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勇敢的人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3108
颗粒名称: 勤勞、勇敢的人們
并列题名: ——隨省老根據地訪問團記行之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3月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浙江省老根據地訪問團記行。
关键词: 浙江 根據地 訪問團

内容

本报记者烏鵬廷
   翻過了六十里的山路,我們到達了縉雲縣南部縉仙區的稠門鄕。兩天來翻山爬嶺所感受的疲倦,立刻被消融在羣衆的歡迎、歡呼,以及從這歡呼聲中洋溢出來的熱情中了,他們歡迎我們時所表露出來的那種眞誠、懇摯的感情,幾乎使我們感動得流出淚來。
   早在兩天以前,「省裏譚主席派人來望望大家」的消息便傳開了,全鄉、全區的人都忙碌起來,他們安排好茶水、點心接待我們,爲了讓我們睡得好些,他們將稻草舖得厚厚的;怕我們冷,又將破爛了的窗門修飾起來。當我們路過雙溪鄉時,當地的農民化装了來歡迎我們,這樣熱烈歡迎在這個鄉裏還只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土改完成時他們歡慶得到「土地證」。
   縉雲是一個地少人多、山多樹少的區域,人們經常吃的是雜糧,大米在這個地區裏是珍品;但是,老根據地的人民對這些自然困難已一一加以克服了,沿途看不到一塊荒地,就是在山嶺上,只要有一塊平地就都種上了麥子,往年每至春節總是要玩上三天;但在這兒,今年年初二就可以看到動勞的人們在田裏鋤草、施肥;沿途新築成的住屋很多,這些都是他們用自己的勞力在被國民黨匪軍摧燬了的廢墟上重新蓋起來的;牛、羊在草坪上嚼着細草,孩子們穿上了花花綠綠的新衣服;家家有了新的熱水瓶,他們已經用自己的勤勞驅走了過去慘淡的日子。老根據地人民的勤勞、勇敢更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在訪問中,我們聽到了許多不平凡的英雄事蹟的敘述,但這些事蹟在這不平凡的老根據地却都是平凡的。
   在游擊戰爭時,一個年邁的老媽媽,當她聽到她唯一的兒子在游擊隊裏因打國民黨匪幫而犧牲時,她沒有一點悲哀,却更股勤地接待住在她家裏的游擊隊同志,替同志們燒茶、煮飯,她并不是不痛惜自己的兒子,她懂得悲痛是沒有用的,她常常一面燒着火、一面憤恨的告訴同志們說:「國民黨匪幫只是殺死了我一個兒子,但永遠殺不死我仇恨國民黨匪幫的這顆心!」他們在接待路過游擊隊員時,遇到游擊隊員沒有口糧了,便將家裏僅有的幾罐玉蜀黍米也拿出來給游擊隊員帶走,毫不想到自己明天便將沒有粮食。
   一個今年已經六十一歲的老婆婆,她在游擊戰爭時就是地下婦女會主任,到現在仍當着村裏婦女會的主任。她的兩個兒子都參了軍,她自己領導婦女上冬學,爲了鼓舞大家學習文化的熱情,她不論風雨每天按時上學,別的婦女看到她這樣大的年紀還學習文化,沒有一個人再偸懶了。當參軍運動展開時,她便對靑年人講述他們父兄打國民黨匪幫的情形,以英勇的革命事蹟來教育、鼓舞靑年人,這樣,村裏的青年人都踴躍地爭先報名參軍。
   在上周鄕塘孔村一個叫范纘魚的民兵,有一次和國民黨匪軍作戰時,民兵祗十七個人,匪軍有一連多人,因寡不敵衆,十六個民兵犧牲了,機智的范纘魚見距離匪軍只有五六丈路,隨即在伙伴屍體邊倒下裝死,萬惡的匪軍恐怕十七人未死透,又用機槍掃射了一番,范纘魚急忙把自己身體掩藏在死屍裏面,僅手臂上受了傷,等匪軍走後他忍着悲痛掩埋了自己的伙伴,逃回家裏,醫好了創痛,仍掮起槍當民兵,他是全村民兵中最勇敢的一個。當時民兵槍、彈的給養很困難,民兵們就忍着飢餓節省下糧食,用十斤穀子賣一顆子彈來打擊敵人。
   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匯成了革命的巨流,也就是這些對革命火樣的熱情、不屈服的戰鬥意志支持了革命,解放了全中國。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鵬廷
责任者
范纘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