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接受批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126
颗粒名称: 勇敢的接受批評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3月15日,我認爲以誠懇、虛心、大胆勇敢的態度對待批評,才是正確的。
关键词: 過程 發展 問題

内容

什麽態度接受批評才是正確的呢?
   我認爲以誠懇、虛心、大胆勇敢的態度對待批評,才是正確的。「愉快的」或者是「痛苦的」,祗不過是接受批評過程中產生出来的現象,是一個問題的發展,是不可以把它相互割裂。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思想改造的有力武器。當我們對一個犯錯誤的人展開批評的時候,他總是要展開思想鬥爭,思想鬥爭就不免要感到痛苦,鬥爭得愈激烈也就愈痛苦。這是一般人都能體會到的。但是當他思想鬥爭勝利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革命利益戰勝了個人利益的時候,就會感到愉快,會下决心去正視它糾正它。這也是一般人都能體會到的。但思想鬥爭,時間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過程有曲有直,有的當時就能勝利,能早一些感到愉快,有的要拖上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勝利,痛苦的時間也就長一些。思想鬥爭時間長短、速度快慢、過程曲直,又要以接受批評的人的政治水平和問題本身大小来决定。根據這一情况来說,對批評都要很快的以愉快的態度來接受,那是脫離實際,不是實事求是的;同樣地,對批評都要以痛苦的態度來接受,也是脫離實際,不是實事求是的。在這裏,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愉快」和「痛苦」,祗是在批評後,思想鬥爭的過程所產生的,是一個問題的發展。如果這個人根本不接受批評,絲毫也不展開思想鬥爭,那末,他也就一定不會有眞正的痛苦和愉快的,如果他表面上「愉快」的接受了批評,而實際上却是拒絕,不展開思想鬥爭,那末,他也一定是改不了錯誤的,因爲他根本沒有改正錯誤的思想基礎。
   我認爲林永江和趙潔文兩同志之間的分歧意見所以產生,是由於他們沒有從這個事情的整個發展過程上全面的来認識,而是把它相互割裂、相互對立的来認識。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永江
相关人物
趙潔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