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以古喻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207
颗粒名称: 反對以古喻今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03月16日登载了反對以古喻今。
关键词: 歷史 舞台 問題

内容

前些日子看了紹興大班同春劇團演出的歷史劇「闖王進京」,據悉最近蜜蜂、聯友等越劇團準備上演「九宮山」,不知道「九宮山」是不是「李闖王」「闖王進京」的又一個劇名,如果是的話,那末,雖則他們的意圖是妙的,但容易和今天的「三反」運動混淆起來,這樣的效果却是不好的了。因此,我想對編演歷史劇的問題提出一點意見。
   首先,我覺得應該注意的,是歷史劇應該忠實地反映歷史,而不能把歷史上的故事和今天的現實生硬地結合起來。
   是的,當前我們被一個問題阻礙着,使很多作家游移難於下筆:那就是當前無數的好題材,却暫時沒法兒利用京劇以及紹興大班形式直接反映出來。要想通過那已被一定的動作規律所定型化了的京劇形式來描寫現代人物,勉强搬上了舞台,總覺有點不倫不類,非驢非馬。其實,這方法在舊劇史上,並非毫無前例:民初的上海南市新舞台演出過「新茶花」、「就是我」、「閻瑞生」;北京也有過專門將電影新片搬上舞台的奎德社。但那試驗是噱頭作用多於藝術創造意義,失敗多於成功,不足爲訓的,於是,爲了注入新內容而達到一定的敎育的目的,祗好限於用京劇形式描寫歷史故事。有些作者正如一般人所指出的,企圖通過歷史故事來反映對現實問題的啓示,這顯然是一個間接的借喻的方法。可是借歷史上某一件故事作爲當前某一件事的一定程度的說明,往往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大。越是古今形式上類似的事件,越不好隨便用來借喻,稍一不愼,便會給人以如出一轍之感,而有歷史重演的暗示。
   搬演歷史故事,其實祗有一種作用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通過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看歷史發展的規律,從歷史故事當中看發展的軌迹與遞嬗的源流,同時將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不是帝王公侯將相老爺太太小姐少爺創造的觀點指出來,指出了人民不是「渣滓」,恢復了歷史的眞面目,這一偉大意義的任務是百分之百可能完成的。但也祗限於這一任務的完成而已。
   倘欲將歷史故事來影射現實,在這一企圖之下,主題必然被歪曲。由於時代不同了,歷史上過去的人物和當前現實的人物,有着若干客觀環境、主觀本質上的不同條件,也就無法有着全盤的同一估價,同一結論。即使劇作者主觀上並不企圖全盤地將古人百分之百比作今人,甚至還用了某種手法暗示這是歷史進程上的某一階段,我祗取其中的一點爲喻,而非全部作爲比喻;但客觀上觀衆不知不覺會聯想到甚至直覺到這是褒貶時事,於是不知不覺引起對現實問題的全面的同一觀感、估價、結論,原因是觀衆不可能個個都有歷史觀點,縱然有之,或者糢糊,或者不暇細細思索,因爲看戲畢竟不等於上大課,那麽肯用腦子的人是不會太多的。
   最明顯的例子而爲衆所週知的: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可能出現過有着科學的、進步的工人階級先鋒隊領導武裝起來的農民起義,可是一接觸到武裝暴動的農民起義或因貪汚浪費而致事業失敗,觀眾之中必然有不期然而然的聯想到今天工農聯盟的武裝革命而忘去其時代性,倘不明顯地指出那其間的異同(而這又是非常難於指出的),甚至觀衆會樸素地意味着是一種比喻而不是比較,那是十分不妥當的。
   因此,我不主張將和當前現實有點貌似的歷史故事無條件無批判地搬上舞台。特別是歷史上爲大家所熟習的突出人物。即使作者並不企圖影射現實,也應該特別審愼。例如將李闖的進步性和落後性一同搬上舞台,倘不通過正確的批判,倘不指出他脫離了羣衆和本身的落後性的一面是他失敗的原因,那是會引起觀衆們的錯覺的。
   那末,不用比喻,而用比較的寫劇本又有什麽辦法沒有呢?事實的答覆是縱有也不多。至於用舊劇形式來間接反映現實,那更是違反歷史唯物主義的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闖王
相关人物
閻瑞生
相关人物
李闖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宮山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