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大力開展婦幼衞生工作杭市兒童保健事業迅速發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478
颗粒名称: 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大力開展婦幼衞生工作杭市兒童保健事業迅速發展
其他题名: 絶大多數產婦能得到新法接生,嬰兒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並有效防止了傳染病的流行,使兒童健康日益增進。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杭州市兒童保健事業,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建立了過去從未有過的兒童保健機構,大大改善了兒童保健工作。
关键词: 杭州市 建立 兒童保健機構

内容

(本報訊)杭州市兒童保健事業,三年來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建立了過去從未有過的兒童保健機構,大大改善了兒童保健工作。三年来的成績是很大的,在保護母親和兒童的健康工作上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兒童保健事業現正有計劃、有步驟的向前發展。
   解放以前,反動派對婦幼衛生事業一貫採取漠視態度,雖然也曾辦了一些婦幼衛生機構,但都是名不符實,也只是一種裝飾品而已。如嬰兒出生除由幾個開業醫師、開業助產士接生外,絕大多數都是土收生婆接生的,因此死亡率很高。根據一九四九年的調查,產婦死亡率在千分之十五以上,嬰兒死亡率達千分之一百八十以上,墮胎、溺嬰在反動統治時更是到處皆是。
   杭州解放後,人民政府在各種建設工作當中,非常注意——婦幼衛生事業,三年来在困難的經濟情况下,先後建立了八個區衛生所,八個區婦幼保健所,二十個鄉村衛生站,並在上、中、下三城區組織開業助產士成立了委托婦嬰保健站二十七處,爲全市廣大母親和兒童服務。正因爲絕大多數的產婦,都能得到科學的新法接生,因此大大的降低了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根據下城區生命統計調查,自一九五一年八月到一九五二年一月止,嬰兒的死亡情况已由解放前的千分之一百八十降低到千分之六八·八三,產婦的死亡率也由千分之十五降低到千分之一·二八。同時由於接生時消毒嚴密,各衛生站接生中沒有發現過一個嬰兒患破傷風。嬰兒的生命在科學的保健工作下得到了有力保證。爲了配合兒童保健工作更好的開展,各區衛生所還舉辦了「親職訓練班」,訓練了一〇八人,給母親們進行婦幼衛生和育兒法的敎育,改進了從前封建迷信和不科學的接生方法和育兒方法。
   兒童們的傳染病如天花、白喉、百日咳、麻疹等,過去在杭州是每年流行的,嚴重的侵蝕兒童的健康,人民政府爲杜絕這些傳染病流行,大力開展了預防工作,三年來全市兒童種痘人數已接近百分之百,全市八歲以下的兒童有五萬五千六百九十七人注射了白喉預防針;爲防止結核病,全市已有二萬九千五百零八個兒童受到了卡介苗的接種。這些注射與接種,有效地防止了傳染病的流行。
   爲了使科學的育兒法推廣到廣大羣衆中去,人民政府於去年在中城區創辦了三個嬰兒保健站,這是根據蘇聯先進的嬰兒□詢制度的原則建立的。嬰兒保健站的主要工作是替一歲以下的嬰兒作健康檢查、缺點矯治、預防注射、營養指導等,幇助一般沒有足够衛生知識的母親養育好嬰兒,進而將這知識在母親中間推廣開來。現在上下城區在羣衆要求下,也正積極籌辦嬰兒保健站。
   扞兒所的建立,是解放以後各種兒童保健事業中比重最大的,現在全市共有公立托兒所四所,私立托兒所六所,工廠托兒所十三所,工會托兒所八所,受托兒童一〇〇七人。扞兒所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保育員管理,並由本市衛生機關派專人指導各所的衛生與保健工作,使兒童們不僅有健全的身體,同時培養他們過有規律、有組織的集體生活。市郊農村中的托兒所是以民辦公助爲原則的,已經建立起來的有金沙鄕、翁家山、梅家塢等十一處,受托兒童共二六六人。這種托兒所是臨時性的,農忙時托兒所開始受托嬰兒,農忙一過托兒所就停止受托。這種臨時性的托兒所不僅保障了嬰兒的身體健康,也解决了農村婦女因嬰兒牽累而妨害生產的問題。如翁家山地區托兒所建立後,婦女們每天採茶量從五斤增加到十二斤,嬰兒也個個長得豐潤健康。
   兒童是新中國的新生代,在舊社會裏被看作大人的附屬品,一貫的被壓迫被摧殘,解放以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風氣已徹底改變,生活在毛澤東時代的兒童們,他們的生活正一天向上一天,一天幸福一天!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