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文學事業的光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908
颗粒名称: 中國人民文學事業的光榮
并列题名: 人民日報「文化生活簡評」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中國作家丁玲、周立波、賀敬之、丁毅的著名文學作品榮獲1951年斯大林獎金,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這是中國人民文學事業的光榮,也是毛澤東文藝路綫的巨大勝利。
关键词: 文学事业 斯大林奖金 中国作家

内容

我國作家丁玲、周立波、賀敬之、丁毅的著名文學作品榮獲一九五一年斯大林獎金,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這是中國人民文學事業的光榮,也是毛澤東文藝路綫的巨大勝利。這次榮膺蘇聯部長會議頒發的斯大林獎金的作品中,包括一部分外國的優秀文藝作品,這是歷届斯大林獎金中所沒有的。它說明了社會主義的蘇聯對世界進步文學藝術的重視和對兄弟國家人民文學事業的極大關懷,證明了斯大林的國家和人民,不但熱愛他們自己的文學藝術,也尊重其他民族的一切進步的文學藝術。這種重視和關懷,給了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者以莫大的鼓舞。
   中國作家丁玲、周立波等的作品所以能榮膺斯大林獎金,是因爲這些作品忠實地實踐了毛澤東的文藝路綫,深刻地、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為了自己的解放而進行的重要的鬥爭和勝利。因此,這些作品不但受到中國讀者和觀眾的歡迎,而且也受到蘇聯讀者和觀眾的普遍讚揚,終於獲得了極大的榮譽。中國的文藝工作者們,應該以此爲榮,並策勵自己,堅决、正確地實踐毛澤東的文藝方向,深入到羣衆鬥爭生活中去,深刻地了解羣衆,才能正確地、生動地、並且情緒飽滿地反映出中國人民英勇鬥爭的事蹟,從而不僅敎育中國人民,並且在世界讀者中發生積極的影響。愈是爲中國人民的作品,就愈有世界意義——這是爲事實所證明了的眞理。
   不久以前,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已組織了一批作家赴朝鮮前綫,到工廠農村,以及投入反貪汚、反盜竊鬥爭中去,深入體驗羣眾鬥爭生活,改造思想,從事創作,這是十分必要和完全正確的,這一措施,得到了廣大羣眾的擁護。我們希望還有更多的文藝工作者將繼續深入工農兵羣衆中去,以便從人民生活中取得最可寶貴的創作原料,產生出爲中國人民和世界讀者所喜愛的作品,使我們的文學藝術事業獲得更大的成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丁玲
相关人物
周立波
相关人物
賀敬之
相关人物
丁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