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政府關於對德和約的草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150
颗粒名称: 蘇聯政府關於對德和約的草案
分类号: D676.5
摘要: 1952年3月15日,對德戰爭結束已經將近七年了,但是,德國仍然沒有一個和約,仍然處於分裂狀態,處於與其他國家權利不平等的地位。
关键词: 德國 和約 和平

内容

對德戰爭結束已經將近七年了,但是,德國仍然沒有一個和約,仍然處於分裂狀態,處於與其他國家權利不平等的地位。這種不正常的局勢必須終止。終止這種局勢是完全符合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的願望的。如果不能早日締結對德和約,也就不可能保證對德國人民合法的民族利益採取公正的態度。
   締結對德和約對於鞏固歐洲的和平有着極其重大的意義。締結對德和約之後,就可能最後解决因爲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產生的種種問題。解决這些問題,對於歐洲各個曾經遭受希特勒侵略的國家,特別是德國的鄰國,都有着切身的利害關係。締結對德和約,將有助於改進整個國際形勢,並因此而有利於建立持久的和平。
   由於波茨坦會議的有關各項決議迄今沒有履行,曾經造成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國主義還沒有被根除,它復活的危險仍然沒有完全消除。這就决定了必須加速締結對德和約。對德和約必須保證消除德國軍國主義復活和德國侵略再起的可能性。
   締結對德和約,將爲德國人民確立持久的和平狀况,將有助於德國按照波茨坦决議發展成爲統一、獨立、民主和愛好和平的國家,並將保證德國人民有機會和其他國家和平合作。
   根據這些理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政府决定立即開始草擬對德和約。
   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政府認爲,草擬和約時,必須有德國參加,亦即由一個代表德國的全德政府參加,同時,對德和約必須以下述的原則爲基礎:
   對德和約的原則
   參與國
   大不列顚、蘇維埃聯盟、美利堅合衆國、法蘭西、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以及其他曾以其武裝部隊參加對德作戰的國家。
   政治條款
   (一)德國恢復成爲統一的國家,從此終止德國的分裂狀態。統一的德國應該有機會發展成為獨立、民主和愛好和平的國家。
   (二)各佔領國的一切武裝部隊必須在和約生效之後撤離德國,最遲不得超過和約生效後一年。同時,外國在德國領土上的一切軍事基地也必須全部取消。
   (三)必須保證德國人民享有民主權利,以便受德國法律管轄的一切人民,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敎信仰,一律享有人權和基本自由,包括言論、出版、宗敎信仰、政治主張和集會的自由。
   (四)必須保證德國各民主黨派和團體的自由活動,給予他們以自由决定其内部事務,舉行大會和集會的權利,讓它們享有出版和發行的自由。
   (五)一切敵視民主及敵視保衛和平事業的團體,都不能允許在德國境內存在。
   (六)一切前德國軍隊的服役人員,包括軍官和將領,一切前納粹分子,如非曾因罪行而被法庭判刑者,一律得享有與其他德國人民同等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以便他們能參加建設愛好和平的、民主的德國。
   (七)德國必須保證不參加任何旨在反對任何一個曾以自己的軍隊參加對德作戰的國家的集團或軍事聯盟。
   領土
   德國的領土以四大國波茨坦會議諸項决定所規定的疆界爲限。
   經濟條款
   總國的和平經濟應該用來改進總國人民的福利,對這種經濟的發展,不得加以任何限制。
   對德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航運及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亦不得加以任何形式的限制。
   軍事條款
   (一)德國可以爲了自衛而保有自己本國的武裝部隊(陸軍、海軍和空軍)。
   (二)德國可以生產軍需物資,但生產的數量和種類僅以滿足和約所規定的德國武裝部隊的需要爲限,不得超過。
   德國與聯合國
   與德國締結本和約的國家應支持德國要求參加聯合國的申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國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
英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