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沙漠和荒山的白雲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281
颗粒名称: 戰勝沙漠和荒山的白雲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在西北區長城沿綫三千里長的防沙綫上,有無數的勤勞勇敢的農民和荒山沙漠進行着堅强的鬥爭。
关键词: 農民 沙漠 鬥爭

内容

新華社記者王宗西
   在西北區長城沿綫三千里長的防沙綫上,有無數的勤勞勇敢的農民和荒山沙漠進行着堅强的鬥爭。陝北老區靖邊縣東渠溝村農民白雲瑞,就是和風沙鬥爭的一位堅强不屈的戰士。
   東渠溝村的北面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村南又是號稱「八百里火焰山」的山梁。這一帶沒有樹、缺乏水,農民眞困難啊!他們就是安裝一支鋤柄也必須到四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買。他們吃水也全靠打地窖來貯存雪水和雨水;亢旱的暑伏天就得到二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馱水。塞外的風年年帶着沙漠向南侵佔,這一帶已經有許多良田被淹沒了,許多村莊被迫向南遷移。
   東渠溝村早年就受到沙漠的威脅,有些農民準備搬,白雲瑞窮得搬不起家,而且向那裏搬呢?白雲瑞决心留下來和沙漢、荒山作戰。他的方法是在沙漠和荒山上植樹造林,用樹林來擋住沙漠,蓋住荒山。那時候,東渠溝村的農民都認爲沙漠和荒山種不活樹。但是,白雲瑞不相信這些話,十幾年以前,他第一次從離家一百四十里的大溝灣割回了一捆柳條,在沙漠和荒山試驗栽植。
   一九三五年,陝北紅軍解放了靖邊縣,白雲瑞分得了土地,他的改造自然的熱情更高了。他知道一個人要造成大片的森林是困難的,他便積極鼓動東渠溝村的其他農民也栽樹。在政府的幫助和領導下,在他的帶頭下,東渠溝村當時便展開了大規模的造林運動。
   白雲瑞獲得了許多在荒山和沙漠上植樹的經驗。他發現了過去樹栽不活的主要原因:一個是樹栽子長,埋的淺,露的多,水分蒸發量大;一個是只栽樹,不種草,栽的稀,不能抗風壩沙;再就是春天樹栽得遲,土塡得虛,根毛得不到良好的發育,抗旱力弱。後來,白雲瑞栽樹就按着深埋、少露、密栽、旱栽等幾個要訣來栽。春天解凍後他就動手栽樹,坑挖得深、土塡得實,又在樹的間隙裏種上了沙蒿。他栽樹的方法是:把柳條彎成弓,埋中腰露兩端,或埋兩端露中腰,壓埋成小窩。這樣比栽「風牆」旣經濟收效又快。他的更重要的經驗是:栽柳樹時,他把樹栽子兩端鋸的很齊,先在地上平放一兩天,待斷面稍乾,兩端的水管封口之後再栽。這樣,斷面很快就被新生的樹皮封包起來,栽後不易腐臭,成活率大。如果樹秧一砍下就栽,管內循環未停,管口未封,水分向下流失很大,不易成活。白雲瑞的這種植樹方法,在秋季也能適用。秋季植樹可使樹的休眠期延長,使根毛得到充分的發育。
   白雲瑞年年都供給東渠溝村其他農民的許多樹秧,領導大家植樹。這樣年復一年,現在東渠溝村已不是二十多年前的面貌了。現在東渠溝村的周圍已有三萬多株樹(白雲瑞自己有七千株),冬麥田已增加到三千畝。村裏農民蓋房子、作農具再不缺木料,牲口不缺草料,糧食還有剩餘了。幾年來,東渠溝村的農民不但再沒有搬家的,並且住戶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目前,東渠溝村和附近的農民又展開了今年的春季造林運動,白雲瑞充滿信心地說:「在毛主席領導下,我們一定要把這塊沙漠和荒山變成美麗的莊園。」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宗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