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列寧思想的勝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7146
颗粒名称: 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列寧思想的勝利
分类号: G210
摘要: 列寧對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不僅只是限於熱烈的同情和關心。由於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領導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的勝利,這就使中國革命人民得到無限的鼓舞和啓發。
关键词: 革命 中國 無產 階級

内容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是布爾什維克黨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造者、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列寧誕辰的八十二週年。
   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貢獻給世界無產者解放事業的列寗,對於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迫而奮起英勇鬥爭的中國人民,寄以無限的關心和同情。從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的初步展開,在中國革命中發生的一切事變,都曾受到列寧的關心。列寗曾以高度的熱情來歌頌中國人民的偉大的思想和偉大的鬥爭。一九一二年列寧寫的「中國的民主主義與民粹主義」一文中,對於中國人民作了這樣的評價:「這個偉大的人民不僅善於悲歎自己成百年的奴隸地位,不僅善於夢想自由和平等,而且還善於同中國成百年的壓迫者作鬥爭。」
   列寧認爲,中國人民只有經過一次眞正民主主義革命才能獲得自己的解放。「沒有高度的眞實的民主主義的高漲,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擺脫成百年奴隸地位的眞正解放。」(同上)這個民主主義革命的高漲必須依靠人民的力量,「只有革命人民羣衆底英雄主義才能『更新』中國,它能够在政治方面創造『中華民國』。」(同上)
   列寧對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不僅只是限於熱烈的同情和關心。由於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領導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的勝利,這就使中國革命人民得到無限的鼓舞和啓發,並獲得了很多實際上的幫助。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的五四運動,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是在當時世界革命號召之下,是在俄國革命號召之下,是在列寧號召之下發生的。」(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因而也發展了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在這些理論的光輝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面貌就爲之一新。列寧指出:十月革命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已成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和殖民地問題已成為整個無產階級革命問題的一部分。「這樣,社會主義革命將不僅僅是和主要是每個國家裏革命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鬥爭——不是的,這一革命將是一切被帝國主義所壓迫的殖民地和國家、一切附屬國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鬥爭。」(列寧:「論東方各民族底覺醒」)從此,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
   列寗指出:殖民地國家的解放運動,首先應當是反對帝國主義的統治。「外國的壓迫始終妨礙着社會生活底自由發展;因此,革命底第一步應當是推翻外國的壓迫。」(「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關於民族輿殖民地問題的補充提綱」)在這種精神指示之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正確地提出中國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列寧又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其性質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這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這個革命不但不應當袖手旁觀,而且必須積極參加和領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應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共產國際應當與殖民地和落後國家底資產階級民主派成立臨時的聯盟,但不要和他們合流起來,必須無條件地保持甚至在最萌芽的形式下的無產階級運動底獨立性。」(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列寧、斯大林堅决反對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認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能是無產階級的任務、而只能是資產階級的任務,只能由資產階級來領導的謬論。列寧認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得越徹底就越能保障工農大衆在民主革命中的利益,越能擴大革命的羣衆基礎,爲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
   列寗反覆地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主要力量是農民,工農聯盟是民主革命的基礎。列寧指出:「落後國家人口底主要羣眾是農民」,並說:「以爲無產階級政黨——如果它在這種國家裏一般地能產生的話——不與農民運動成立一定的關係,不實際上援助農民運動,就能在這些落後國家裏實行共產主義策略和共產主義政策,這不免是空想。」(列寗:「民族解放運動與共產國際底戰略和策略」)列寧又在另一地方寫道:「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是爲民主主義而徹底奮鬥的戰士。只有在農民羣衆加入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這個條件之下,無產階級才能成爲爲民主主義而奮鬥的勝利的戰士。」(「兩個策略」)列寧批判孟什維克派說他們的錯誤之一就是「忘記了農民」。斯大林無情地揭露過托洛茨基派對於農民看法的反動本質。
   誰忘記了農民,忽視農民的作用,誰就會犯嚴重的錯誤。
   列寧的關於由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對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也是極其寶貴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不是隔着一道不可踰越的鴻溝。爲了實現社會主義必須把民主革命進行到底,進行民主革命正是為社會主義創造前提條件。列寧說:「無產階級與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無條件地只是社會主義者底短暫的、臨時的任務,可是在民主革命時代中忽視這個任務,就簡直是反動。」(「兩個策略」)同時列寧堅决反對帝國主義的代理人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的一種反動論調,這種論調就是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勝利後,應該建立賢產階級的政權,發展賢本主義,經過一個很長的時期,無產階級發展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尖銳了後,這時候才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列寧的許多科學著作如「帝國主義是賢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個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等,以及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都啓發了中國革命人民來正確認識自己的鬥爭道路。而毛澤東同志就是傑出地把列寧斯大林的理論具體而生動地應用於中國革命實踐的。