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長江中游移民墾殖區人民大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771
颗粒名称: 訪問長江中游移民墾殖區人民大垸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關於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後,記者訪問長江中游移民墾殖區人民大垸記事。
关键词: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 發布荆江分洪工程决定 記者訪問人民大垸記事

内容

新華社記者羅厚仁姚昌淦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關於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後,記者便去訪問了和這個工程密切相關的長江中游移民墾殖區人民大垸。
   人民大垸原是長江北岸湖北省石首縣的一個荒洲。因爲年年洪水泛濫,這個近十六萬畝大的一塊荒洲上只住着六千多靠打魚、砍柴為生的人。現在人民政府决定興修的荆江分洪工程,使人民大垸這塊荒洲解除洪水威脅,全部可墾成肥沃的農田。現在,江南公安縣荆江分洪區已有三萬三千多農民在人民政府協助下移到了這塊荒洲上。他們正在滿懷喜悅地從事墾殖。
   計劃中的荆江分洪區也是一塊年年被水淹的地方,過去那裏的人民年年都要和洪水鬥爭。每年端午節他們就要拚命地排除春天的積水,保護田禾;到了中秋節又要搶防長江中游的大汛。在防汛緊張的時候,雖在雷雨交加的深夜他們也得上堤去搶險,有時甚至要用身體去堵護堤垸的缺口。那時候,他們和洪水鬥爭得不到任何支持。他們經常用「水來土掩」的老法把堤修高。結果堤防越修越深。所以,當人民政府决定要分洪區内的人民遷移,以便興修一洪工程時,當地的人民都稱讚不絕。他們把這次遷移叫做搬出「水窩」。貧農徐正炎說:「我們的痛苦只有人民政府才看得到。人民政府為我們想得遠,讓我們搬出『水窩』,搬到高地(指人民大垸)上來了。」
   從江南搬到江北、從一百多里外的「水窩」搬到現在的人民大垸,家家都感到搬得又順利又快。現在,所有遷移戶都已在人民大垸的新居安居下來了。這些遷移戶過去都是被洪水逼□到處流浪常常搬家的人,那時候他們搬家各人顧各人,搬一次眞不容易。而且「上屋搬到下屋,搬掉半担乾穀」,本來可以維持生活的農民,搬家就搬窮了。可是這次搬家不同。這次人民政府給他們每家發了平均一百多萬元的路費和安家費,把他們組織成搬家隊和互助組集體搬家。搬的時候江南、江北的人民又組織了大批民船、車子隊和「牛拖子」隊來幫助他們。因此,這次規模浩大的移民搬家,一、二十天內就完成了。
   「淸明抱種」,現在已是長江流域的播種季節了。人民大垸這片荒蕪了多年的土地,已有一部分被新移進的農民墾成了農田。人民政府從湖北省各個國營農場撥來十五部拖拉機,幫助農民把難耕的茅草荒地墾出來了。爲了使人民大垸的春耕生產更有保障,人民政府又動員了江渡、監利成萬民工,沿江修築了垸堤。洲上的老農也都熱情地向移民們介紹他們多年來在洲上開荒的經驗。新墾的農田都是五年不要施肥的軟融融的淤泥田,或者是黑酥酥的油沙土,墾荒的農民們高興地說:「這裏再不是水裏的月亮,看得見撈不到了。」他們在頭一兩年要先摸摸新土的性格,把溝港和道路都開闢出來,把農田建設好。他們說:「只要人勤快,草鋤得乾淨,田禾就會長得茂盛,多打糧食。將來土地乾燥些,就多種棉花賣給國家。」(新華社武漢二十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羅厚仁
责任者
姚昌淦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