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中的朝鮮少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723
颗粒名称: 戰鬥中的朝鮮少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6月3日,当代报刊登一篇「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記者訪問了朝鮮北部某地的一所小學校。
关键词: 兒童節 學校 朝鮮少年

内容

新華社記者王殊
   「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記者訪問了朝鮮北部某地的一所小學校。這所學校有九百多個學生,十二個地下課室。我沿着土堦走進一個可容納七八十個兒童上課的地下課室,這裏四壁糊着報紙,掛着領袖像,貼着標語,電燈照得雪亮,室內擺着小桌椅、黑板、風琴和陳列小學生手工作業的木架子。一些孩子正在用松枝和彩紙裝飾自己的課室,用彩色繪寫慶祝國際兒童節的牆報。敎師在踏風琴,敎孩子們跳舞唱歌,準備在兒童節去慰問人民軍和志願軍叔叔。另一些孩子正在熱心地給蘇聯、中國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小朋友們寫信,祝賀兒童節,並報告他們自己在反侵略戰爭中的學習和生活。
   這所學校的經歷充分顯示了美國侵略軍對朝鮮文化和兒童幸福的野蠻蹂躪,和朝鮮人民頑强不屈的勝利鬥爭。
   這所學校原來是有寬暢的校舍和良好的設備的。一九五〇年十月美國侵略軍侵佔這個地方的時候,竟把它作了馬廏,並將課室、圖書舘、儀器標本室及其它設備全部搗毁,桌椅門窗都被拆下燒火。這些匪徒們在我軍强大反攻下潰逃以前,又縱火把校舍燒毀了。朝中人民軍隊光復了這個地方以後,人們只能找到兩三張破爛的桌椅。但是,人民響應了共和國政府克服困難恢復學校的號召。居民捐獻糧食作爲學校的經費;敎師們親自動手,連夜繪製各種課目的十五本彩色大掛圖;兒童們到處去搜集散亂的書籍、紙張,並採集各種礦物、動植物,製成三百多種標本;孩子們沒有筆寫字就削籤子、蘸鍋灰水寫……終於,在一九五一年三月間,他們恢復了學習。當時,在偏僻的山谷中,九百多個學生分散在一百十三個地方,八位教師來回在山上跑,敎了這一組又敎那一組,孩子們每天也要走一、二十里的山路來讀書。雨季的時候,他們就更艱苦了,衣服經常是濕淋淋的,僅有的課本、描圖等都被淋壞了,學生們常涉水過河趕來上學,許多人都跌傷了。但是學習却未因此受阻。在雨季結束以後,全校師生會同了當地居民,立即開始重建他們的校舍。他們從很遠的山上運來木材,在一個月中,修建了十二個寬大的地下室,並做了許多小桌椅、黑板等。孩子們跑很遠的路搜集了廢棄的電綫,給地下課室裝置電燈。一所正規的戰時小學校就這樣誕生了。
   在戰火中長大的朝鮮兒童,深切地體會到敵人的殘酷,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藏着對敵人的無比的仇恨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他們深深懂得應該怎樣熱愛祖國。他們都努力學習,在任何困難情况下都堅持不缺課、不遲到。同時,他們積極參加支援戰爭的各種工作。今年春天,孩子們每天一早起來就到各家各戶去唱歌,動員農民提早下地,不誤農時,爲增產糧食而鬥爭。大一些的孩子幇助大人下地勞動,小一些的孩子就幫助大人們做飯、送飯、看門等等。他們每個星期裏有一天義務勞動日,共計出了七千二百個人工,幫助軍屬和缺乏勞動力的農民生產。靑黃不接的時候,他們採了幾萬斤野菜,幫助家庭度過春荒。學生們並積極參加修橋、補路、塡炸彈坑等工作,來支援前綫打敵人,僅去年一年中,他們就塡平了幾百個彈坑。今年五月初,他們又響應全道(相當於中國的省)學生收集廢鉄捐獻給政府的號召,收集了近兩千斤廢鐵。小學生們也響應了共和國政府增加生產的號召,在學校周圍的廢墟上種了蔬菜,栽植了小樹。
   模範少年兒童隊隊員十五歲的宋炳南,每樣功課都是五分(即全分),他經常幫助別的同學學習。前年朝中部隊收復了這個地方時,他積極參加了捕捉美李匪幇特務和散兵的工作。他常假扮爲打柴的小孩,到深山裏去搜尋這些匪徒,發現後即報告政府,這樣前後共捉住了六個李匪特務和散兵。附近公路鐵路被炸壞了,他自動召集了他所領導的少年兒童隊分隊,趕去幫助大人們修補。在採野菜和搜集廢鉄的工作中,他和他的分隊都做得最好。他所領導的分隊被評爲模範分隊,他自己也被評爲模範隊員,榮獲朝鮮民主靑年聯盟中央委員會頒發的一枚獎章。另一個十五歲的女模範少年兒童隊員金正淑學習也很努力,全部課目都得五分。農忙的時候她自動去替大人們洗衣服、做飯、送飯、喂小孩。
   孩子們特別熱愛爲祖國爲孩子們的幸福而戰鬥的朝中人民軍隊,他(她)們常常組成慰問隊、表演組,到附近部隊住處去表演唱歌、舞蹈,向那些英勇的戰士們慰問。從志願軍叔叔那裏,他們還學會了「東方紅」、「全世界人民心一條」等歌曲。他們把這種慰問看作是他們的光榮。
   在艱苦中成長的朝鮮兒童們,深受着無私的國際主義的關懷。他們經常收到蘇聯、中國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伯伯叔叔們給他們送來的衣服、書報、文具和糖果,各國小朋友們也常常寄來許多慰問信和慰問袋。這是孩子們最歡喜的事情。他們說:「我們不好好學習,對不起蘇聯、中國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小朋友」。在我到這所學校訪問以前不久,他們又收到了四十多封中國小朋友寄来的信。當教師把這些信講解給他們聽時,孩子們高興得跳起來。他們把這些信貼在自己的學習本子上,鼓舞自己努力學習。他們特別關心中國的小朋友們,經常要求敎師們講解新中國兒童的模範事蹟給他們聽。在這國際兒童節的前夕,他們紛紛在寫回信,向遠在中國的小朋友致敬。宋炳南收到的是山東省海陽縣二區東山口村全體少年兒童隊員的來信,信上說:「我們天天想念你們,聽到你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消息時,個個都高興萬分。我們要向你們學習。」宋炳南在他的覆信中說:「美國狼炸毀了我們的學校,不讓我們讀書;但是我們偏要讀書,美國狼再也炸不掉我們的地下學校。」金正淑收到的是山東德州市建設小學魯土衆小朋友的来信。她回信說:「我們收到了中國小朋友們送來的許多文具、學習本、書籍和信件,許多同學都感動得要哭了。我們個個保證要好好學習。我們多麽想在打敗了美國狼以後見見你們呢!」在金日成將軍教養下的朝鮮兒童,在戰爭中表現了愛祖國、勇敢、頑强的優秀品質。他們正和成人一起與萬惡的仇敵——美國侵略者進行頑强的鬥爭,在這個鬥爭中鍛鍊着更堅强的新的一代!(新華社朝鮮前綫一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朝鮮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