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各個不同的國家死板硬套的公式,而是革命的指南。即是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必須通過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條件和具體特點來應用它。如果不考慮到每一個國家的歷史條件和具體特點,那麽就會犯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列寧在「我們的綱領」一文中說:「我們並不把馬克思底理論視爲一成不變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恰巧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爲一個科學奠定了基礎,而社會主義者若不願落後於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個科學向前推進。我們認爲俄國社會主義者特別必須獨立闡發馬克思底理論,因爲它僅僅提供出一般的指導的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局部說來,在英國是與法國不同,在法國是與德國不同,在德國是與俄國不同的。」列寧認爲俄國社會主義者「特別必須獨立闡發馬克思底理論」,就是由於考慮到俄國的具體特點。
   毛澤東同志正是善於考慮到中國的具體特點,善於獨立闡發馬克思列寧主義,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
   列寗提出如何把馬克思主義應用於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問題時,這樣說:「在你們面前擺着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從前在世界共產黨員面前是沒有提出過的,這個任務就是:依靠一般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你們在應用於歐洲各國所沒有的獨特條件時,須要善於把這個理論和實踐應用於這樣的條件,即農民是主要羣衆,所要解决的鬥爭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的殘餘。……由於東方的共產黨組織(在這裏你們便是這些組織底代表者),你們有了聯系,並且有可能進一步關心在每一個國家內用人民容易懂得的語言來進行共產主義的宣傳了。」(列寧:「論東方各民族底覺醒」)而毛澤東同志正是善於把一般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生動地應用於以農民爲主要羣衆的中國的典型,和善於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用人民容易懂得的語言來進行共產主義宣傳」的模範。
   毛澤東同志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中國的「五四」運動後的國際的和中國的新的歷史條件,創造地發展了列寗斯大林關於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論,提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策略。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而是由中國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革命,按其性質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是就革命的陣綫上說來,它已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動搖性使它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毛澤東同志把中國的資產階級和俄國的及西歐的資產階級加以區別,把中國資產階級內部加以左、中、右的區別。因爲中國資產階級、尤其是民族資產階級,不是壓迫別國的帝國主義,而是受外國帝國主義壓迫的,所以,它在一定時間和一定階段上還有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革命性,但另一方面它又害怕羣衆;一方面要求革命,另一方面又對革命動搖——這是中國資產階級的二重性。中國無產階級旣要聯合其要求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要鬥爭其害怕羣衆的動搖性的一面。毛澤東同志根據這種情况,運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學說,創造地規定了對資產階級又聯合又鬥爭的統一戰綫的理論和策略。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又是適合於中國具體情况的理論和策略。毛澤東同志旣反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那種只聯合不鬥爭的陳獨秀機會主義——投降主義的錯誤和抗日戰爭初期的「一切服從統一戰綫,一切經過統一戰綫」的新投降主義的錯誤;又反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的只鬥爭不聯合的,否認統一戰綫的敎條主義的「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
   列寧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革命的主要力量是農民,工農聯盟是民主革命的基礎。「左」右傾機會主義者不能也不願了解這個眞理。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獨秀機會主義者害怕農民革命「過火」,「刺激」了資產階級,會使資產階級離開革命而使統一戰綫破裂,因而幫助國民黨鎭壓農民運動。機會主義者張國燾在革命初期則只强調搞工人運動,而實際上否認了農民的重要性。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李立三路綫和以王明同志等為首的教條主義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綫,忽視依靠農村根據地,而專心集中力量向敵人統治的中心——大城市作冒險的進攻,以及後來在中央根據地所採取的許多過左的政策,都是忽視了農民作用的重要性。只有毛澤東同志才眞正理解了列寧、斯大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問題實質上就是農民問題」這一句名言,並根據中國的具體情况而加以發揮了。毛澤東同志在他的早期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吿」中,就熱烈地歌頌偉大的農民革命運動,並和機會主義者作堅决的鬥争。毛澤東同志在湖南農民運動裏看見了列寧所說的「高度的眞實的民主主義的高漲」和「革命人民羣衆的英雄主義」。毛澤東同志說:「一切革命同志須知: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現在有了這個變動,乃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擁護這個變動,否則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場上去了。」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起,毛澤東同志就一貫地把發動農民和領導農民作爲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主要革命任務之一,並爲此不斷地和忽視農民運動的黨內「左」右傾機會主義者進行堅决的鬥爭。
   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照顧中國現階段的具體情况,規定了中國革命政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人民民主專政下從事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準備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條件。
   毛澤東同志學習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方法,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創造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於中國的條件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領導下,中國革命經過中國人民卅年偉大的英勇的鬥爭而取得最後的勝利了。新中國在世界上出現了。這三十年來偉大的英勇的革命鬥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出現,正是偉大的世界革命導師列寧的思想的勝利。(原載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楊甫
责任者
列寧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馬克思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