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基礎的光輝著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797
颗粒名称: 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基礎的光輝著作
并列题名: 列甯的著作「做什麼?」刊行五十週年紀念)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列寧的著作「做什麽?」简介。
关键词: 列寧著作 「做什麽?」 简介

内容

自從列寧的著作「做什麽?」問世以來,已經五十年了。列寧這部光輝著作的國際意義實在是無法估量的。一切國家的共產黨人,都倚靠着這部書裏闡發的充滿活力的列寧主義思想,在不倦地學習着,而且將來還要繼續學習,怎樣建設和鞏固共產黨和工人黨——這些新型的政黨。
   一
   在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它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階段,而資產階級社會內部各種矛盾空前尖銳,因而工人階級便面臨一些新的任務。在這種情况之下,創立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顯然成了頭等迫切的需要。經過激烈的原則性鬥爭之後,列寧打敗了國際工人階級運動中的機會主義,並和斯大林共同奠定了一個新型政黨的思想、組織、策略和理論基礎;這樣一個政黨對妥協者和失敗主義者是不調和的,對資產階級及其國家機器是革命的;它能够在爭取無產階級專政的鬥爭中領導工人階級,領導這個階級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列寧的著作「做什麽?」是在五十年前一九〇二年三月中旬出版的,這部著作的思想已爲斯大林承繼下來,並在他的名著「略論黨內的意見分歧」一書中加以發揮。列寧這部著作對於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的思想鍛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做什麽?」這部著作出版的時候,正是工業危機的時期,但是這危機旣沒有能阻止也沒有能削弱工人階級的運動。相反,俄國工人的鬥爭是愈來愈帶有革命的性質了。工人們已經從經濟罷工而進到政治罷工,進到政治示威,無論什麽地方幾乎都有社會民主派的組織在領導與組織這些活動。
   「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裏就描寫了英雄的「奧布哈夫防衛戰」,在斯大林同志領導下巴統所發生的大規模的政治罷工和示威,以及一九〇二至一九〇三年頓河上的羅斯托夫、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地發生的大規模罷工。「黨史簡明敎程」追述了農民中的革命運動的不斷發展,講到烏克蘭和伏爾加地區的農民如何縱火焚燒地主的房舍,奪取他們的土地;追述了學生的抗議運動的加强,特別是在一九〇一年底到一九〇二年初冬季所發生的學生總罷課。
   其他各國的工人階級運動也同樣地發展着。
   在德國,這也是階級鬥爭激烈化的時期。那裏也發生了巨大的事件,如一九〇四□□林密紹的紡織工人罷工,一九〇五年一月魯爾礦工的總罷工以及當時在集體工資合同問題上所進行的愈來愈激烈的鬥爭。然而,在德國的社會民主主義運動中,發生了一種跟馬克思主義敵對的傾向。伯恩斯坦「修正了」馬克思的學說,也就是說歪曲了他的學說,否定了主要的「終極目標」——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而宣傳所謂資本主義和平地發展爲社會主義的理論。社會民主黨一八九九年在漢諾威舉行的代表大會和一九〇一年在盧卑克舉行的代表大會對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採取了「外交的」妥協態度,這就助長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的機會主義進一步的發展。就在這個時期,一部分工會領袖甚至更準備取消五一節的慶祝。因此,在這問題上便展開了激烈的階級鬥爭。事情愈來愈清楚地表明,改良主義的影響已經在工會裏扎了根了。
   在法國,從一八九九年秋季開始,罷工逐漸多起來,而且時間也比以前長了,有時,罷工性質的嚴重使得資產階級寢食不安。一九〇〇年六月三日,索恩河上的沙龍發生憲兵開槍射擊罷工者的事件。一九〇〇年二月十日,馬丁尼克島發生農場工人罷工,勞動人民被士兵槍殺的有九個。但是,機會主義者要阻遏工人階級的運動,叛徒米勒朗——反動政府中的社會黨部長——在一九〇〇和一九〇一年間企圖實行强迫仲裁,以制止以後再發生罷工。正如列寧所說,米勒朗恰恰一點不差地用事實表明了伯恩斯坦曾經說過的話;他提供了伯恩斯坦主義見睹實踐的最好範例。在一九〇二至一九〇四年,法國議會中大多數社會黨人有計劃地支持「左翼」的資產階級內閣,並且成了參加政府的最熱烈的支持者;他們把工人階級的作用降低到自由資□□級的政治工具的地位。
   機會主義是一個國際的現象;在恩格斯去世之後,這種思想成了第二國際的主流。
   在德國、法國和其他國家,無產階級的政治組織大多是專爲了準備和進行選舉的。一切都降低到了這樣的目標:在選舉中取得勝利,並藉助某些改革來改善工人階級的境况。
