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勇和智慧保證前綫電訊暢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1418
颗粒名称: 用英勇和智慧保證前綫電訊暢通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2年2月4日,用英勇和智慧保證前綫電訊暢通
关键词: 任務 砲彈 敵人

内容

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代表袁紀光
   在多山多水的朝鮮,一到了夏季,雨下起來沒完,常常十天半月不止。晚上,天黑得像墨,仲出手來連手掌都看不見。志願軍某砲兵部隊的指揮連二排(電話排),在這樣漆黑的雨夜裏,走着泥濘溜滑的山路,談着他們的部隊,翻山越嶺,向前綫挺進。
   他們在長途行軍中,涉水,爬山,衣服鞋襪整天不能乾。到達目的地後,有的脚腫,有的拉痢,全排病號幾乎佔了五分之一。可是病只侵蝕了他們的肉體,却侵蝕不了他們鋼鐵的意志。班長李立明腿腫得很粗,戰士王昇祥的胳膊已腫得化膿,王伯崑拉痢好幾天了,但他們都頑强地堅持工作。愈是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他們就愈顯得頑强
   一九五一年七月間,有一天下午,他們達到宿營地,剛放下背包,沒休息,沒吃飯,連住的地方還沒有找到,就開始執行架綫任務。他們語言不通,地理不熟,但他們有着一顆完成任務的决心。在架綫工作中,他們有的掉到山溝裏,有的滾到山坡下,爬山過河,終於克服了困難,不到半夜就勝利地完成了三十華里的架綫任務。回來時,天一片漆黑,又下着雨,他們找不到駐地,就躺在汽車下等到天明。
   任務越來越緊,也越來越多,攜帶的被覆線用完了,但架綫的任務仍一個跟一個傳下來。「如果在這個緊促的時間裏,向上級去要材料,必定要影響戰鬥任務的執行,怎麽辦?」這是排長劉啓明、副排長石小槐所急於解决的問題。他們召集班組長開了個「諸葛亮會」,大家動腦子,想辦法。結果,决定用在第一綫被敵人砲彈打壞的高壓銅綫和鐵綫倒開來,架高空的電綫;用破膠鞋破輪胎代替絕緣磁頭。决定後,他們就以組爲單位分頭去找。他們冒着敵人的砲火,從第一綫將綫抬回來(每根長約一百五十公尺,重二百多斤,可倒成十九小根)。接着,大家就分工動手,埋桿的埋桿,架綫的架綫,一面倒綫一面架,很快地完成了任務。
   有一次,共產黨員劉雙茂帶着徐炳龍等五個人,涉過水深齊胸的漢江,向前進觀測所架綫。過江時,徐炳龍被激流冲倒,喝了兩口水。但他緊緊握着器材幷沒有鬆手。過江後,正值敵人的瘋狂砲火封鎖着這條路,砲彈在轟鳴爆炸,路上烟火交織。黨員劉雙茂喊着:「架通線就可以殲滅敵人!我們爲祖國立功的機會到了!」他放着綫向前跑去,大家也都跟隨跑上去。他們在迸發的彈光和騰起的沙柱中,機警地架着綫。飛機在頭頂上盤旋,有時還打機槍。但勇敢戰勝了敵人的威脅,他們在七天七夜中,爬了十幾個山頭,共架了一百二十多里的高空銅綫。
   綫架好了,但經常被激烈的砲火炸斷。綫常斷的地方,也是落砲彈最多的地方,所以查線、護綫也就成了二排的艱巨任務。共產黨員桑甫在接綫時,一發砲彈正落在他身旁,泥土蓋滿了全身,他專心於完成任務,頭上被彈片擦破了還不知道,直到完成任務回來才發覺。李海靜和徐孝德去查綫,兩發砲彈落在距他們三、四公尺處,徐孝德爬起來說:「只要有人在,保險完成任務。」
   飛機、砲彈,都阻止不住英勇的二排電話員完成任務的决心。他們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不怕犧牲流血地去查線、護線。在緊張的工作過程中,忙得飯吃不好,水喝不上,覺睡不了。他們曾有六天六夜僅睡十一個鐘頭的覺。有兩次,兩天只吃了一頓飯,但他們的精神是愉快的,因爲他們勝利地完成了人民交給他們的光榮任務。
   他們在半月內,共收集了銅綫和鉄綫十一萬五千餘公尺;揀破膠鞋兩千餘雙,破輪胎三個半;用桿子一千八百餘根,勝利地溝通了二百三十餘里的通訊網,保證了作戰任務的完成,全排榮獲二等功。(「抗美援朝」專刋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袁紀光
相关人物
李立明
相关人物
王昇祥
相关人物
李海靜
相关人物
徐孝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漢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