道路,我們英雄的軍隊曾經戰勝了這樣嚴重的困難!大渡河的河身,雖然看來只不過寬達百米左右,但因爲它在深山夾谷中流過,水的流速特別大,冲擊力也特別強。我們曾用木棍探到水裏試驗,用盡了氣力都不能使它垂直。這是一個不容易橫游到對岸的河流,更無法安椿架橋。這個天險,一百年前曾經使得石達開在這裏全軍覆沒。一九三六年,國民黨的反動軍隊也想憑藉着這個大險來阻擋長征中的工農紅軍,但人民革命的意志是阻擋不住的,紅軍渡過了大渡河。
   我們穿過當年紅軍強渡的瀘定鉄索大橋,到達大渡河的西岸。這裏石崖上刻着毛主席當年詠紅軍强渡大渡河的詩,是去年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刻製的。我們全體停下車來翻覆誦讀着,心裏帶着說不出的崇敬。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千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