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夜的魯迅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7669
颗粒名称: 五四前夜的魯迅先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5月4日当代报登载魯迅先生的讀書筆記。
关键词: 魯迅 讀書 筆記

内容

讀書筆記沙蒂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造成了一個暫時「空隙」,使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同時,這一次的世界大戰不僅完全暴露了已經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國家的腐朽性,說明「西方已完結了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而且也揭示了「東方尚未成熟到實現這種革命的地步」,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予中國民族工業以發展的機會,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也隨着這個發展的比例而更加增長了,但是,由於國外帝國主義與國內封建、買辦勢力的勾結,加上國內連綿的軍閥混戰,阻礙了並摧殘着中國民族工業和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更促使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進了民主革命的發展。不過這時期及其前期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仍是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範疇的,而資本帝國主義國家壟斷、獨佔世界經濟的普遍的大規模的剝削制度,已不容許落後國家特別是殖民地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無限度地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因之,即使是屬於舊範疇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還是屢次失敗了。
   然而,正如列寧所指出:「正因爲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使東方各國最終地加入了革命運動,最終地被捲入了全世界革命運動的總漩渦」,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總危機,終不可避免地引導到革命的爆發,這首先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而中國和其他各國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出現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深刻影響下所起的變化,使中國人找到了眞理,找到了革命的方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因而產生了「五四」民主啓蒙運動和思想革命,使中國的革命運動擺脫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舊範疇,而進入了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新範疇,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轉變是非常之大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由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劃時期,是馬列主義這個普遍眞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偉大開端。『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國人不但不知道列寧、斯大林,也不知道馬克斯、恩格斯。十月革命一聲砲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份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爲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了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毛澤東主席「論人民民主專政」)
   當時的魯迅先生,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歷史環境,呼吸了這些新鮮空氣而投入鬥爭、走上戰途的。不過當剛開始戰鬥時,魯迅先生還只是一個革命小資產階級者,但他具有中華民族高貴的革命品質,富有堅毅的革命戰鬥性,和對事物愛憎分明、甘爲孺子牛的思想情感,在不斷地堅持地鬥爭中,鍛鍊成爲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因爲五四運動「在其開始,是共產主義的知識份子,革命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與資產階級知識份子(他們是當時的右翼)三部份人的統一戰綫革命運動」,而在這個統一戰綫中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胡適,和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代表人物之一的陳獨秀等,後來終都叛離了,唯有魯迅先生,不僅「一直參加了由五四所開頭的新文化運動的陣營,並成爲這個陣營裏最忠實、最勇敢、最堅定的爲新文化而鬥爭的英勇戰士」。
   我們爲了學習、研究魯迅先生在五四前夜的作品,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當時魯迅先生底思想情感,進化論和個性主義還是他的基本(到一九二七年中國大革命失敗後,他才由進化論者發展成爲階級論者,才由革命小資產階級的個性主義者發展成爲共產主義者),因此,由於他對舊社會的封建制度和那些「吃人」的人以及「人吃人」的行爲極端痛恨,造成他底堅定信念中有一絲沉鬱的氣息,革命樂觀主義中帶有孤寂感,和明朗的思想情感中夾帶着些微的躁急。所以他熱烈地希望着年靑的一代,寧願自己「背着因襲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而誠實地願意做一個「革命軍馬前卒」。
   在這個時候,因爲魯迅先生還沒有深刻地接受馬列主義思想,反動的封建勢力又不斷地襲擊,而一些「遺老」們的腐朽自不必說,連那些「遺少」們也都投降、妥協而腐朽起來了,於是魯迅先生一面是在戰鬥着,一面却也不免感到有點兒「寂寞」了。魯迅先生的這種心情,在他底小說集「吶喊」的自序中有過表白:「我感到未嘗經驗的無聯是自此以後的事。我當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後來想,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獨有叫喊的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旣外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爲寂寞」。在五四前夜,除了「新靑年」等展開了一些新舊思想和新舊文化的鬥爭(當時以共產主義的知識份子李大釗等發表的論文爲這個鬥爭的核心),和因此引出来的一些向新思想新文化的反攻以外,一般的人,甚至於知識界,還都是昏昏迷迷,麻木不仁的,這對那個時候魯迅先生戰鬥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更堅决地爲貫徹實現他的改變人們精神的初衷而愈加英勇的鬥爭,一方面也的確使他從覺得寂寞而感到有點兒悲哀。
   『這寂寞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
   『然而我雖然有無端的悲哀,却也並不憤懣,因爲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雖然如此,這也正是表現出了魯迅先生早在五四以前就有了强烈的準備孤軍作戰的决心和毅力。就是因爲他有這個决心和毅力,雖然感到有些寂寞和悲哀,在他底思想中却同樣地是有着一個强烈的希望和理想的;也就是這個强烈的希望和理想,使他有了(也是本質地)隨時接受馬列主義的良好的思想基礎,而能突破革命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狹小的思想領域,批判地向鬥爭前進,向眞理前進,畢竟扭轉了他思想情感上消極的悲觀的成份、而更堅强積極地担負起戰鬥任務。
   『假如一間鐵房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毁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爲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麽?』
   『然而幾個人旣然起來,你不能說决沒有毁壞這鉄屋的希望。』
   就這樣,魯迅先生不但是因為「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要吶喊了,而且也是爲了「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也就這樣,魯迅先生也終究從一個進化論者、個性主義者成爲一個階級論者、共產主義者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沙蒂
责任者
魯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