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倡以愉快、誠懇、虛心的態度接受批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355
颗粒名称: 我們提倡以愉快、誠懇、虛心的態度接受批評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52年03月18日登载了我們提倡以愉快、誠懇、虛心的態度接受批評。
关键词: 思想 人民 革命

内容

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是歡迎
   批評的
   由於階級立場的不同,產生了接受批評的態度的不同。「接受批評是痛苦的」,這對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共產黨來說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爲批評與自我批評正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共產黨不斷新生不斷前進的重要武器,斯大林說「它是布爾什維克黨底基礎」(論「自我批評」),而中國共產黨,也正是「一個有紀律的有馬恩列斯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的聯系人民羣衆的黨」(毛主席「論人民民主專政」)。正由於此,列寧指出:「一切至今滅亡了的革命黨之所以滅亡,就是由於傲慢而看不見自己的力量在什麽地方,怕說出自己的缺點。而我們是不會滅亡的,因爲我們不怕說出自己的缺點,能學會克服這些缺點。」所以,對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來說,批評不僅不是什麽痛苦,而且正是「寤寐以求」的。毛主席說:「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爲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難道我們還有什麽錯誤的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捨不得丟掉的嗎?……」(「論聯合政府」)斯大林說:「在黨底隊伍中有些人一般不喜歡批評,尤其不喜歡自我批評,這些人,我可以稱之爲『塗了漆的』共產黨員,……」又說:「即令批評只包括着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眞理,那末就是這種批評也應該歡迎。」(「論自我批評」)從這裏,我們可以看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是以愉快、誠懇、虛心的態度來接受批評的,且事實上,在革命的隊伍裏,就一貫保持着這種優良的傳統,許多共產黨員,正是以這種愉快的、誠懇的、虛心的態度來接受批評,改正缺點的。
   「痛苦」的思想那裏來?
   所謂「批評是痛苦」的思想,完全不是工人階級的思想,那末,所謂「批評是痛苦」的思想是那裏來的呢?應該指出,這正是資產階級思想的殘餘和小資產階級患得患失、愛好「面子」的個人主義的表現。
   「舊的資產階級留給我們的遺產之一是對待批評的看法,認爲批評對於被批評的人來說,是對他們的一種威信與名譽的破壞。資產階級是建築於欺騙和强迫之上的,他們駭怕光明和批評,他們處心積慮地把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用天下太平的蓋子來把它掩飾起来。」「一個人如果在接受批評時不致有很多痛苦,只有放下感到自己優點很多的包袱,只有被個人主義殘餘的大包袱壓得疲憊不堪和沒有經受過蘇維埃社會敎育的實際考驗的人,才有着氣憤和病態的自尊心,這種氣憤和自尊,常常能够蒙蔽他們認識對改正缺點起積極作用的批評之本質。」(見「思想領導與工作方法」)
   可以理解: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分子,對他們來說,接受批評是會感到痛苦的,這就是表現了他們有着資產階級思想,——因怕傷失「威信」、「名譽」、自尊心而感到痛苦,這是不足為怪的。但這難道和工人階級思想有什麽共同之點嗎?難道由於他們對於接受批評感到痛苦,而能說工人階級也是「視批評爲痛苦」的嗎?難道我們寧願「提倡」資產階級的「接受批評是痛苦的」的說法,而不提倡工人階級愉快地、誠懇地、虛心地接受批評的態度嗎?
   可不可以「提倡」?
   對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分子,我們是不是可以祗向他們提倡「痛苦」之說呢?也不可以。固然,對他們來說,接受批評是痛苦的,思想改造是一個痛苦的歷程。但我們必須搞清楚,今天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來進行思想改造,正是一個思想領導的問題,正是表明了用工人階級的思想方法來領導他們思想改造的問題。很明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改造,祇能以工人階級的思想——馬列主義爲領導。(參看學習雜誌楊耳:「祇有以馬列主義才能領導資產階級的思想改造」)因此,雖然他們認為批評是痛苦的,但必須指出:這痛苦正是由於他們本階級的立場觀點——個人主義觀點而引起的,這痛苦是不健康的,這痛苦的根源正是我們要首先加以改造的對象。
   我們所要提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是工人階級的思想方法,因此對待這一方法的態度,也應自工人階級的立場觀點出發,那就是說:應以革命的利益、國家人民的利益、全社會的利益爲前提,個人的利益應完全服從於革命的整體利益。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接受批評,就不是什麽痛苦的事,而是愉快的。因爲他們的缺點和錯誤,給革命事業和人民利益,帶來了危害和損失。今天,接受了批評,改正了這些缺點和錯誤,正是挽回了革命的和人民的利益,他們爲什麽不感到愉快呢?
   現在回頭來看看林永江同志那篇文章。根據上面的申論,林同志所說的「批評是痛苦的」,「接受批評不要怕痛」,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立場觀點的說法,至少是同情他們的說法,這是小應該提倡的;我們應該提倡以工人階級思想爲領導的愉快地、誠懇地、虛心地接受批評的態度。至於說有那種「愉快接受,堅决不改」的人,那祇是充滿了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的、以欺騙的手法來抗拒批評的人而已,豈能以此來與工人階級的愉快、誠懇、虛心相提幷論?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列寧
相关人物
林永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