   在二十世紀的初期,歷史便提出了建立革命的工人階級政黨的問題,必須建立這樣一個新型的政黨作爲參謀本部,領導推翻資本主義統治爭取工人階級的政治統治的鬥爭。但是,只有在俄國,在這帝國主義矛盾的焦點,在這裏偉大的人民革命正在漸漸成熟,而領導這革命的又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工人階級,並且有着革命的農民這樣重要的盟友——只有在這樣的俄國,這個問題才解决了。俄國成了列寧主義的誕生地。列寧和斯大林充分創造了新型政黨的基礎,並努力和工人階級運動中的機會主義完全决裂,終於取得這一鬥爭的勝利。
   二
   在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期,俄國機會主義的主要代表為「經濟派」。他們認爲,工人階級最重要的事不是進行一般的政治鬥爭,而是組織經濟鬥爭。據他們的意見,反對沙是制度的鬥爭首先是資產階級的事,工人階級只要在這鬥爭中支持資產階級就行了。
   列寧和他們不同。列寧證明,如果工人僅對僱主和政府進行經濟鬥爭,那不過是單純的工會鬥爭,只不過是爭取較好的條件把他們的勞動力出資給資本家罷了。然而,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單是在經濟鬥爭的基礎上,而且也在社會和政治生活的一切表現的基礎上提出政治要求。它「使爭取改良的鬥爭服從爭取自由和社會主義的革命鬥爭,正如部分要服從全體一樣」。
   如果號召羣衆單是進行經濟鬥爭,而放棄一般的政治鬥爭,那就等於使羣衆放棄了推翻資產階級的鬥爭,使僱主和政府能够安然維持原來的地位,使工人永世受奴役。
   英國和美國工會以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黃色工會的所作所爲,在在都表明了列寗的見解是何等正確。
   在資本主義統治還沒有被推翻的國家裏,不論工人階級的政黨是如何强大,國家的宣傳機器總是力圖使無產階級脫離和平、工作與民主的政治利益。法國共產黨書記列戈爾寫道,「只要工會鬥爭就已經够了,這種理論,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資本主義的論點,是僱主們及其走狗的國家進行反對工人階級政黨的鬥爭的論點。」
   反動勢力總是支持經濟主義的「理論家」的。但是,正像列寧所指出的一樣,工人們所以要進行鬥爭,不僅是爲了爭取在好的條件下把他們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而且還要爭取廢除那使他們把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使他們遭受剝削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身。
   因此,需要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體要這個黨來担負工人階級以及全體勞動人民的眞正政治領導與思想領導的任務。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建築工地都必須有黨組織,有政治領導。
   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絕不僅僅是存在着而已,它並且必須領導工人階級的鬥爭。它不能成為自發運動的尾巴,它不能成爲運動的被動力量,因爲這樣就等於黨的毁滅,也就是使得工人階級沒有政黨,使它沒有武裝,這就是出賣工人階級。它的任務是盡量展開無產階級的政治鬥爭,全面斥責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敎工人階級的於一切壓迫事件,不論被壓迫者是什麽階級,從社會主義的觀點出發採取行動,實現無產階級在農民和全體勞動人民中間的領導權的理論。總之,無產階級必須走在整個民主運動的前列,同時遵循它自己的獨立的階級政策,無情地揭發自由資產階級的陰謀。
   不用說,無產階級要完成這個使命,必須「到民間一切階級中去」,必須向人民的一切階層說話,必須把「自己的隊伍分派到各方面去。」馬克思主義者的理想不是工會書記躭溺在工會活動的狹窄範圍裏!而是做一個人民的戰士和代言人。
   各國共產黨今日所追求的正是這個理想,它們走在各力量的最前列,决心保衛民主、和平與民族獨立,不顧一切困難,團結各國人民的民主與民族的力量。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列寗——斯大林思想的勝利,根據列寧——斯大林的思想,無產階級是全體勞動人民在爭取社會和民族解放的鬥爭中的領袖。
   三
   「經濟派」否認工人階級的政治目的,是他們崇拜工人階級運動自發性的直接結果。斯大林同志曾經指出,「經濟派」認為黨的領導作用是「運動中的不必要的負担」。他們宣傳說,一個盧布加上一個戈比,比世界上所有社會主義都値錢。
   列寧在「做什麽?」中首先指出,這種自稱不要任何政策的說法事實上掩飾了一個明確的政策:使工人在思想上從屬於資產階級。斯大林同志在「略論黨內的意見分歧」一畫中指出,沒有社會主義,工人階級運動就脫不出資本主義制度範圍,只能在私有財產周圍兜圈子。
