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前綫的節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1415
颗粒名称: 朝鮮前綫的節約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2年2月4日,朝鮮前綫的節約。
关键词: 戰士 祖國 敵人

内容

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代表夏光、龐煥洲
   志願軍的指戰員們,時刻在懷念着我們偉大的祖國。母當遇到一個從祖國來到朝鮮前綫的人,大家立刻圍上來問長問短:
   「到了北京沒有?首都添了那些新建築?」
   「咱們在天德山、馬良山打的勝仗,祖國同胞都知道了嗎?」
   「工人、農民的日子過得怎樣?那兒又創造了新紀錄?」
   「咱們給學生們寫的回信,他們收到了沒有?」
   「祖國人民對咱們有什麽囑託?」
   「……………」
   問題一個接一個被提出來,每個人都想一下子瞭解祖國的一切。
   這種懷念祖國、熱愛祖國的心情,更集中地表現在大家對來自祖國的每顆子彈、每件衣服、每粒糧食的分外珍惜。自從毛主席提出的「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號召傳到朝鮮戰場上以後,志願軍全體指戰員更加興奮。大家互相勉勵說:「咱們的領袖這樣關心我們,祖國同胞想盡一切辦法支援我們,我們就要加倍地珍愛祖國送來的每一件東西,使它發揮更大的力量。」
   志願軍同志們節約的方面是很多的。某部的指戰員們提出。「咱們要做好節約,首先就要練好武藝,提高技術,保證彈彈命中,多消滅敵人。」因此,戰士們不論在冰冷的工事裏或者在白雪皚皚的凍地上,一有時間就抓緊練技術。某後勤部軍械科的同志說:「有了豐富的業務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業務。」於是他們積極學習軍械知識,精心研究彈藥性能。他們把大批接收的和繳獲的彈藥廢品,細心地檢查、整理和裝配,半個月功夫,就從廢品中整理出了數千發砲彈。這些砲彈運到陣地上打擊敵人時,每個砲彈發出後都開了花。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某部連長劉漢釗訂了這樣一個計劃:節省一些彈藥作爲對祖國人民的新年賀禮。十二月下旬,他們組織了三次小部隊的夜襲,從敵人手裏繳獲過來三十六箱機槍子彈,四支步槍、一挺機槍和一支手槍,加强了自己的火力。戰士們說:「多打勝仗是最大的節約。」他們紛紛訂立了計劃,要在一九五二年打更多的勝仗。
   爲了取得勝利,戰士們寧願忍受生活上的艱苦,克服了物質上的困難。某部機槍連接受了保衛開城的任務,要立即構築强固的工事。工事挖得又深又長,需要點燈才能在地道裏操作。可是沒有燈油。戰士們異口同聲說:「不吃油事小,保衛開城事大,就把吃的油拿來點燈吧。」全連把吃的油點了燈,迅速築成了鋼鉄般的陣地。
   在激烈的戰鬥裏,戰士們絕不輕易丟棄一點物資。某部戰士廖仲輝在堅守高旺山西峯時,連續打敗敵人三次衝鋒後,敵機炸塌了他的工事,把一挺機槍和九百發子彈埋住了。他不顧敵人的砲擊和轟炸,費了很大氣力把武器彈藥挖了出來。他已經受傷了,仍舊揹着沉重的機槍和九百發子彈,沿路攀着樹枝葛藤回到了連部。
   在遭遇敵機襲擊的時候,志願軍同志們總是不顧一切危險去保衛和搶救物資。某部工兵班到某兵站去接收物資,正碰上兵站被敵機轟炸,一座住有傷員和裝有食鹽的房子着了火。戰士們一看就高喊着:「為了階級弟兄!爲了祖國送来的物資!」九個人毫不遲疑地衝進濃煙烈火中,首先把傷員搶救出來,然後又把三十八包食鹽搶出。某部司機趙慶華同志的汽車被敵機打中起了火,他想:「這是打勝仗的本錢,萬萬不能被敵機燒掉。」他一躍身跳上汽車,撲滅了燃燒着的汽油桶。他的腿燒傷了,仍咬緊牙關跳回司機台,迅速地把汽車開到了安全地區。
   志願軍同志節約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搜集美國强盜敗退時遺留在戰場上的彈藥器材和利用廢物來製造各種工具用品。例如某部汽車司機陳智,動員全班同志搜集敵人遺棄下的廢汽車零件,在八十天中拼成了七部好汽車和六部完整的引擎。在搜集零件中,有時他們一天少吃一頓飯,有時少睡覺,有的同志腿都跑腫了。某部輜重連的同志,在工具缺乏的情况下,自己動手製造了一百多輛大車的零件。某部後勤處的戰士們,從山上、公路旁揀起一小塊一小塊的廢鉄,打造了馬掌一千五百副。某部軍械科同志在三個月裏,從子彈箱上拔下了可用的鉄釘二百斤。某救護連的一班同志,路過一個森林時,扛回了拾到的幾十箱迫擊砲彈。某部炊事員王桂生,在送飯途中也收集了十幾排步槍子彈和兩顆手榴彈。
   守衛在臨津江東岸的某部戰士,在陣地後方打造地洞,成立了許多「鉄工廠」他們把烤火的炭省下來供給自己的「鉄工廠」用,利用收集來的彈片、廢鐵打造各種工具。例如他們把破汽油桶改造成飯鍋,把罐頭皮改造成盆碗和杓子,用彈片打造菜刀等等。他們的鐵工廠還能修理自己的工具和武器。比如,鉄鎬使秃了,就去打尖。槍械有了小毛病,也可以自己把它修好。戰士們高興地說:「這眞好,免得送來送去浪費運輸力。」現在,你走過臨津江東岸舖滿白雪的山溝裏,隨時可以看到掩蔽部裏的熊熊的爐火,聽到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和戰士們的歡笑聲。
   我們的戰士們還時常以自己的智慧創造許多有用的東西。例如某部電話班揀到了一個沒有炸的敵人的大炸彈彈尾,他們就把他改造成一個漂亮的火盆。砲兵李世義把一枚美式砲彈壳改裝成一個美麗的小火爐,送給前沿部隊熱飯、燒菜。有些單位,利用敵人丟下的汽油桶做澡盆,建立了自己的「陣地澡堂」。掩蔽部裏面點油燈,某連戰士高文斌就利用罐頭皮和敵機掃射時落下的機槍彈壳,製成燈頭,造出一種「子彈燈」。這個新發明很快就推廣到全連,使每連每天可以節省兩斤多豆油。
   志願軍的炊事員們還盡量節省祖國運到前綫的糧食,他們研究了少出鍋巴,甚至不出鍋巴的煮飯方法。祖國運到前綫大批黃豆,許多單位就成立了「豆腐房」「豆漿館」「豆芽菜床」「磨坊」等,使大家的副食中增添了許多花樣。他們在磨豆腐時也細心鑽研怎樣做得更好。例如某連的「豆腐房」起初一百斤黃豆只能做四百塊豆腐,經過他們連續改進工作方法,結果使一百斤黄豆能做豆腐六百塊。
   在戰爭環境中生活艱苦的志願軍同志們,就是這樣以自己的行動,熱烈響應偉大祖國節約的號召。(「抗美援朝專刋」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生
相关人物
李世義
相关人物
高文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
山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