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縣茶農互助生產集體炒製集體出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425
颗粒名称: 杭縣茶農互助生產集體炒製集體出售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2年杭縣茶農大都以互助組爲單位互助生產,集體炒製,集體出售。
关键词: 杭縣 集體炒製 集體出售

内容

(杭縣訊)杭縣茶農大都以互助組爲單位互助生產,集體炒製,集體出售。
   茶農集體炒製和集體售茶,是在區鄉政府的直接推動下組織起來的。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很多茶農惟恐自己所生產茶葉的質量被他人知道,摸到了底;又怕用集體投售的方式,別人會把他的東西「羊肉當狗肉」賣,使自己吃虧。後經當地政府召開茶農代表會議,反覆進行敎育,說明組織起來的好處,再由長年互助組帶頭進行,這一方式始得普遍推行。
   集體售茶小組是以農會小組爲基礎組織起來的,每組有組長一人,宣傳員一人。一切製茶工具集中使用,適當付與租金。組員們參加集體炒製時,可以根據每一個人的體力、技術民主評分,按勞取酬。沒有勞動力的組員由小組互助,給價代炒。茶葉炒製完畢,分別記下斤兩,先由組長初評,再在組內民主討論,肯定等級,然後集中投售。民主評分三天一次。
   組織茶農集體炒製、集體投售的好處是很多的。第一,很多缺乏勞動力的茶戶,祗要採下茶葉後,便可交由小組代製。第二,集體炒製時可以相互幫助,提高品質。第三,避免了收購時的擁擠現象,爲茶農、合作社雙方都節省了不少的時間,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損耗。例如去年收茶時,七萬斤茶葉就有七百斤碎末,今年已收四萬多斤茶葉,碎末一點也沒有。第四,通過集體炒製,可以充分發揮生產設備的使用率。例如屏風鄕有四個小組本來有茶葉機,但是分開生產時,每天祇能□十三斤茶,集體炒製後,每天平均可做二十斤,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四。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杭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