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攻擊杜魯門侵略政策的演說發表後美統治集團內部爭吵日益加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1974
颗粒名称: 胡佛攻擊杜魯門侵略政策的演說發表後美統治集團內部爭吵日益加劇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美國共和黨首腦之一、前美國總統胡佛發表的激烈攻擊杜魯門政府現行政策的演說,表明了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在侵朝戰爭失敗以後爆發出來的矛盾正在進一步發展。
关键词: 美國統治集團內部 矛盾 發展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一日電)美國共和黨首腦之一、前美國總統胡佛於一月二十七日發表的激烈攻擊杜魯門政府現行政策的演說,表明了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在侵朝戰爭失敗以後爆發出來的矛盾正在進一步發展。美國統治集團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人,在過去一年內看到了美國侵略者在全世界各個戰綫上都遭到嚴重打擊的事實,已不能不承認在美國的帝國主義事業中存在着一個無法解决的根本矛盾,即美國的侵略計劃如此龐大,而它的侵略力量却又如此脆弱,就像摩根財團的老狗腿,八十二歲的巴魯區在去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版的「展望」雜誌上所說的那樣,美國的困難是:「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做的事情太少。」因此,他們就越來越害怕杜魯門與艾奇遜企圖在全世界到處建立所謂「有實力形勢」的「總體外交」將永遠不能達到目的,而只能導致美國本身國力的崩潰。又因此,他們越來越主張美國的現行侵略政策應該政策略上有所修改,而代之以他們認爲美國力量似乎能够支持的侵略政策。
   早在一年以前(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十日)當美國侵略戰爭敗局已定之初,胡佛就曾發表了一篇演說,要求把美國的侵略力量撤出歐亞大陸,而把美國的「邊界」西部定在日本與菲律賓,東部定在英倫三島;要求建立「强大的」海空攻擊部隊,以代替杜魯門政府企圖在「北大西洋聯盟」、「太平洋聯盟」、「中東司令部」這類名目下成立的陸軍來執行美國的侵略計劃。因爲,在胡佛看來,「以非共產黨國家的陸軍對共產黨陸上的大軍作戰將一定是一個沒有勝利希望的戰爭」。
   胡佛的演說當時曾在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它曾在美國激起了緜延好幾個月的美國歷史上空前關於外交政策的「大辯論」,杜魯門政府費盡氣力,才駁覆了胡佛的理論而把原定的外交政策維持下來。在胡佛演說以後,杜魯門政府曾指使其高級策士、共和黨的另一首腦杜勒斯嚴予駁覆,認爲胡佛的主張「本身就包含着自己崩潰的種子。」但是,事隔一年,美國侵略力量不足的弱點終於連杜勒斯這樣的人也不能不認識到了。去年十一月廿七日,杜勒斯在底特律廣吿協會會議上發表演說時,竟一改過去的論調,而公開承認蘇聯、中國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邊境長達二萬五千英里,美國如果處處進攻,勢必處處失敗,會使「自由世界(指帝國主義)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眞正的力量,而在每一處地方都破產」。這樣,他實際上同意了胡佛主張美國應以全力建立强大海空侵略部隊的意見,而大聲疾呼:「讓自由世界聯合起來建立一支强大的攻擊部隊,然後越來越多地依靠這支懲罰侵略者的部隊(應讀爲進行侵略的部隊)的威力,而越來越少地依靠一系列局部地區的防禦(應讀爲侵略)。」
