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個性」問題,是「立場」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202
颗粒名称: 不是「個性」問題,是「立場」問題
分类号: G210
摘要: 笔者列举了在教師思想改造學習中的一些关于立场问题的实例。
关键词: 教師 思想 改造

内容

在京津高等學校教師思想改造學習中,曾發生過「聞過」便「摔倒椅子」和「要捲舖蓋」的事情。然而這似乎還沒有引起我們東北高等學校敎師們的注意和警惕。最近在某高等學校敎師互相提意見中,也發生了「聞過」便拌鋼筆、大發雷霆和拍桌子,大發脾氣的事例。一位生物系的敎授,在交淸與資產階級關係的會上,他不但不好好記下同志們的意見,反而毫不關心地畫小人玩。別的同志提出批評後,他不僅不虛心檢討自己,反而把鋼筆一摔,大發雷霆,說:「我認爲意見過於尖銳,過於深刻就是駡人。我在舊社會也沒受過這個!」甚至毅然表示:「要這樣提意見,我從明天起,就不參加這個運動!」另一位數學系的講師,認爲別人給他提意見,就是對他的「汚辱」,因而聽到別人的批評,竟「氣」得拍桌子,大發脾氣,認爲「士可殺不可辱,汚辱(?)我我就不幹!」
   對於這些同志,有人認爲這是「個性」問題。但是,我們說:這不是「個性」問題,這是個立場問題,就是說:是站在什麽立場上對待批評,對待思想改造運動的問題。
   思想改造運動開始以後,高等學校的許多敎師,都在領導同志的啓發和同事、同學的幫助下檢查了自己的錯誤思想,展開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並已從切身體驗中感覺到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重要,認識到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好處。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這本身就已經說明了他們思想覺悟的提高,說明他們是以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缺點的。
   然而,摔鋼筆、發脾氣,不是恰好與此相反嗎?就說是這些同志「脾氣暴躁」、「個性倔强」吧,但是,爲什麽不把抗拒別人正確批評的這種「勇氣」,這股「勁頭」,去對待自己的錯誤呢?這些同志的態度是很「頑强」、很「堅决」的,可惜不是對敵人或對錯誤,而是對同志,對人民的學校。只許自己有散佈錯誤思想,誤人子弟的「自由」,不許別人有維護國家人民利益批評自己錯誤的權利,倘若批評了,就說是「汚辱」,就以「不幹」相威脅,請問:這是站在什麽立埸上對待國家的敎育事業呢?
   「在舊社會裏就沒受過這個」,這倒是事實。怎麽能够指望在舊社會裏會有同志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呢?只有工人階級才認爲批評像空氣和水一樣不可缺少,因爲工人階級從不怕看見自己的缺點,他有充分的勇氣和力量克服這些缺點。也正因爲這樣,今天就更應該慶喜新社會的好處,就應該用工人階級對待批評的態度歡迎批評,改正錯誤才對。倘若與此相反,因爲今天有了舊社會從未有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感到「新不如舊」,這又是一種什麽立場呢?
   五六歲的娃娃生了病,醫生給他吃藥,給他行手術,他不但不感謝醫生,而且還要大哭大鬧,對好心好意的醫生痛恨不已。然而那是五六歲的娃娃,他們的不對,只是由於他們幼稚,他們不懂得什麽。如果身爲人民敎師,也是以這樣態度對待治病救人的批評,那就不是因爲他幼稚,也不是因爲他「個性」如何如何,實際上是他沒有站在人民的立場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周圍的同志,因而也就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批評。這證明:這樣的同志,倒更需要好好地改造一番思想,否則就不但誤了人民的敎育事業,也會誤了他自己。
   (原載東北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