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前綫上的一座鉄匠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5162
颗粒名称: 朝鮮前綫上的一座鉄匠爐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2年3月29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朝鮮前綫上的一座鉄匠爐」,讲述了凡是經過朝鮮前綫某地的人,都會聽到從路旁不遠處傳來一陣「叮——噹,叮——噹噹!」的有節奏的打鐵聲。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大功連」爲了戰鬥需要,節省祖國財富而創設的一座戰地鉄匠爐。
关键词: 朝鮮前綫 中國人民志願軍 戰地鉄匠爐

内容

新華社記者日紅
   凡是經過朝鮮前綫某地的人,都會聽到從路旁不遠處傳來一陣「叮——噹,叮——噹噹!」的有節奏的打鐵聲。這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大功連」爲了戰鬥需要,節省祖國財富而創設的一座戰地鉄匠爐。
   志願軍某部接到命令要在短短的幾天內在某地區修築好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這裏滿山都是堅硬的石頭,挖工事很費勁,一鎬下去只見一個白點,十字鎬很快磨得像鉄鎚一樣,原先各班成立的修埋組,修洋鎬的效率很低,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了。因此「大功連」的戰士們都在焦急地想辦法,他們終於想出創建一座鉄匠爐來解决當前的困難。
   有一天,砲兵班的戰士王常溪自告奮勇跑去找指導員。他說他家鄕打鐵的不少,他看得很多,他雖然沒有打過,現在旣然急需,不妨試試。他向指導員要求給他幾個裝炒麵的空鉄箱,準備試做煽火用的風箱。指導員同意了他的請求,並且鼓勵了他這種創造性的建議。
   王常溪拿着鐵箱子回到班裏以後,就像新戰士領到武器一樣整天翻來覆去地擺弄它,把一個鉄箱剖成風扇葉,安上軸,裝在另一個鐵箱裏,用手搖。以後他嫌這個風箱風力小,又把兩個鐵箱合在一起,做成個大的,這樣搖出來的風就大了,炭火也旺了。他又用石塊砌了爐台,用廢鎬改造成鉄錘,於是鉄匠爐就開工了。
   這座戰地鐵匠爐一天能修造好一百來個十字鎬,使修築工事能够順利進行。全連同志都很高興,他們像給戰鬥功臣慶功一樣來慰問與鼓勵他;看到木炭供不上了,連裏便派專人給他打柴,大家稱讚說「王常溪這一來既解决了部隊困難,又給祖國省下了物資。」
   王常溪一面積極勞動,一面又想辦法改造工具。他從附近拾回來一個自行車的破車圈,將車圈撑圓,作成像紡車輪似地大輪子,然後在輪子上按上另一個戰士在五次戰役中檢來的一根膠皮管,用這大輪子帶動風扇上的小輪子。從此手搖風箱轉動時的風力更大了,勞動效率也提高了。王常溪平均每天能修造好三百把十字鎬,全連挖工事的突擊任務也提前三天完成了。
   挖工事任務完成以後,鉄匠爐沒有歇工,繼續打造前綫所需要的其它工具。連裏又給王常溪派來了段相同和蘇玉林兩個人作他的助手,鉄匠爐的工作範圍就擴大了。他們改進了打鐵工具,搜集廢棄汽車上的材料,增添了打鉄用的砧子、鐵錘等物。他們又學會了打斧頭、造掃雷鈎,他們並且爲當地的朝鮮居民修理生產工具,打造鐮刀和菜刀。
   這座鉄匠爐在創建後的第一個月中,就修好了□鎬兩千六百多把,打斧頭、鐮刀、菜刀二十九把,造掃雷鈎四根,修理大車兩輛。他們的勞作不僅有力地適應了戰鬥需要,也爲祖國創造了四百多萬元的財富。王常溪和他的兩個助手成了戰地軍民愛戴的爐匠。
   (新華社朝鮮前綫二十八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日紅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國人民志願軍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朝鮮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