   一個月以後,合衆社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從華盛頓發出的一則消息中透露:「有跡象說明美國一九五二年可能不得不把它抑制共產主義在歐洲與遠東擴張(應讀爲制止人民解放運動)的策略作某種程度的改變。共和黨與民主黨內一些有勢力的人物越來越相信,目前支持一切蘇聯勢力圈周圍國家的防務(應讀爲擴軍備戰措施)的政策,可能使得美國政府最後趨於破產。他們正在開始鄭重考慮更換一種建立新的强大的抑止敵人的部隊(應讀為集中攻擊的侵略力量)的政策是否適宜。」合衆社指出:「迄今爲止,主張『抑止敵人』的理論最有力的是國務院共和黨顧問杜勒斯。」
   據合眾社分析,以杜勒斯爲代表的這部分美國統治集團中的人所以要如此「鄭重考慮」更換策略是因爲:美國的經濟崩潰的跡象已越来越明顯,美國人民的反抗已越來越增强,而美國在實現其戰爭計劃方面倚賴最深的西歐各國,則已在本身經濟政治危機的打擊下越來越孱弱。合衆社說:「爲什麽有越來越多的人同意抑止這個共產主義的『抑止敵人」的理論呢?最常提出來的原因有下列幾個:第一,許多美國議員對於美國經濟是否有能力在今後幾年來担負起每年六百億到七百億美元的軍事預算的重負深感焦慮。第二,明年(指今年)是大選年,在預定舉行選舉以前不多幾個月,美國一般人民已感到了消費的缺少和賦稅增加的全部壓力,政治家們開始担心他們會有什麽反應。第三,最近透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歐洲締約國甚至無力維持目前的軍費數額。這個消息加強了一個信念:即現行的防禦共產主義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辦法。」
   合眾社透露:華盛頓外交觀察家認爲:「要求改變美國對付共產主義的策略這一事件是不應該予以忽視的。」「杜勒斯悄悄地,然而是堅决地、强烈地倡導的『抑止敵人』的政策是甚爲重要的,因爲他在民主黨與共和黨內都有很大的勢力。」杜勒斯自己說:「一些在通過美國軍費方面發言有舉足輕重之影響的議員,已越来越接受我的意見。」而據「有經驗的外交觀察家」估計,美國危急透頂的經濟情况,還能使他得到更多的支持。
   合眾社所透露的美國統治集團內部這種因侵略政策到處碰壁所引起的嚴重的苦悶與矛盾,在最近幾個月來美國政界人物與報紙雜誌的言論中,已經越來越大量地暴露出來。去年十二月四日,美國最大的壟斷資本家之一、奇異電氣公司董事長瑞德,在紐約國際製造商會議上就公開主張美國一九五三年的最高擴軍目標應削減至五百五十億美元,原定擴軍計劃應延長兩年至四年完成。他並且主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他各國也作同樣的修改。他對三百六十名美國與西歐的頭等大壟斷資本家說:「重整軍備計劃的高峯定得太高,而且來得太快了。假如不能減低軍事方面的需要而不影響安全,這個計劃便得在時限方面加以修改。」他認為這是爲避免北大西洋公約國家發生「嚴重的經濟和政治紛擾」所不得不做的。他說:「由新的通貨膨脹所引起的危險」,其嚴重程度决不下於所謂『蘇聯侵略』的危險,「或者還會更嚴重些」。據「紐約時報」報道,當瑞德說到這些話時,「聽衆熱烈鼓掌表示贊成」。瑞德演說以後不久,前聯合飛機公司(美國最大的飛機公司之一)總經理威爾遜又在華盛頓發表一項備忘錄,其中强調美國目前所走的道路是「國家自殺」的道路。他說:「軍費的上升已成為軍事弱點的根源。軍費之苛重在朝鮮戰爭以前就已很危險,現在則無法支持了,可是結果還不知伊于胡底。軍事的開支對經濟說來已不再是次要的影響,而是决定國家安全的因素了。除非我們立即加以控制,否則我們一定會走向國家自殺。」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美國前駐英大使肯尼第在芝加哥發表演說,痛悼美國外交政策的深重危機。他在承認美國在西歐的備戰計劃已吿失敗,而在國內則已「造成了通貨膨賬、美元貶値與物價的空前高漲」以後,公開要求:「我們應該設法解脫我們所承担的廣泛義務。」「華爾街雜誌」在評論肯尼第演說時寫道:「肯尼第不過是一個實事求是的現實主義者罷了,我們需要政府內外有更多的現實主義者,到那時我們也許會得到實事求是的現實主義的政策。」
