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隊是強大無敵的軍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2695
颗粒名称: 蘇聯軍隊是強大無敵的軍隊
分类号: E19
摘要: 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是蘇軍建軍三十四週年紀念日。三十四年來,蘇軍在戰鬥的烈火中,已經鍛鍊成爲一支有高度政治素質和戰鬥能力的、舉世無敵的軍隊。
关键词: 蘇聯 軍隊 建設 和平 力量

内容

今年二月二十三日,是蘇軍建軍三十四週年紀念日。三十四年來,蘇軍在戰鬥的烈火中,已經鍛鍊成爲一支有高度政治素質和戰鬥能力的、舉世無敵的軍隊。蘇聯軍隊不僅保衛着蘇聯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建設勞動,而且也維護着世界和平的事業。
   蘇聯軍隊是在和國內白匪軍及帝國主義干涉軍進行英勇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後不久,德國帝國主義就以三十萬兵力,對蘇維埃共和國發動進攻。在德國侵略者被年輕的工農紅軍擊退之後,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者,又以武力和蘇聯國內的反動派相勾結,企圖推翻蘇維埃政府,恢復資本家和地主的統治。儘管當時敵人是猖狂的,蘇聯紅軍却在全國勞動人民的全力支持下,終於粉碎了十四個資本主義國家干涉軍的三次進攻,幷消滅了國內反動派的白匪軍。這支人民的軍隊就這樣地保衛了蘇維埃祖國的光榮、自由和獨立,成爲保衛蘇聯和平建設的强大力量。
   在和平建設時期,蘇聯政府大力進行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重建工作,勝利地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但在同時,蘇聯人民警惕着國外敵人的進攻陰謀,積極地鞏固和加强他們的國防力量。在這一時期中,蘇聯軍事工業大大地發展了,蘇軍在技術裝備上進行了根本的改造。在一九三〇年到一九三九年間,蘇軍的戰車增加了四十三倍,大砲七倍,飛機六倍半,戰防砲和反戰車槍七十倍,機槍五倍半,海軍噸位增加二。三倍。蘇聯的軍事敎育也大大地發展起來。到一九三九年,蘇聯共擁有十四個高級軍事學校,六十三所軍事學校和三十二所空軍預備學校。新的軍事幹部不斷培養出來。這時,蘇軍已變成了一支有着卓越指揮人員和現代化技術裝備的軍隊。
   一九三八年到一九三九年,日本帝國主義者先後在遠東的張鼓峯和諾門坎地區,向蘇聯發動挑釁。但是,日本侵略軍的兩次入侵,都在蘇軍的嚴重打擊下,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向蘇聯發動了進攻。當時,希特勒曾經大肆吹噓說,只要三個星期就可以粉碎蘇聯。但是,蘇聯軍隊和蘇聯人民,在斯大林大元帥的英明領導下,勝利地經受了最嚴重的考驗。他們以無比的威力戰勝了希特勒德國,創造了震撼世界的豐功偉績。
   戰爭初期,希特勒匪軍由於有着長時期的準備,而且在數量上佔優勢,所以能够獲得暫時的勝利,闖進了蘇聯歐洲部分的腹地。但是,這種暫時的優勢并沒有起决定性的作用,蘇軍在防禦戰中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一九四一年冬天,蘇聯軍隊在莫斯科城下對德軍進行了血戰,就地粉碎了敵人的精銳部隊。到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初,德軍被擊斃、擊傷和俘虜的總數,即達四百五十萬人以上。希特勒所吹噓的「閃電戰」戰略,就在蘇軍的鉄拳下被完全粉碎了。
   一九四二年秋,法西斯德軍向斯大林格勒大舉進攻,妄圖切斷莫斯科的後路。蘇軍就在這一戰綫上進行了扭轉整個戰局的大會戰。在這一大會戰中,蘇軍全殲了德軍二十二個精銳師共三十三萬人,贏得了蘇軍戰史上最輝煌的戰果。從此,蘇軍掌握了戰爭主動權,開始在各個戰綫上進行强大的反攻。
   在一九四三年一年中,英勇的蘇軍粉碎了敵人强固的工事,在中部戰綫挺進了五百公里,在南方前進了一千三百公里,收復了三分之二被德寇侵佔的國土。在一九四四年各次戰役中,蘇軍殲滅德寇及其附庸國軍隊一百二十個師,將戰爭推到國境以外去。蘇軍不僅把敵人從蘇維埃共和國的全部疆土上驅逐了出去,而且解放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國大部國土。
   從一九四四年底到德寇投降爲止,是蘇聯徹底擊潰法西斯德國取得最後勝利的時期。蘇軍在自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長達一千二百公里的廣闊戰綫上,以一百五十個師和大量砲兵和空軍展開了强大的攻勢,追擊全綫潰退的敵軍。蘇軍摧毀了德寇妄圖最後掙扎而在波蘭維斯杜拉河到柏林所佈設的堅固防綫。在圍攻柏林的有名戰役中,蘇軍使用了六千三百多輛新型戰車、四萬一千門大砲和迫擊砲,以及八千四百架飛機。一九四五年五月二日,蘇軍完全佔領了柏林。
   在勝利地結束了對德戰爭以後,蘇聯爲了履行同盟國的義務,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對日本帝國主義宣戰。蘇軍以銳不可當的威力,迅速殲滅了日本關東軍精銳部隊,先後從日寇的奴役下解放了我國的東北和北朝鮮。
   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共消滅了德日軍隊一千二百萬人以上。蘇軍的勝利和英雄主義,挽救了人類的文明,使全世界人民免於法西斯的災難,對人類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從蘇軍的光榮戰鬥歷史中,人們可以認識到蘇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軍隊。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偉大戰績,是在一九四〇年的物質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戰後蘇聯的經濟力量已空前增强了,一九五一年蘇聯工業總產量已增加為一九四〇年的兩倍。在蘇軍建軍三十四週年的時候,全世界進步人類都爲蘇軍的强大無敵而歡呼,他們日益清楚地認識到蘇聯軍隊是保衛世界和平的最偉大的力量和最可靠的保障。(新華社北京二十二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希特勒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