鷄鳴堰上的常備民工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782
颗粒名称: 鷄鳴堰上的常備民工隊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龍游縣最大的水利工程鷄鳴堰上的常備民工隊纪实。
关键词: 龍游縣程鷄鳴堰 民工隊 纪实

内容

龍游縣最大的水利工程鷄鳴堰,是一條需用混凝土築成、長達一百二十四公尺的□水河壩。堰水流過十五里路長,堰造成後可以灌溉農田九千餘畝,變三千多畝旱地爲良田。
   龍游縣的人民都清楚地記得: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時候,也幾次地計劃興修過。但穀子收去了,堰還是沒有修。解放後人民政府爲防止旱澇威脅,保證農業增產,在解放後的第一年就貸了巨款興修雞鳴堰,但由於奸商的嚴重盜竊,造成工程嚴重地不合標準而兩次被冲毁,使人民財産遭受重大損失。去年春,人民政府再次貸款興修,但又因工程師設計不週,而遭到失敗。去年冬,人民政府第三次貸款十二億餘元,於十二月動工興修。龍游縣的人民從這些事實中眞正體會到:「人民政府是眞心爲人民服務的,一定要把雞鳴堰修好。」這就大大地鼔舞了他們興修的熱情。
   參加第一期興修的有五百餘民工,當第一期工程完成時,他們其中有些人不願回去,他們說:「我們已經做了一、二個月,對工作比較熟悉,那裏水深,那裏水淺,水淺的地方應該怎樣做,水深的地方又應該怎樣想辦法,我們心中都有數。如果我們回去了,新來的人陌生生的,工程就困難多了。」就這樣,有四十二人自願留下来組織了常備民工隊。
   常備民工隊在工場上被人們稱爲「衝鋒隊」,克服了工作中的很多困難。如築臨時壩的時候,一定要把河底的大石塊放平,再放下篾簍才不會有漏洞。這是一個艱巨的工作,但常備民工隊的民工們都搶着爭先接受這個任務。湖鎭區的傅長林等六個人,在最冷的天氣裏,赤身跳下滿胸部的深水中工作達半小時多;工作幹部見仙們嘴上凍得發了紫,叫他們上來取一些暖再幹時,他們說:「不冷,不搞好上來就完不成任務」。爲了修好鷄鳴堰,民工隊中一些年靑力壯的靑年,有時一夜祗睡四、五個鐘點。深夜裏也點着電燈在河底下塞漏洞。五十一歲的傅連貴有一次在風雪很大的夜裏,聽到抽水機的運蓬頭壞了打不起水時,他從床上爬起來跳到河中,把塞在抽水機運蓬頭中的泥土挖空後重新打水。他說:「人冷點不要緊,影響工程是大事。」
   河水深,河底的石塊鋒利得像把尖刀。跳下河去,很容易觸破脚。但民工們爲了堅决修好鷄鳴堰,沒有把這些困難放在眼裏。如靑年團員毛金喜說:「想起在朝鮮的志願軍同志,什麽困難也就能够克服了。」他們要向志願軍的英勇艱苦精神學習。如被評爲一等模範的民工傅長林,在進行河底塞漏洞工作時,脚掌上被鋒石刺進寸把深,血像水一樣地湧出來,但他從自己穿的破衣服上撕下了布紥好後又要下去繼續工作。經工作幹部一再勸阻後,才送衛生院去診治。他說:「同志願軍比比,這點傷又算得了什麽?」民工詹銀福,家裏房子失火了,父親被火燒死。但他回去安葬祗三天時間又匆匆地回到了工地,人家問他爲什麽這樣性急時,他說:「國家貸款十多億的水利工程不修好,晚上睡不着覺。」
   在工地上,他們隨時留心着有沒有浪費人力、財力的地方。在河西段場地上,發覺工程師將抽水機的位置放得不適當,三面有漏水現象。常備民工隊的民工就不怕困難地將大圍壩的中間臨時築起一條壩,中間開一條小溝,引水往西流出。僅機器油就節省了二百多萬元。在二月十六日下大雪那天,晚上八點鐘,由於河水的突然上漲,河邊工地上的木板被大水冲入河中,常備民工隊員三十多人一齊擁下去搶救,因此使木板沒有遭受到損失。他們把節約愛護國家的資財,看作是每個人光榮的任務。
   現在這個常備民工隊仍然堅持在工地上,他們一定要把鷄鳴堰修好。(姚天熙、嚴嘯虎、韓林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姚天熙
责任者
嚴嘯虎
责任者
韓林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龍游縣
相关地名
鷄鳴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