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資產階級思想的反動性(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5747
颗粒名称: 認清資產階級思想的反動性(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4月7日,反貪汚、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是對資產階級猖狂進攻的堅决反擊,是工人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之間的一場激烈的戰鬥。
关键词: 資產階級 思想 革命

内容

一資產階級思想是沒有什麽
   進步性的
   反貪汚、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是對資產階級猖狂進攻的堅决反擊,是工人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之間的一場激烈的戰鬥。這一場鬥爭完全暴露了資產階級思想的眞面目,使我們清楚地認識了,資產階級思想在本質上是如何的反動、腐朽和醜惡。它並沒有什麽進步性、積極性,它决不能成爲推動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使之向前發展的力量。相反地,它在實際上對於革命勢力只是起着一種嚴重的消蝕和瓦解的作用。如果對於資產階級思想不認眞地加以批判、而任其自由傳播,自由發展,那麽,其影響所及,將使百多年来無數先烈的頭顱所換來的,今天的工人、農民、志願軍、解放軍以及其他廣大人民不斷流血流汗所要堅决保衛的革命勝利果實,都有被斷送乾淨的危險!
   認淸資產階級思想的反動的、腐朽的和醜惡的本質,用工人階級的思想,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來對它認眞地加以批判,這是我們在三反運動中就思想戰綫的方面應該學到的一個重要的課程。
   以前有一些人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清楚的,我所寫的「論思想改造問題」一篇文章(見「學習」雜誌三卷七期),以及其他文章中涉及資產階級思想的地方,也同樣沒有把這一點認識清楚,從而提出了某些錯誤的論點。這就是認爲中國的資產階級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積極性」,或者說,資產階級的思想雖然不完全是好的,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仍有其「進步的」、「積極的」一方面,因此,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對資產階級的敎育問題,就不是,或不完全是要用工人階級的世界觀,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來加以徹底的批判,而只要就資產階級思想本身的基礎上,用改良主義的態度,來發揮它的「進步的、積極的」一方面,就很够了。
   這樣的看法,是在實質上否認了工人階級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决定的意義,否認了它之作為唯一的領導思想的地位了。很明白,這是完全不對的。
   二資產階級思想早已破產了
   主張資產階級思想有進步性的理由之一,是說:「資產階級是反對封建勢力的,在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資產階級的思想總是有進步性的。」這樣的理由,似乎也還不錯,但實際上只能適用於早已經過去了的歷史事實,對於今天的中國革命和中國資產階級思想,是完全不相干了。
   不能否認,資產階級思想,曾在過去的歷史上起過它的進步的、積極的作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前的唯物論思想、無神論思想和舊民主主義思想,都曾經指導了當時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把人類社會由封建時代推進到資本主義時代。但是,當着資產階級在反封建革命中一旦取得勝利,並在政治上佔據了統治地位的時候,特別是當着工人運動發展起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產生之後,資產階級思想就立即暴露了它的反人民的本質,就把保存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作爲自己的唯一的任務,它不但不能够再有發揮任何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相反地,它對於勞動人民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的鬥爭,是站在完全敵對的方面,它在學術文化方面的表現也就日愈空虛,日愈腐朽了。在中國,五四運動以前的先進人物,都曾努力向西方國家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資產階級文化,想用它來指導中國的進步運動。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裏說:「這些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爲這些很可以救中國,除了舊學派,新學派自己表示懷疑的很少。」這說明在五四運動以前,資產階級的思想曾啓發了中國的先進人士的改革要求,在這一點上是起了一定的進步作用的。但是,中國的資產階級思想所起的進步作用也僅不過如此而已。由於現代的中國是處在帝國主義時代,也就是處在資本主義沒落的時代,中國的資產階級始終沒有能力用它的思想來指導中國人民進行眞正的革命鬥爭,使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迫之下解放出來。戊戌政變的改良主義失敗了,辛亥革命雖然廢除了滿清皇帝的君主政體,但在實際上並沒有動搖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統治。所以,中國資産階級思想在歷史上所起的這一點進步作用也只是華而不實的。事實證明它始終不能正確反映中國社會的客觀存在,不能正確反映中國社會物質發展的需要。「論思想改造問題」一文曾提到要經過學習運動「使各階級人民的思想意識能够迅速地反映新中國的改變了的客觀存在」,似乎說資產階級思想現在還有正確反映中國社會物質發展需要的可能,這是不正確的。