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太平鄕棉農熱愛祖國把二十萬斤棉花預賣給國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8409
颗粒名称: 餘姚太平鄕棉農熱愛祖國把二十萬斤棉花預賣給國家
分类号: F329.071
摘要: 1952年4月22日,餘姚太平鄉農民和供銷合作社訂了合同,把二十萬一千斤棉花預賣給國家(佔產量百分之九十二以上)。
关键词: 農民 棉花 國家

内容

(餘姚訊)餘姚太平鄉農民,爲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家經濟建設,在上月二十二日,和供銷合作社訂了合同,把二十萬一千斤棉花預賣給國家(佔產量百分之九十二以上)。通過預賣,還發展了十個互助組,推動全鄉愛國增產競賽。全鄉農民,並向供銷合作社訂買了價値五億元的生產、生活上的用品。因爲農民們不再顧慮棉花賣不出去、棉花價錢低,生產困難亦得到解决,所以愛國增產情緒越來越高。
   這次太平鄉的預購工作,完全是通過檢查春耕生產工作進行的。在檢查春耕工作中,工作同志發現生產中存有很多問題。如三村一條河未修,全鄉七十多具草包棺材稻草(有虫)未清除,各村棉籽未選好,二村、四村還缺少種籽,農民們還普遍缺少化學肥料。另外還有嚴重的靠天思想,對生產十大政策也不够了解,對預賣棉花有「三怕」:「怕捐獻」、「怕加重農業稅」、「怕强借」,以致生產情緒不高。
   發現了以上問題後,幹部馬上進行了發展農業生產十大政策的宣傳,並講明棉花預購是政府爲了扶植棉農生產,使國家能掌握工業原料的道理和政策。在鄉農民代表會議中,在小型座談會上,都反覆講解愛國增產的意義。並由勞動模範胡仁春等,介紹了新的耕作方法和愛國增產計劃。通過回憶對比實際例子,糾正了「生產靠天」和「生產到頂」等思想,打破「怕捐獻」「怕增加負担」等顧慮;少數農民的生產、生活困難,也通過賒銷預購解决了。因此生產情緒高漲,不但把全鄉草包棺材大部燒燬,展開選種運動,並用互相幫助的辦法,很快的解决了缺少棉種問題。全鄉二十六個互助組和廣大單幹農民都紛紛訂了計劃,展開愛國增產競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供銷合作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餘姚太平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