   因此,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把社會主義意識灌輸給工人運動,以對社會發展法則的了解來武裝這個運動,使它能够分析目前、預見將來。列寧引述恩格斯的話說,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要運用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的形式,並且必須進行理論的鬥爭,思想的鬥爭。
   輕視理論和低估社會主義意識在工人運動中的作用,有陷入機會主義的泥淖的直接危險。
   列寗寫道,「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祇有受最先進理論指導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底作用。」
   向工人階級說,自發的工人運動能够產生社會主義思想,這等於欺騙工人階級。事實上,社會主義思想不是產自自發運動,而是產自科學,產自先進的哲學、歷史和經濟的科學觀點,產自人類的最高成就。因此,必須研究科學的社會主義。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〇五年寫道:
   「什麽是沒有工人運動的科學社會主義呢?——就好像船上的指南針放在那裏不用,便只會生銹,結果只好把它拋到水裏去。
   「什麽是沒有社會主義的工人運動呢?——就好像一隻大船沒有指南針,雖然它也能駛到彼岸,但它有了指南針,就會迅速得多地到達彼岸,而且會少遭一些危險。
   「你們把這兩件東西結合起來,就會有一隻很好的大船,它會一直駛向彼岸,安然靠近碼頭。
   「你們把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就會有社會民主運動,它會一直向前猛進,達到『樂土」。」
   斯大林在結語中說,社會民主主義的責任是把社會主義的意識灌輸給工人運動。
   列寧指出,工人階級自發地傾向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因爲這個理論深刻地和正確地說明了貧困的根源,同時指出了解放的道路。但另一方面,不應該忘記,資產階級用各種巧妙的手段對無產階級施以巨大的思想上的影響。
   列寧說:「對於工人運動自發性的任何崇拜,對於「覺悟成分」作用,即社會民主黨作用的任何輕視,不管輕視者自己願意與否,都是加强賢產階級思想體系對於工人的影響。
   列寧的這個論題,在一九〇二年固然適用,在今天也同樣可以適用。美帝國主義以及其代理人,像尼亞加拉瀑布的傾瀉一樣,正在把他們的宣傳傾注於資本主義國家。華爾街的豪富們充分利用右翼社會黨領袖們的可恥謊言。右翼社會黨人和直認不諱的法西斯分子在經濟與社會政策上競相比賽,用「民主社會主義」,「倫理與宗敎的社會主義」,或富人基督敎道德化的外衣,宣揚「家長統治」(即□主們企圖自居爲「工人之父」——編者註)和階級合作。在外交政策方面,他們宣傳戰爭是必不可避免的,宣傳兩種制度是不可能和平共存的,宣傳世界主義,並且宣稱,民族自决的時代已是「過去的事」了。
   因此,各國共產黨不遺餘力地克服工人階級隊伍中和他們黨內對理論的不重視,克服愚昧無知和實際七向敵人思想體系的投降,擴大工人階級的知識,幫助工人階級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遠見的基礎和堅持原則態度的保證,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
   列寧在爲工人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奠定了思想基礎之後,繼又扼要說明了黨的組織原則。
   機會主義者把黨的活動局限於經濟鬥爭,同時又把組織工作限制於最狹窄的範圍內。他們在這方面非但不進行反對鬧小派別和手工業方式的鬥爭,反而力圖在「理論上」來爲這一切辯解。他們是黨內集中制的敵人,是黨的紀律的敵人,沒有黨內集中制,沒有黨紀,就不可能戰勝資產階級。
   在他們看來,一個「革命者的組織」與一個「工人的組織」是沒有區別的。他們不了解,一個「工人的組織」只不過是一個號召一切工人,不論其信仰如何,設法來團結他們,以保衛共同要求的工會而已;而黨則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的作用是準備並組織奪取政權的决定性戰鬥,黨有綱領,有策略,無條件地服從這一切是所有黨員的義務。
   列寧對於黨及工會的組織原則與工作的意見,對它們各自的任務與工作方法的意見,今天仍然是完全適用的。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運動中,仍然可以碰到黨與工會職能混淆的例子;仍然有黨「忘記了」在工廠裏的政治作用,不够重視偉大的政治鬥爭的遠景,和讓工會工作來代替黨的活動的情形。
   列寧寫道:「………可是,無論我們怎樣努力來『賦予經濟鬥爭本身以政治性質』,如果我們自限於經濟鬥爭,就永遠不能提高工人的政治覺悟(提高到社會民主主義政治意識的程度),因爲這個任務的範圍本来就是很狹隘的。」
   共產黨員必須經常爲維護黨的政治主張而奮鬥,如指出新的遠景並指出走向自由、民族獨立、和平、與社會主義的大道。舉例說吧,法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二月十三日到十四日舉行的會議上强調指出:「不應當掩飾黨的最終目標,在執行日常任務中,不應該看不見這個目標,應當指出目前的最細微的工作與偉大的革命前途之間的關係。」(「共產主義手册」雜誌一九五二年三月的社論)。