這是沒有從本質上來對資產階級思想進行階級分析的結果。辛亥革命的失敗,就是實際上給資產階級思想的進步作用敲了喪鐘,中國的歷史條件,規定了資產階級的思想在革命運動中的指導地位不能不由更先進的思想所代替,不能不由唯一的能够正確反映中國社會的客觀存在、中國社會的物質發展需要的科學思想所代替,不能不由工人階級的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所代替。如果不這樣,中國人民就一步也不能眞正前進。問題終歸是要解决的,俄國十月革命的砲聲,在五四運動期間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帶到中國來。中國的先進人物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把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的思想拋到垃圾堆裏,這樣就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鍛鍊出了馬克思列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領導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獲得勝利。歷史的實踐證明,只有工人階級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才是唯一能够指導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進步思想。
   「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
   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
   目中,一齊破了產,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
   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
   民共和國……」「一切別的東西都試過了,都失敗了
   。曾經留戀過別的東西的人們,有些倒下去了,有些
   覺悟過來了,有些正在換腦筋。事變是發展得這樣快
   ,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學習。……」
   (「論人民民主專政」)
   只要我們多少認眞地觀察一下歷史事實,我們就不難看見,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思想界發展歷史的基本內容,就是一方面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不斷的破產,和另一方面工人階級思想在中國人民的鬥爭中取得領導地位的過程,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和勝利,是和這一個思想戰綫上的變化和交替過程密切聯系着的。我們很容易看見,五四運動以來,中國資產階級的思想是如何走到反動的方向去的。就世界觀方面來說,它早已全部墮落到主觀唯心論、神祕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圈子裏去,在一部分較高級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的是從美帝國主義者販運來的一種主觀唯心論——實驗主義。就政治思想方面來說,中國資產階級所宣傳的始終是各種反動的、腐朽的改良主義思想,如「點滴改造論」,「科工救國論」,「敎育救國論」,「美育救國論」,「東方文化論」,「鄉村建設論」,「第三條道路」,「中間路綫」等等。對於帝國主義,資產階級中間所散佈出來的乃是各種不同程度的媚外奴化思想、依賴帝國主義的思想和盲目崇拜所謂「西方文明」的思想,如「全盤西化論」等等。這些就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資產階級思想在觀念形態上所表現着的一些主要特徵。這樣的一些思想,在中國人民中間起了什麽作用呢?它難道還能够指導人民去清醒地認識客觀事變的發展規律,提高人民的革命意識,鼓勵人民的革命鬥志,把廣大人民動員起來去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進行堅决的鬥爭嗎?很顯然,它是不能够的,這些資産階級思想在事實上所起的是一種相反的作用,是使人們的頭腦混亂不清,麻痺人們的革命意識和腐蝕人們的革命鬥志的反動作用。這種思想上的反動性使賢產階級的學術文化毫無生氣,使自然科學的研究脫離實際。只有工人階級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才能够發揮那樣一種革命的進步作用。因此,爲着中國社會的進步和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中國工人階級曾不能不經常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來批判那許多種類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使它的販賣市場日益縮小,使它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步步破產,使馬克思列寗主義思想的影響範圍一天比一天擴大,這樣才逐步領導中國人民走上革命勝利的道路,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賢產階級思想在中國革命鬥爭中是沒有進步性的,一切留戀資產階級思想的人們,一切想按照資產階級文明的方向來建設中國的人們,只能有兩條路可走:或者倒下去,或者覺悟過來,改換腦筋,另外的道路是沒有的。這就是值得我們反覆溫習的歷史結論。
   三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説明了
   它的思想的反動性
   主張賢產階級思想有進步性的再一個理由,是說,「我們既然承認資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有其兩面性,因此也就應該承認它在思想上也有兩面性,這就是說,必須承認它的思想有進步的一面。」「論思想改造問題」一文中有些看法是和這種看法接近的。
   這樣的理由,就它的前提來說雖然是對的,但它的推論却完全錯了。這是一種純粹形式主義的推論,並沒有接觸到事情的實質!
