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竊集團重慶橡膠業「技術交流研究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3224
颗粒名称: 盗竊集團重慶橡膠業「技術交流研究會」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3月2日,重慶橡膠業的「技術交流研究會」,是一個打着「研究技術」的招牌來盜竊國家財產的非法組織。
关键词: 技術 定貨 成本

内容

重慶橡膠業的「技術交流研究會」,是一個打着「研究技術」的招牌來盜竊國家財產的非法組織。重慶全市九家橡膠廠都參加了這個盜竊國家財富的集團。兩年多來,這個盜竊集團在承接軍需部門和國營企業部門總值六百五十億元左右的加工定貨中,盜竊國家資財據估計最少在二百億元以上。
   「技術交流研究會」所「研究」的是什麽「技術」呢?是如何腐蝕革命幹部,如何謊報原料成本,如何估高原料用量和如何偸工減料等等。總之,是「研究」如何盜竊國家資財。
   這一個盜竊集團的首犯是中南橡膠廠廠長陳維新(已被捕)、經理吳中欽,利華橡膠廠總公司總經理兼車慶廠經理蕭伯修,副經理王仲箎、廠長孫世泰(已被捕)。這五個人組成了這個盜竊集團的核心,他們的分工是:孫世泰精通技術,專司抬高估價,研究攙用劣貨和偸工減料。爲了買通小廠,使得在估價的時候不致戳穿高估成本的「眞相」,在每次大批加工定貨中分出極少部分給小廠做,由吳中欽、王仲箎利用小廠向外爭價。吳、王兩人並設計腐蝕幹部,使高估成本和偸工減料的陰謀得以順利實現。陳維新、蕭伯修便披上「民主人士」的外衣,合唱雙簧,指揮全局,臨機應變,不使盜竊的手段露出絲毫的破綻。
   這夥奸商盜竊的具體辦法一般是:在承接每一批定貨時,「技術交流研究會」先開會「研究」盜竊國家資財的「技術」,由孫世泰擬好高估的價格,暗示小厰。在會商訂合同的時候,孫世泰就漫天要價,其他小厰附和强調困難,叫囂「成本高、做不到」,最後由陳維新當面講幾句冠冕堂皇的話,一方面希望政府照顧小厰困難,一方面希望「同業」重視「光榮任務」,用「政府如何扶持我們,我們决不應有暴利思想」來「說服」小廠。這時,陳維新把早和孫世泰决定下的估價拿出來宣讀一番,小廠於是表示願意接受陳維新的意見,和定貨部門簽訂合同。這個估價的特點,不僅謊報原料成本(如主要原料的生膠價格高估達百分之五十),並估高原料用量(如把每萬雙半透明膠底的生膠需要量多估六百斤到九百斤)。
   訂立合同以後,各廠「研究」的「技術」即轉向如何偸工減料,還要在表面上看不出來。一般的都是以次貨充好貨。如主要原料生膠用煙膠屑代烟膠片;以土硫磺代替昇華硫磺;松烟代炭黑;粗脂酸代硬脂酸;甲種鋅□粉代特種鋅氧粉。議價時送的是標準樣品,但製造時却連模子也偸工地改了,以縮短尺寸和厚度。各廠和定貨部門所訂的規格都不使工人知道。做出來的鞋子從鞋底到鞋邊、鞋面、鞋扣、鞋帶都偸了工,減了料。
   這個盜竊集團爲了使盜竊進行得更順手,還用各種卑鄙手段來腐蝕幹部。吳中欽曾用八百萬元買通了西南軍區後勤軍需部工廠管理處採購科的成本會計員黄克誠、陶志正。有些驗貨員也被他們收買。
   不法資本家就以這樣的所謂「技術」,從加工定貨中盜竊了國家財富兩百億元以上。每一筆加工定貨都是中南和利華兩廠做得最多,在盜竊的數字中兩廠共佔百分之九十以上。上面的數字還只是國家直接受到的損失,間接的損失還無法估計。由於偸工減料,很多膠鞋在未運抵目的地以前,已經互相黏附成一團,成爲廢品;很多膠鞋穿上戰士脚後,不是尺寸不合,就是脫膠很快。
   在重慶八十八個行業中,類似這樣的以盜竊爲目的的非法組織,已經發現了三十多個。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人們: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行動。(新華社重慶一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吳中欽
相关人物
孫世泰
相关人物
黄克誠
相关人物
陶志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