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漿紗廠職工們加強團結設立業餘夜校保證教好學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0011
颗粒名称: 浙企漿紗廠職工們加強團結設立業餘夜校保證教好學好
分类号: G529
摘要: 1952年6月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浙企漿紗廠職工們設立業餘夜校的读者来信。
关键词: 工厂 业余学校 文化水平

内容

編輯同志:
   通過「五反」總結後,我們浙企漿紗厰的工人覺悟提高,在生產上已獲得了顯著的成績。例如在「五反」前回絲的消耗率最高為每包四·八五錢,在迎接紅五月推行了李秀雲工作法後,減少到每包三·五八錢,目前已達到了二·七四錢的標準。緊隨着這一生產戰綫上的勝利,工人同志們有了强烈的學習文化的要求。他們都認爲要更好的提高認識,掌握技術,增加生產,就應該不斷地學習文化。
   我廠工人大多是在舊社會的壓迫下長大的,有的很早就離開學校,到外邊來找尋生活,有的十二、三歲就進了工廠,根本沒有跨入過學校的大門,所以文化水平是很低的,解放後,毛主席使她們翻了身,給她們帶來了安定的生活,因此她們提出學習文化的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們的熱情與信心感動、鼓舞了我們高級職員,大家都願意為工人服務,參加夜校給她們敎書。這樣非但解决了師資問題,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工人與職員的緊密團結。
   雖然要很好地掌握這一羣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工人同志的敎學是很困難的,但職員們都有信心來克服它。將工人同志以程度的高低分別設立普一、普二、普三三班。有些敎課的同志還兼任了兩班(每天上二小時)。這樣工人同志的學習情緒更提高了起來。四十六歲的女工俞阿素,她意識到過去不識字的痛苦,也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技工吳世坤感動地說:「技術好、但沒有文化,就不容易把技術更提高起來,所以我一定要學好文化。」在這樣高漲的情緒的影響下,連別的小型廠的工人也參加了我們的夜校。到現在爲止,參加學習的工人同志已有六百七十二人了。他(她)們提出了「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大家互助學習,規定的功課要做好」的保證;同時担任教課工作的同志也提出了負責敎好的諾言。我們深信,在同志們互助友愛的團結下,一定能搞好我們的敎學工作,進一步地提高工人同志們的文化水平。
   浙企漿紗廠沈佩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沈佩卿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浙企漿紗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