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駐歐洲一年多的結果:美國備戰政策在西歐陷入嚴重危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878
颗粒名称: 艾森豪威爾駐歐洲一年多的結果:美國備戰政策在西歐陷入嚴重危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6月5日,当代日报登载了艾森豪威爾駐歐洲一年多的結果:美國備戰政策在西歐陷入嚴重危機。
关键词: 艾森豪威爾 美國備戰政策 陷入危機

内容

(新華社北京三日電)前北大西洋侵略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已於五月三十一日離巴黎返美國參加總統競選,遺職由李奇微正式接任。
   和李奇微在朝鮮的命運一樣,艾森豪威爾在西歐所遭到的是一連串不斷的挫折和失敗。艾森豪威爾在一九五一年二月到西歐上任時,原來企圖在西歐建立起美國統治集團賴以發動世界戰爭的所謂「有實力的局面」,但是一年又三個月以來,雖然他用盡了一切力量脅迫西歐各國大規模擴軍備戰,結果却並沒有能够達到預期的目標,相反地,美國與整個北大西洋集團却在一年多瘋狂的擴軍備戰運動中大大削弱了。
   當一九五〇年十二月艾森豪威爾受命出任北大西洋集團侵略軍總司令的時候,正是美國侵略軍在朝鮮遭到慘重失敗的時候,美國統治集團鑒於其外强中乾的紙老虎原形已露,就瘋狂地脅迫其西歐僕從國家加緊擴軍備戰,企圖以此增加其發動世界戰爭的本錢。艾森豪威爾的任務,就是到西歐就地具體地執行這項政策,首先就是要搜羅砲灰建立北大西洋侵略軍,在一九五一年先建立三十個師,至一九五四年建立起一百個師。
   懷着這種目的來到西歐的艾森豪威爾,自從上任以後就給西歐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他在西歐的十五個月中,組成了北大西洋侵略軍總部,對西歐各國實行了軍事佔領,在西歐各國建立起很多軍事基地,進一步控制了西歐各國的政治和經濟,並迫使這些國家通過了龐大的軍事預算,大大擴充了軍隊和軍事生產。
   但是,艾森豪威爾雖然完成了這些措施,他在建立北大西洋侵略軍這個首要任務上却遠遠沒有完成。到一九五一年年底時,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透露:艾森豪威爾只拚凑了十八個師,而且在這十八個師中,「只有四個師(都是美國師)現已完成戰鬥準備。其餘的北大西洋師都是實力不足的」。在這種情况下,這家反動的美國雜誌認為:「一九五四年的目標(建立一百個師)非推遲二年或三年不能達到。」
   艾森豪威爾在西歐的挫敗,還不僅在於原定的擴軍計劃無法完成。更加嚴重的是,美國脅迫西歐大規模擴軍備戰的結果,已經擴大並加深了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的矛盾和困難,從而使美國在西歐的整個政策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危機。
   艾森豪威爾所以遭到這樣挫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失敗的影響。朝鮮戰爭大量牽制和消耗了美國的人力和軍事物資,使美國無法集中力量來在西歐備戰。例如,據美國雜誌在一九五一年透露,美國在朝鮮戰場上一個月的軍事物資消耗量,就超過美國從一九五〇年初起至一九五一年六月底止的一年半中給西歐的全部軍事物資量,這樣,美國就無力裝備它要在西歐成立的侵略軍,艾森豪威爾所得到的武器及裝備只有美國政府答應給他的五分之一。連艾森豪威爾在他今年四月所發表的工作報告中也不能不承認:「由於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的延長,由於遠東和近東的政府經常受着被顚覆的威脅,西方國家的實力已經大爲枯竭,使西方國家損失了在歐洲建立有實力的局面的力量。」
   艾森豪威爾所以遭到這樣挫敗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美國的備戰計劃在西歐遭到了無法排除的重重障礙。首先是,美國奴役西歐人民、把西歐各國變爲美國殖民地的罪惡行動,已經引起西歐人民對於美帝國主義及其奴僕的强烈憎恨和積極反抗。西歐人民規模浩大的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已使充當美國奴僕的西歐各國反動派面臨統治垮台的危機,並使美國佔領者在西歐各國處處遭到仇恨。到過西歐的美國反動人物,都驚呼西歐反美情緒日益普遍。一個在西歐旅行了三個月後回國的美國人在今年一月對「紐約郵報」記者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過去幾個月我在歐洲所看到的那種反美情緒。把從前我所聽到的和我這次所看到的與我上次於一九五一年初去旅行時所看到的情形比較起來,是非常令人驚訝的;我不僅在較貧苦的人民中間看到這樣反美情緒………而且也在知識分子中間看到這種情形。」
