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縣洪溪鄉陳家村試行「抗美援朝愛國日」獲得成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9081
颗粒名称: 嘉善縣洪溪鄉陳家村試行「抗美援朝愛國日」獲得成績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至1952年,嘉善縣洪溪鄉陳家村試行「抗美援朝愛國日」獲得成績。
关键词: 農村 訂立 愛國公約

内容

(本報訊)據浙江日報消息:嘉善縣洪溪鄉陳家村在抗美援朝運動中曾於去年普遍訂立愛國公約,對鞏固羣衆愛國覺悟、推動各項中心工作起了一定作用;但由於訂立愛國公約後沒有建立經常的檢查制度,時間長了也就流於形式,因而有的羣眾反映說:「辛辛苦苦地訂了愛國公約,却是吃水拿筷,一點沒有用場。」今年二月,當地幹部看到人民日報抗美援朝專刊第五十二期介紹的山西省平定縣維社村推行「抗美援朝愛國日」的經驗後,認爲這是定期向羣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就决定以陳家村爲重點,試行「抗美援朝愛國日」。現在,陳家村已經進行過七次「愛國日」活動了。在實行「愛國日」那一天,由幹部向羣眾進行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敎育,以生動活潑的形式適當地展開羣衆性的文娛宣傳活動,檢查與修訂愛國公約,使執行好的受到表揚,未認眞執行的受到批評與敎育,使愛國公約切實成爲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
   陳家村有一個廟宇叫「海潮庵」,是羣衆集會的場所,現在,每逢舊曆的初一、十五,是陳家村羣衆進行「愛國日」的活動時間,在那一天,全村眞像辦大喜事一樣,羣衆都提前吃晚飯到預定的開會地點去聽取報告,並由農村劇團演出文娛節目,有時縣文化舘並組織大家收聽無綫電廣播。每次活動,羣衆都以小組爲單位,檢查半月來執行愛國公約的情况,并結合當前工作修訂愛國公約,羣衆自覺地督促自己搞好各項工作,直接推動着工作任務的完成。例如在第二次「愛國日」各組愛國公約確定以掘稻根爲中心;但因連日天雨,工作不能進行;有兩天天氣稍晴,羣衆就都不怕寒冷地赤着脚拿着竹筒、鐵鋤去幹起來,第一天就出動了男女老少二百二十三人,出現了很多動人事例,五十五歲的陳二媽掘稻根一直掘到天黑,十三歲的小女孩陳二妹也積極幫助工作;在「愛國日」檢查愛國公約時,羣衆表揚了認眞執行愛國公約的陳二媽,批評了不掘稻根的李四老。第三次「愛國日」各組愛國公約確定以修好全村圩岸爲中心,羣衆在愛國熱情鼓舞下,不但提前完成了全部任務,並另外修好了一條三里長的大路;上次受到批評的李四老,在這次修圩岸的工程中也變成了積極分子,他說:「大家提意見是為了幇助我,我决定改過。」
   由於有了「愛國日」的活動,陳家村的工作面貌完全變了樣,各項工作都有了蓬勃的新氣象。原來生產消極的變成了積極分子;過去,村裏開會很多羣衆常不到,現在開會很少缺席了。羣衆對「愛國日」記得很牢,每逢快到「愛國日」的時候,都事先把愛國公約翻一翻,看看那些做到了,那些沒有做到。大家都以能够完滿地執行愛國公約爲光榮,認爲在「愛國日」受批評是很大的恥辱。大家都說:「『愛國日」好像指南針,中心任務明確了,工作有了頭緒。」「別村沒有完成的工作,我們由於有『愛國日」的推動,就提前完成了。」
   陳家村建立「愛國日」制度有以下幾點經驗:㈠事前要在幹部與羣衆中進行充分的思想醞釀,使幹部與羣衆認識「愛國日」的意義,重視愛國公約的檢查工作;村幹部和積極分子更要自覺地成爲執行愛國公約的模範。陳家村幹部由於帶頭執行愛國公約,羣衆反映說:「幹部工作這樣忙,都把愛國公約做到了,我們如做不到,眞有點難爲情。」㈡建立統一檢查組織。各小組均選出執行愛國公約的檢查員,全村成立執行愛國公約檢查組,平時負責推動和督促愛國公約的執行,「愛國日」前搜集羣眾的思想情况及具體要求,根據當前工作任務,提出下期愛國公約的中心內容,以便在「愛國日」交羣衆討論修訂。三每次「愛國日」活動,要有明確的中心內容,完成後要及時總結成績,鼓舞羣衆執行愛國公約的信心和熱情。四適當地開展組與組、戶與戶之間的執行愛國公約的挑、應戰,發揚羣衆革命英雄主義。五及時推廣經驗。陳家村在舉行第三次「愛國日」時,請了別村代表來參加;三淸村代表回去後,馬上宣傳擧行「愛國日」的好處,研究辦法,推動該村擧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二媽
相关人物
陳二妹
相关人物
李四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縣文化舘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三淸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