   大家都知道,列寧在他的著作「做什麽?」一書裏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成必須以創辦一個戰鬥性的全俄政治報來着手。這個報紙不僅要成爲一個集體的宣傳員與鼓動員,而且要成為一個集體的組織者,成爲團結分散的地方組織使之成爲一個統一的、緊密結合的黨的手段。報紙的代辦員與通訊員由各地方委員會任命,這個代辦員與通訊員網應該成爲使黨能在組織上環繞着它而統一起來的骨幹。
   生活完全證實了這些理論。列寧於一九〇〇年十二月創辦的「火星報」以及斯大林的「鬥爭報」——「火星報」以後俄國最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報紙——在黨的建立與發展方面,起了這種作用。
   後來,布爾什維克的「眞理報」成了馬克思主義革命報紙的典範。
   五
   列寧在「做什麽?」一書裏在大體上粉碎了伯恩斯坦的思想,特別是俄國「經濟派」的機會主義思想。「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扼要地闡明了「做什麽?」的歷史意義。
   列寧在這部著作裏,赤裸裸地揭發了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指明根源主要在於崇拜自發的工人階級運動,在於輕視社會主義意識在工人階級運動中的作用。這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還是第一次。
   列寗對於理論、社會主義意識、及黨的極端重要性給予了適當的地位,並認爲黨是自發工人階級運動的革命的、引導的力量。
   列寧卓越地具體化了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即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運動與社會主義的聯盟,並確定了革命政黨在無產階級鬥爭中的地位。
   列寗卓越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思想基礎。他粉碎了在綱領、策略、及組織方面,「尾巴主義」的機會主義哲學。他向黨指出:黨是羣眾的先鋒,它應當參與一切鬥爭,而不是祗限於記錄這些鬥爭。他着重指出了有必要進行迅速的、主動的、猛烈的政治鬥爭。
   所有這些在「做什麽?」一書裏所闡發的理論,後來就成了布爾什維克黨的思想基礎。
   同時,列寗對於在國際上的反對機會主義的鬥爭,還給予了密切的注意。在這方面,他在一九零四年的阿姆斯特丹代表大會上,建議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特別决議,保衛革命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原則。大家知道,布爾什維克在他們致阿姆斯特丹國際代表大會的報吿中,非常明確地提出了像無產階級政黨的功用,反對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必要,以及社會主義意識在工人階級迎動中的作用這些决定性的問題。
   從列寗與斯大林在對修正主義進行的偉大鬥爭的經驗中所得出的教訓,在今天仍然保有其全部意義。有一些國家的共產黨正面對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各種各樣的敵人,進行了猛烈的鬥爭。這許多敵人當中,包括那些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僞裝成爲「馬克思主義者」的人,像白勞德分子、哥穆爾卡分子、斯蘭斯基分子、拉伊克分子及柯斯托夫分子。至於南斯拉夫的鉄托匪幫及其他叛徒們,那就更不必說了。
   列寧—斯大林的學說與列寧—斯大林的光榮的黨的豐富經驗,敎育了各國的共產黨與工人黨,叫他們永遠要把自己看作是無產階級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一種無可代替的組織形式,它必須成爲每一個國家的領導力量;永遠不要淪爲「尾巴主義」,永遠不要成爲歷史發展的尾巴,永遠不要在一般的民主運動中趨於渙散,同時要走在工人的最前面,永遠不要與他們失去聯系;這些學說與經驗敎育了共產黨與工人黨要對自覺的意義、革命理論的意義、把機會主義分子清除出黨的鬥爭的意義、以及爲反對腐朽的賢產階級文化與思想的惡毒影響而進行的誓不兩立的鬥爭有充分的估價;這些學說與經驗敎育了共產黨與工人黨,使它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黨的一舉一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活靈魂」——列寗爲準繩;這些學說與經驗敎育它們要以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爭取自由、和平、與社會主義的鬥爭的偉大的利益爲準則。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谷尼歐
责任者
列寧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做什麽?」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