   同時,美國脅迫西歐各國所實行的擴軍備戰的措施,已經破壞了西歐各國的經濟,使各國經濟陷入嚴重的危機。西歐各國政府目前都已面臨着財政破產的危機,使得它們無法完成美國給它們定下的擴軍計劃。合衆社華盛頓今年四月二十日電稱:「與艾森豪威爾有密切聯系的人士」說:「經濟問題是大西洋公約的軍事領袖們頭痛的事情。」「增强歐洲盟國軍事力量的障礙,就是那些必須提供大量人力和裝備給大西洋盟國的西歐國家的不穩定的經濟情况。」
   在這種情形下,艾森豪威爾越來越寄希望於把西德作爲美國在西歐的主要軍事基地,越來越急於重建西德納粹軍隊作爲北大西洋侵略軍的主力。但是,美國分裂德國以重新武裝西德的行動,不僅遭到歐洲各國人民的强烈反對,而且首先遭到絕大多數德國人民的抵抗。德國人民所展開的爭取和平統一反對重新武裝的强大鬥爭,已經使美國在西德的阿登納傀儡政府搖搖欲墜,並且已經嚴重地打擊了美國大規模重建西德軍隊的計劃。艾森豪威爾在他今年四月所發表的工作報告中承認:「德國軍隊的建立因政治上的障礙而推遲了。」
   艾森豪威爾每把西歐備戰的計劃推進一步,就使西歐各國政治及經濟危機更加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與西歐各國統治集團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尖銳。西歐各國統治集團對美國實行「跪着的反叛」的事情是越來越多了。「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說:「盟國之間的不團結阻礙着重要的决定。」
   在這樣重重障礙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這樣描述艾森豪威爾在西歐的處境說:「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推動西方防務時,發覺它像一個雪球一樣,越向前推,就越沉重,越困難。………歐洲防務的建設並不如他所希望的那樣順利進展,許多事情越來越引起他的嚴重焦慮。」連艾森豪威爾自己也無法掩飾其焦急不安的心情,他在今年一月公開承認:「在一九五一年中,有令人失望的事,也有令人沮喪的事。」
   艾森豪威爾駐歐一年三個月的現實發展,證明美國所謂建立「有實力的局面」的政策是破產了。美帝國主義在西歐實行擴軍備戰政策的結果,不僅沒有使美國及其僕從國家的地位更加增強,而且相反地只能使之更加削弱,只能使帝國主義陣營的根基更加動搖。甚至艾森豪威爾在去年十一月給美國總統的祕密報吿中也承認:美國在歐洲的行動並沒有達到美國所追求的目標。美國戰略所需要的「有實力的局面」不但沒有達到,反而有一種「政治脆弱的情况」在歐洲發展着,它所造成的結果都是美國所不希望有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塔夫脫在今年五月十八日也說,他認爲沒有一點足以證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成功的。最近以來,美國政界人物及反動輿論已經在不斷地談論着美國在西歐「外交大危機」的問題了,許多人害怕地談到美國在西歐的備戰計劃可能會全盤破產。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楊格在去年十二月說:「西歐防禦計劃,由於英、法、意三國人民對此不感興趣,似乎必將歸於失敗。」合衆社今年三月透露華盛頓人士的意見說:「除非美國給予大宗援助,西歐——包括德國在內——將產生反對擴軍並對美國不友好的政府。」著名的美國反動政論家斯都華·阿爾索普說:目前「西方同盟崩潰的危險,我想甚至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厲害。」所有這些憂心忡忡的言論交織出一幅黯淡的圖畫、最清楚不過地說明了艾森豪威爾駐歐一年多中推行所謂建立「有實力的局面」的政策產生了怎樣的結果,同時也最清楚不過地指明了繼續執行這個政策的艾森豪威爾繼承者李奇微勢將得到怎樣的結果。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艾森豪威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大西洋侵略軍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