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代表團團員劉子久的演說摘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230
颗粒名称: 我國代表團團員劉子久的演說摘要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4月,我國參加國際經濟會議代表團團員劉子久,於七日在國際經濟會議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解决社會問題的工作小組會議上發表演說。
关键词: 國家 經濟 農民

内容

(新華社莫斯科十三日電)我國參加國際經濟會議代表團團員劉子久,於七日在國際經濟會議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解决社會問題的工作小組會議上發表演說,摘要如下:
   今天,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民,都爲失業、實際工資降低—生活惡化等問題所苦惱着。這種災難,在座的諸位先生有許多是目睹身受,知道的很清楚,用不着我多講。我想在這裏,把兩年來中國工業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工人農民生活的改善,及由此爲推廣國際貿易所造成的有利條件,簡單地向諸位先生介紹一下。
   過去,中國工業農業的生產,在日本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反動派所製造的長期戰爭中,曾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工業和農業生產迅速地恢復並發展起來,到一九五一年,中國的工業與農業生產的水平,都已接近有些已大大地超過了中國歷史上最高的年產量。
   在恢復和發展工業農業生產方面,中國工人與農民發揮了高度的勞動熱情與勞動創造性。中國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爲國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單東北一個地區,國營工廠的職工,在一九五一年除了完成原定的生產計劃之外,還給國家創造了價値一千四百萬噸糧食的超額計劃利潤,可以修建五十個五萬紗錠的紡紗廠。如果這些紗錠的全部設備都是從國外訂購的話,就可以保證國外大批製造紡紗機器的工人不致失業。
   解放了的中國農民,很多參加了農業勞動互助組織,改進了農業生產技術,因而農業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就大爲提高。現在中國已變爲糧食能够自給的國家了。如果中國農民每畝地每年多生產五公斤糧食,則每年就可以多生產七百五十萬噸粮食。這些糧食可供給兩千五百萬人一年食用。每家農戶多養一隻鷄和一口猪,每年可增產一百億個鷄蛋,六百萬噸猪肉。如果以這些增產的價廉物美的鷄蛋和猪肉交換其他國家的工業品,就可以大大地改善某些國家的鷄蛋與猪肉的供應問題。
   中國的土地改革,於一九五二年可以基本上完成,中國農民可以拿他們過去交納地租的三千萬噸糧食去大量購買布疋、白糖、西藥、新式農具、化學肥料等工業品。以布的購買量來看,如果中國每人每年平均多穿兩平方米布,則每年可多穿十億平方米布。
   中國人民的衛生保健條件是大大地改善了。現在全國享受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連家屬在內,已達一千萬人以上。工人和農民的文化生活也大為改善,因此對於各種文化用品的需要就大爲增加。如果中國人每人每年多用十五張報紙,每年就需要增加二十五萬噸報紙。
   總而言之,在一個擁有近五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工業農業的發展,人民購買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無疑地,將爲推廣國際貿易,發展國際經濟關係,創造空前未有的有利條件。即以一九五一年來說,這一年中國的國際貿易總値就比一九五〇年增加了一倍,已經遠超過了戰前的年代!一九五二年自然還會有新的發展。
   我們很希望通過這次國際經濟會議,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打破封鎖禁連,打破對於推廣國際貿易所造成的人爲的限制,在各個不同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經濟制度的國家間和抱有各種不同的觀點與信仰的人們間,實行和平合作,爲世界人類尋求出一條在世界和平條件下推廣各國間貿易及其他經濟關係以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的可能途徑。從這幾天國際經濟會議進展的情况看來,這種可能是極大的,如果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則這次國際經濟會議對於鞏固世界持久和平將有極大的貢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劉子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