   資產階級在革命運動中的兩面性,正足以說明資產階級思想的反動和腐朽的本質,說明這個階級的階級意識裏缺乏像工人階級那樣堅强的骨頭,在偉大的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中,它是十分的怯懦和動搖的,它完全失去了堅决推動中國社會向前進步的氣魄了。
   這不是偶然的。資產階級是一個剝削階級。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來剝削勞動人民,賺取利潤,這是資產階級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條件。資產階級必須損害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物質利益,才能存在和發展,資產階級的階級地位,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在本質上是對立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就是它的這種物質生活條件和它的階級地位的反映:盡可能地多多剝削羣衆,盡可能地在利潤上再加利潤,盡可能地用一切方法來壓制和愚弄勞動人民,以求滿足自己對於剝削和利潤的無限制的貪慾,這就是資產階級思想的最基本的內容。資產階級的各種各樣的觀念形態,包括它的世界觀和政治思想,如要求實現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統治的而不是人民統治的國家,即要求實現資產階級專政而不是人民民主專政等,都是直接地或間接地被這一種追逐利潤的慾求所規定的。從這樣一種自私自利的基本思想出發,資產階級在革命鬥爭中就必然要表現出它的軟弱性、動搖性和兩面性。在人民的革命未得到勝利以前,因為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統治對於資產階級剝削人民和追逐利潤的要求也有許多妨礙,資產階級才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時期裏有了參加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可能性,並且也會在思想方面發出或多或少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表示不滿的言論。當廣大人民覺悟起來進行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鬥爭時,資產階級的與勞動人民對立的本能又使它感到威脅,因此就容易接受反革命階級的誘餌,向後者妥協投降並與之聯合起来反對勞動人民。資產階級在革命運動中的兩面性,並不能說明它的思想也有兩面性,而只是說明同一個自私自利的思想體系在兩種不同情况下有兩種不同的表現。
   資產階級在革命運動中的兩面性旣然是出於這個階級思想的自私自利的本質,所以這個兩面性就是普遍的,在歐美資產階級中間也同樣是有過的。不同的地方,只在於歐美資產階級的思想,曾經在歷史上指導過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和眞正推翻過封建勢力,並實現過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雖然它很快地又使資產階級和舊勢力聯合紀來壓迫勞動人民,並由此暴露了它的反人民的也即是反動的本質,但究竟多多少少使社會的發展前進了一步,究竟在實際上起了一定的進步作用。中國的資產階級思想,則從來沒有,也决不可能指導眞正的革命運動,他們的「以其本階級爲主體的『獨立』革命思想,僅僅是一個幻想」(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只有在工人階級和工人階級思想的堅强領導之下,對賢產階級的妥協投降的傾向給予不斷的打擊,然後才能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推動資產階級參加廣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如果讓資產階級按照它自己的思想來領導中國革命運動,那麽,它的思想的軟弱性和因此在政治上表現的兩面性就只能把中國人引到投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道路上去,就只能使中國社會停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上,或者甚至於退回到殖民地的地位上去,而决不可能使中國社會前進一步。資產階級的思想在中國只能起這樣一種反動的作用,——這是不論從現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條件來看,或者根據現代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經驗來看,都必然要達到的結論。
   四要反對資產階級思想才能
   保衛共同綱領
   主張資產階級思想有進步性的又一理由,是說:「資產階級是在中國人民政協共同綱領下面聯合起來的四個階級或四個『朋友』之一,資產階級也能接受共同綱領。當資產階級接受了共同綱領的時候,就證明資產階級思想有進步的一面。」「論思想改造問題」一文裏,也有和這類似的說法。
   這樣的一些理由,經下起以下的三點事實的反駁:第一,共同綱領是在工人階級思想指導之下,在馬克思列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指導之下制訂出來的綱領,而不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資本主義思想指導之下制訂的。它是以工人階級的世界觀作爲基礎,而不是以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作爲基礎,它是屬於工人階級的共產主義思想體系而不是屬於資產階級的舊民主主義思想體系的。第二,資產階級之承認共同綱領,是從自己的階級利益出發,而不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是爲着要獲得利潤而不是爲人民的解放。第三,共同綱領是工人階級領導革命勝利的結果,賢產階級之承認共同綱領,並不是自然而然、毫不勉强的,不經過工人階級對它進行許多鬥爭,它是不能够在實際上眞正接受的。