   代表美國大企業的「幸福」雜誌在去年十二月號的社論裏檢閱了整個北大西洋集團嚴重的經濟危機,承認「所有北大西洋公約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困難」,並且提出:「美國必將縮減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整個擴軍計劃的規模,包括它本身落後於原定目標很遠的計劃在內。」今年一月一日出版的美國「展望」雜誌登出了英國「經濟學家」週刊主筆格勞塞所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尖銳地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在花錢增強防禦,還是在購買災難?」它表示十分害怕北大西洋集團的擴軍計劃「會太過分」,這樣就會破壞備戰國的經濟,使它們結果實際上比備戰前更爲削弱。
   所有這一切憂心忡忡的言論,都證明了美國統治集團內已有很大一部分意識到現行的杜魯門——艾奇遜政策是太危險了,這個政策妄想使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復辟的目的顯然是達不到的。作為這一部分人的代表的「華爾街日報」就寫道,「有人認為,政府的政策總有冒險賭博而又可能輸掉的因素,這種見解是可以同意的。不過我們所看到的,却好像在玩輪盤賭,堅持不肯下場的賭棍是注定了遲早要自殺的。」
   正是在這種强烈的反對的暗流面前,今年年初杜魯門在提出其「國情咨文」時才不得不腦怒地抱怨:「每天我們都看到一長列胆怯和恐懼的人們,搓着手叫道:我們迷路了,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麽,我們一定會失敗的。」因此,杜魯門憤然叫嚷:「我們必須排斥失敗和絕望的意見」,「現在是需要拿出勇氣來的時候,不是抱怨嘟囔和的時候」,「如果我們躊躇猶豫,我們就會失敗」,但是,儘管如此他的整個國情咨文的語調却極爲低沉而空洞。在杜魯門提出這篇咨文以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勃里奇就痛斥這篇咨文只是「重溫了老一套的政治雜拌」,「政府已智盡力竭了」。衆議院的六名共和黨議員也聯名發表聲明譴責政府「並沒有解决國際問題或者國內問題的政策」。甚至一向親國務院的「華盛頓郵報」也指出:杜魯門「對國會極少提出實際建議……。注意現實是政治家所要遵守的首要原則,但是這個原則被悍然破壞了。」
   這樣,不論杜魯門如何呼籲團結振作,他都無法掩蓋美國統治集團的徬徨失據和混亂矛盾。而現在,對杜魯門政策的這種不滿與反對已因爲胡佛新近發表的重申其過去主張的演說而趨於表面化了。即使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記者招待會上反駁胡佛的主張時,也不能不承認「在國會與其他地方有同意胡佛的美國人。」合衆社一月二十七日電在估計胡佛演說的意義時預示:「胡佛已重新展開了一年前開始的外交政策『大辯論』。」實際上,反對杜魯門政府現行侵略策略的鬥爭已經在國會要求削減杜魯門政府的龐大預算案上面展開。當杜魯門在一月二十一日向國會提出了八百五十四億美元的天文學數字的新預算以後,反對的呼聲已一天響似一天。毫無疑問,隨着今年總統競選鬥爭的開展,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爭吵,定然將更加激烈。但是,明顯的事實是:所有這些爭吵都决不能爲企圖繼續追求帝國主義目的的美國找到出路。一月下旬,美國頭等壟斷資本家,汽車大王福特二世在向「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的記者發表談話時就曾惶惑地承認:「在華盛頓的人們,似乎人人都有不同的意見。顯然,我們只有兩個地方可去,一個是戰爭,另一個是破產。」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胡佛
相关人物
杜魯門
相关人物
艾奇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