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吐魯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280
颗粒名称: 春天到了吐魯番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04月14日,当代日报刊登了春天的吐魯番。
关键词: 農民 維吾爾族 春天

内容

新華社記者王安
   三月中旬,當天山以北的烏魯木齊河流域還飄着雪花的時候,春天已經降臨到天山以南的吐魯番盆地了。參天楊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坎兒井流着清澈的雪水,濕潤的土地散發着芬香。一望無際的吐魯番盆地沸騰了!大路上成羣結隊的送糞大車,揚起了漫天的塵土;田野裏成千上萬犂地的人民,唱着喜悅的歌子。在去冬減租運動中獲得全勝的維吾爾族男女農民,開始緊張地勞動着,迎接減租後的第一個春天。
   記者訪問了吐魯番盆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的農民都歡天喜地地說:「今年土地佃權有了保障,又分到了種籽和農具,幹的勁頭更大了!」爲了提高產量,去冬各村農民曾經大量地積肥,今年田裏施肥量普遍增多。東幹村有不少田地已經撒上了一寸多厚的糞土。六十六歲的農民塔力甫九年前曾經租種地主三十畝下地,他辛勤操勞了五年,才把下地變成了上地。地主看得眼紅,把肥田抽奪回去,另外換給他十六畝熟荒地。那時他眼淚往肚裏流,再也不想下力幹了。今年,他却帶着四個女兒每天天剛亮就拿上乾糧下地,直到摸黑才回家,每畝地上了八十車糞土(約八萬斤)、犂了四遍以後才種上春麥。塔力甫說:「我一輩子的汗都滴在地裏,血也快讓地主吸乾,今年才眞正是給自己勞動了。」
   吐魯番盆地的維吾爾族農民,在減租鬥爭中認識到「組織起來有力量」,百分之六十的農民都參加了各種變工互助組織,保證了及時耕作。農民們爲了擴大生產,非常珍惜鬥爭果實。他們把分得的小麥一顆不動地封存在牆洞裏(維吾爾族農民每家牆上有洞,用以存貯珍貴的物品),把分得的錢存到人民銀行做「種籽錢」。吐魯番縣二區一個自然村的四十三戶農民,去冬便在人民銀行存了一千一百多萬元的「種籽錢」,前不久才全部取出來買了春麥種籽。貧苦的克依木夫妻二人,曾給地主攬了十四年工,去冬由農會給他們調劑了十五畝土地,分得四百斤糧食。他全家吃了一冬高粱麵,把存下來的九十多斤小麥全部種在地裏。有些農民已開始添置農具和牲口。東幹村新近買了九匹馬、三頭牛和十輛大車。
   春天到了吐魯番盆地,春天給維吾爾族農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他們正在爲響應毛主席的增產號召而努力着。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