   共同綱領所規定的國家制度,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是資產階級專政的舊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有什麽不同的地方呢?實現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制度,這就是要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團結全國人民徹底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勢力,是要聯合以蘇聯爲首的各人民民主國家和世界革命人民,堅决對帝國主義進行鬥爭,是要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對資本主義加以一定的限制,讓國內各種經濟健全地發展起來,逐步地把農業的中國變爲工業的中國,是要由此準備從新民主主義階段過渡到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前途,使全體勞動人民獲得徹底的解放。資產階級專政的舊民主制度,却和這種情形相反,它是要保持資產階級的專政地位,保持資產階級剝削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階級社會,是要反對勞動人民為爭取徹底解放而進行的鬥爭,是要阻止人類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前途,是要避免對帝國主義勢力和封建勢力進行最堅决的鬥爭,以便在必要時候和這些反革命勢力聯合起來對付勞動人民。
   「我們和資產階級政黨相反。他們怕說階級的消
   滅,國家權力的消滅和黨的消滅。我們則公開聲明,
   恰是爲着促使這些東西的消滅而創設條件,而努力奮
   鬥。共產黨和人民專政的國家權力,就是這樣的條件
   。」(「論人民民主專政」)
   「有了人民的國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國範圍
   內和全體規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敎育自己和改造自
   己,使自己脫離內外反動派的影響(這個影響現在還
   是很大的,並將在長時期內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滅
   ),改造自己從舊社會得來的壞習慣和壞思想,不使
   自己走入反動派指引的錯誤路上去,並繼續前進,向
   着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同上)
   共同綱領所規定的人民民主制度,就是工人階級爲着在將來消滅階級,消滅國家,消滅黨,爲着走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前途而創設的條件。這就是爲什麽我們說它只是屬於工人階級的思想體系而不屬於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
   資產階級之承認共同綱領,和工人階級的擁護共同綱領,出發點是不同的。工人階級在共同綱領裏規定團了結資產階級的方針,是由於現階段革命的需要。「爲了對付帝國主義的壓迫,爲了使落後的經濟地位提高一步,中國必須利用一切於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鄕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奮鬥。我們現在的方針是節制資本主義,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論人民民主專政」)旣不消滅資本主義,就不能不使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忍受資產階級的一定程度的剝削。爲了人民的遠大利益,工人階級就决心犧牲自己的一部分眼前的利益。工人階級是站在先進的共產主義思想基礎上,站在爲人民服務的立場上來擁護共同綱領的。資產階級之承認共同綱領,顯然是爲着個人私利的目的。首先因爲共同綱領是工人階級領導革命勝利的結果,資產階級在事實上不能不承認這個勝利的結果;同時也爲着共同綱領容許它在一定範圍內從事工商業的經營和取得一定的利潤,而即使是在共同綱領的限制下它也可以得到不小的利益。它是從剝削思想出發,從本質上損人利己的思想出發,而决不是從前進的爲人民服務的立場出發,來承認共同綱領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和工人階級的思想是互相對立的,不能因爲資產階級承認了共同綱領,就說它的思想基礎已經是進步的了,或者說它的思想基礎已經和工人階級接近了。
   承認一種政治綱領是一回,眞正在實際上接受這個綱領又是一回事。正因爲共同綱領是屬於工人階級的思想體系,而不是屬於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正因爲資產階級的承認共同綱領只是從自私自利的要求出發,是由於人民革命鬥爭的勝利而不得不如此,所以資產階級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眞心誠意來接受共同綱領,來接受這個綱領給與資本主義的一切限制,它必然要不斷地用各種方法來在暗中向共同綱領進攻,企圖藉此來破壞這些限制。事實上資產階級是在共同綱領被通過的第一天起就不斷地向它進攻,而且進攻日愈加强,終於到了十分猖狂的程度。共同綱領規定工商業者只許從事合法的經營和取得合理的利潤,資產階級却採取行賄、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資財、偸工減料、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等等非法的手段,來攫取駭人的暴利。共同綱領規定工商業者只許從事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事業,資產階級爲着滿足自己無底止的貪慾,偏偏要從事有害於國計民生的罪惡活動,他們竟敢於破壞國家的基本建設工程、破壞偉大的治淮工程,甚至於危害神聖的抗美援朝運動、危害英勇可愛的人民志願軍的生命!共同綱領規定工商業者必須在國營經濟領導下有計劃地發展生產,資產階級却用舊資本主義盲目追逐利潤的無政府主義活動來破壞國營經濟的有計劃的領導。共同綱領規定我們的政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爲人民服務的廉潔政權,資產階級却用「派進來」和「拉出去」的方法,來暗中篡奪一些部門的領導,使它部分地變成了剝削人民的貪汚腐化的機關!在「三反」和「五反」運動中所揭露出來的一切事實,暴露了資產階級三年以來是用虛偽的態度來對待共同綱領和人民的國家,它在表面上承認了共同綱領和服從了人民國家的領導,而在暗中却對共同綱領的原則和人民國家的基礎進行了喪心病狂的破壞活動。資產階級口口聲聲自認爲革命人民的朋友,而所作所爲却簡直不像朋友。這種虛僞態度是資產階級在革命勝利條件下一種極壞的表現,這樣的一種虛偽態度難道還能說有一點進步的意義嗎?難道這還不足以證明資產階級思想的反動性、腐朽性和醜惡性嗎?
   (未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馬克思
相关人物
列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
俄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