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緬兩國友誼、加强文化交流中緬友好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8298
颗粒名称: 發展中緬兩國友誼、加强文化交流中緬友好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5月11日,爲發展中緬兩國的友誼、加强兩國的文化交流,我國文化學術界人士特發起組織中緬友好協會,在北京舉行了成立大會。
关键词: 中緬 協會 文化 交流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一日電)爲發展中緬兩國的友誼、加强兩國的文化交流,我國文化學術界人士特發起組織中緬友好協會。經過四個月的籌備,該會於十一日在北京舉行了成立大會。參加大會的有該會會員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各方面的學者、專家、敎授、作家和藝術家。
   鄭振鐸代表中緬友好協會籌備會在大會上報告了該會籌備經過及該會的宗旨。大會通過了會章,並選出會長鄭振鐸,副會長錢偉長,理事狄超白、金克木、邵宗漢、倪斌君、曹禺、陳忠經、陳應、黄操良、馮賓符、董越千、張駿祥、葉工易、翦伯贊、鄭森禹和羅常培(按姓氏筆劃爲序)。
   大會通過致緬中友好協會電。電文如下:仰光緬中友好協會主席信波博士:
   中緬友好協會已於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一日在北京成立,希望今後建立經常聯繫,爲發展中緬兩國友好關係,促進兩國文化交流而共同努力。
   中緬友好協會成立大會五月十一日於北京
   (新華社北京十一日電)中緬友好協會於十一日在北京舉行慶祝該會成立大會。
   參加者有: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郭沫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文化部部長沈雁冰,林業部部長梁希,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天,人事部副部長邢西萍,各人民團體負責人陳叔通、張奚若、朱學範、廖承志、鄧穎超以及緬甸華僑歸國觀光團和中緬友好協會的會員們。
   參加者還有:以字吞帕爲首的緬甸文化代表團以及緬甸駐華大使吳拉茂和大使舘外交人員。
   大會開始後,中緬友好協會會長鄭振鐸首先致詞。他說:中國和緬甸同處於亞洲大陸,國境相鄰。中國人民和緬甸人民之間,有悠久而深厚的友誼。中緬兩國的文化有很多的共同點,更有進者,中緬兩國都受到帝國主義的强暴的侵略,因之,兩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者的侵略行為,同樣地懷着深切的憤恨。他說:爲了保衛亞洲和平與世界和平,爲了中緬兩國的和平建設事業的發展,中緬兩國人民在反抗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方面,是應該站在同一戰綫上的,而且必須密切地團結着、聯繫着的。他指出:中緬友好協會成立,一定更會增進中緬兩國之間的了解與友好。
   鄭振鐸會長致詞後,郭沫若副總理、緬甸文化代表團團長宇吞帕、緬甸大使吳拉茂、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張奚若、緬甸文化代表團團員都翁相繼發言。
   郭沫若副總理在講話中指出中緬兩國歷來在文化上、經濟上的密切關係。他說:近百年來,中緬兩國都遭受帝國主義者的壓迫。兩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保衛亞洲和世界和平的事業中,有共同的責任。他說: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緬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正日益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也歷久益新。他祝賀中緬友好協會的成立,並祝中緬兩國人民友好萬歲!
   宇吞帕團長指出中緬兩國人民在歷史的黎明時期就有着密切的關係和友好的感情,這種關係今天仍存在着,我們更盼望它永久地發展下去。他最後祝中國人民在賢明的領袖毛澤東主席領導下,獲得更大的成就。
   緬甸駐華大使吳拉茂說:中緬友好協會的成立,必定會使中緬兩國人民很久以來就有的文化上貿易上的交往和友好關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張奚若說: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與文化交流是世界和平的基礎。中緬友好協會的成立,對於亞洲與世界的和平一定會有所貢默。
   緬甸文化代表團團員都翁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婦女在建設新中國的事業上的貢獻。她說:世界各地的婦女共同積極地反對戰爭,尋求和平,就可以為人類造成更愉快的環境。
   講話完畢後,由中緬友好協會向緬甸文化代表團獻禮。慶祝會在掌聲中結束。
   九日,代表們前往我國著名煤業中心——撫順參觀,受到當地工人的熱烈歡迎。著名的全國勞動模範、採煤能手張子富抱病陪伴代表們參觀,詳盡地交談着生產經驗。代表們參觀了龍鳳礦、製油廠和舉世聞名的露天礦,波蘭、印度工會代表和英國工人代表並在龍鳳礦礦坑中與我國採煤工人會見。代表們聽到該市工人今年每人每天的生產價値將比前年增加兩倍半,都一致稱讚。此外,代表們還參觀了該市工人業餘休養所、工人療養院、托兒所、工人宿舍、家屬宿舍、工人食堂、工人俱樂部等福利設施。
   十日上午,全體代表到瀋陽第一機器廠參觀,他們在該廠加工、翻砂、裝配三個車間裏,看到工人們正在響應着國家增產節約的號召,緊張地進行生產的情景,表示非常敬佩。他們對各車間的黑板報、愛國公約、以及工會揭示牌上關於工人福利措施的通知,感到極大興趣。他們爲該廠生產的發展和工人生活的改善而興奮,一再向該廠工人表示祝賀。蒙古工會代表和捷克工會代表並向該廠工人贈送了紀念章和錦旗。
   十日下午,代表們分組參觀了瀋陽市郊舊站分區高坎村農業生產合作社、東北工學院建築工地、中國醫科大學和市內般若寺名勝。代表中的煤礦工人和鉄路工人代表,並分別出席了東北煤礦總工會和中國鐵路工會東北地區委員會所主辦的座談會。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鄭振鐸
相关人物
錢偉長
相关人物
狄超白
相关人物
金克木
相关人物
邵宗漢
相关人物
倪斌君
相关人物
曹禺
相关人物
陳忠經
相关人物
陳應
相关人物
黄操良
相关人物
馮賓符
相关人物
董越千
相关人物
張駿祥
相关人物
葉工易
相关人物
翦伯贊
相关人物
鄭森禹
相关人物
羅常培
相关人物
沈鈞儒
相关人物
沈雁冰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梁希
相关人物
章漢天
相关人物
邢西萍
相关人物
陳叔通
相关人物
張奚若
相关人物
朱學範
相关人物
廖承志
相关人物
鄧穎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