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新聞」雜誌論東西貿易關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4021
颗粒名称: 蘇聯「新聞」雜誌論東西貿易關係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3月13日,最近一期(第五期)「新聞」雜誌發表了盧比莫夫敎授的一篇文章,題為「國際貿易是怎樣受到阻礙的」。
关键词: 貿易 經濟 國家

内容

(新華社訊)塔斯社莫斯科二日電:最近一期(第五期)「新聞」雜誌發表了盧比莫夫敎授的一篇文章,題為「國際貿易是怎樣受到阻礙的」。作者說:
   世界貿易的機器的確是發生故障了。匯兌的比率已經失去了穩定;頻繁的通貨貶値已經破壞了複雜而敏感的國際貸款和支付機器。確定物價的機器也同樣不能走得平穩,這是因爲戰後人們在不合正常貿易慣例的條件下實行傾銷和軍火支付的結果。這種狀况是過去二十年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若干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就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以及戰後若干政府所採取的歧視政策。
   在商業、財政、運輸和其它方面,傳統國際經濟關係的斷絕,正對多數國家造成物質上無比的損失。在最近四年(一九四八——一九五一)內,由於實行一種眞正歧視措施的制度,情勢特別惡化。這種措施的明顯目的是想破壞西方和蘇聯、中國及歐洲人民民主國家之間的正常貿易關係。
   盧比莫夫敎授說:世界經濟聯系的中斷對各國造成的損失,對工業、商業、運輸業和保險業造成的損失,究竟能否作出正確的估計來,我很懷疑。但是,甚至最保守的大槪的估計,也會證明財政上的損失非常巨大,而經濟上的後果則是非常嚴重的。
   盧比莫夫敎授列舉事實和數字,駁斥了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刋物上的謊言,它們說東西貿易的重要性被「大大誇張」了。
   蘇聯對外貿易的記錄表明蘇聯是外國貨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現在蘇聯國家經濟正在高漲中,它在把戰爭創傷治癒以後,已經爲外國公司,無論是傳統供應者或新進入者,開闢了廣泛的機會。
   盧比莫夫敎授進一步敘述蘇聯和其他國家戰後締結的貿易協定,並指出:蘇聯渴望和其他國家實行密切的經濟合作,並願望毫不苟且地履行它的一切義務。
   在過去二十年內,蘇聯已經達到高度的工業化,它的入口的性質也因而改變。但是,不需要許多商業上的知識,就可以瞭解:這絕不是減少,而實際是增加了有利的貿易的機會。若干外國刊物說蘇聯只關心於獲得「作爲軍事用途的專門機器」、「戰略物資」等等,這種說法絲毫不合事實。凡是考察過莫斯科商店的任何一位外賓,都可以知道:蘇聯輸入的商品的範圍非常廣泛,直到奧地利的傢具和墨西哥的罐頭食物都輸入。自然,外國貨物要入口也得首先給蘇聯貨物出口以有利的條件。
   在一九三四年初,斯大林同志曾對美國新聞記者杜朗迪發表談話說:「我們不能只輸入而不輸出,因爲我們不願只接受訂貨而不得到使我們有支付能力的保證」。
   這是過去和現在蘇聯對外貿易的鉄則。
   隨着東西貿易的停頓和減縮而來的,不僅是個別公司巨大的損失,同時它也給某些國家的整個國家帶來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爲了說明起見,盧比莫夫列舉英國報紙所作的估計,其中反映出英國在經濟上所經歷的重大困難。
   他說:倘若英國擴充它和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歐洲各人民民主國家的貿易,信守相互有利的經濟合作的原則;人們有一切理由相信,英國早已可以避免它支付差額中的這些可怕的虧損了。
   本文的作者並提到法國因斷絕它和東方的貿易而遭遇的困難。
   人們曾經向許多國家的商業界領袖們進言:兩個制度是可以同時並存與和平競賽的——這是我們今日世界的基本原則。人們並且普遍地相信:四月間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經濟會議將會找出擴充世界貿易並使其正常化的方法。因爲那是會議將要討論的問題的本質。貿易必須發展,並且必須對有關各方有利。「少談政治多談商業」是西方商業界現在經常反覆申述的一句警語。這一種政策對有關的各方面都是有利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盧比莫夫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莫斯科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
墨西哥
相关地名
英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