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速成識字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0669
颗粒名称: 介紹「速成識字法」
分类号: G529
摘要: 1952年1月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速成識字法」的介绍文章。
关键词: 文化教员 速成识字法 文盲

内容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宣傳部
   爲加速消除文盲,總政治部最近决定在全軍推行「速成識字法」。
   「速成識字法」為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某軍文化教員祁建華同志所首創。其主要精神是:藉注音符號爲輔助識字的工具,發揮我軍羣衆路綫的敎學經驗,採用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展開羣衆性的識字運動。運用「速成識字法」,約在一百五十小時左右的敎學時間內,可使一般文盲和識字不多的人初步會認、會講一千五百到兩千個漢字(離開注音符號),作爲語文學習的一個步驟。爾後再敎課本,組織閱讀、寫作,逐漸鞏固與熟練所識的字,進一步瞭解字義,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達到「四會」(認、講、寫、用)的目的,求得能閱讀通俗讀物,寫簡單的應用文,基本上完成消除文盲的任務。
   根據已有的經驗,整個「速成識字法」的敎學過程,除思想動員工作外,一般地可分為三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學會注音符號和拚音,掌握識字的輔助工具(戰士稱注音符號爲「識字拐棍」)。在這裏,基本上沿用原有的注音符號,從易到難,先敎介符「一(一)、×(屋)、□(魚)」,然後敎單音聲符,再敎雙音聲符,最後敎韻符。爲照顧各地方言,敎注音符號不苛求「標準音」和「四聲」,而把四聲放到「詞兒連讀」與字的運用中逐漸去解决(如「迂、魚、雨、遇」都用一個「□」字注音,單個地讀,不易區別「四聲」,但連成「「迂迴、捕魚、下雨、遭遇」,詞意就很明顯,不致於有誤會)。如果敎得好,這一步驟只需二、三十個小時,就能完成。
   第二步,突擊學單字,先求會讀與初步會講。在這裏,我們用兩千個字的「注音單字表」作敎材,這個單字表是以總政治部編印的部隊小學國語課本第一、二、三、四册的全部生字,加上課本以外的幾百個日常用字組成的。每小時可敎幾十個字,如果是整天學習,每天可敎一、二百字左右,重點在於讀。講解字義則力求簡明,聯系學員實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力求講解的形象化,並大力組織複習和互助,加强個別輔導,作到逐漸能脫離注音符號,認識所學的字(戰士稱之爲「丢拐棍」或「搬家」)。這一步約需一百多小時的時間。
   第三步,敎、學語文課本,同時開展大量的閱讀、寫字、寫話活動,鞏固所識的字,並擴大瞭解字義的範圍,作到會寫、會用。在這裏,應當有重點地講解部隊小學國語課本第一、二、三、四册的課文,進行具體的閱讀指導,敎寫字,糾正錯字、別字,學會查字典,修改作文,作好課本所規定的作業,直到基本上達成消除文盲的要求(相當於一般初級小學畢業的語文程度)。由於學員已經具有初步會認、會講一千五百到二千個單字的基礎,這一段的敎學,大約再有一百五十小時左右的敎學時間就够了。
   一年來,人民解放軍不少部隊及某些工廠實際教學的經驗,證明了運用這樣的識字方法,是可以加速消除文盲的。
   例如:西南軍區第二期速成識字敎學實驗班,在三十天敎學中,就能使原來平均識一千零九個字的七十三人,提高到平均初步識字二千三百二十七個,每人粗讀了三十本通俗讀物,三十二份報紙(約二十六萬五千多字),寫話二十二篇;使原來平均識三百二十五個字的六十七人,提高到平均初步識字二千零八十四個,其中原識二百字的華宴林等十七人,初步認識了二千三百個字,閱讀政治常識課木,只有九個生字;使原來平均識九十六個字的三十三人,提高到平均初步識字一千三百九十五個。
   貴州軍區在五個連隊中同時用「速成識字法」進行敎學,只十五天的時間,全體幹部戰士,包括一百四十四個少數民族戰士(苗、彝、土、侗家、水家等九族),平均初步識字在一千五百個以上,能讀部隊小學國語課本第一、二、三册,每人寫短稿三篇。
   戰士們經過短期的學習,就開始閱讀普通書報。當他們自己能够看朝鮮前綫的新聞時,他們那種愉快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有的戰士讀過「論人民民主專政」之後,興奮地說:「這一下連毛主席的文章我都能讀了!」
   重慶的工人楊少卿在提□寫信時,興奮地流下淚來,他說:「我二十多年沒有學過文化,想不到在這裏(速成識字實驗班)學了三個星期就能寫信了,我眞不知道怎樣報答毛主席、共產黨的恩情!」
   有些同志問:用這樣的方法所識的字,能鞏固嗎?我們說:是的,有不鞏固的危害。如果突擊認識單字之後,敎的人不去組織閱讀、寫話,不用更大的努力去繼續進行語文敎學,進一步提高閱讀寫作能力,便不能鞏固。但,只要常讀、常寫,突擊認識的學字是可以鞏固的。戰士們有了初步認識一千五百字到二千字的基礎,就能够經常看書、看報、寫信、寫稿,而常用的東西,是不容易忘的,容易忘的是不常用的字。
   祁建華同志認為有些部隊中的識字敎育,有一種一天只學三、五個字的「三、五觀念」,每天只叫戰士哨那一兩個字,雖然容易學會,但也容易忘掉。原因是學的生字少,自己用不上,邊學邊忘,就越來越沒有信心,畏難退縮,裹足不前。祁建華同志主張先「狼吞虎嚥」再逐漸「消化」。他說:「學的多,情緒高,能够用,不會忘;學的少,無法用,信心少,麻痺了。」就是說:學會一定數量的常用字,便於應用,才不易忘;反之,學的字太少,根本不能閱讀和寫作,硬記,就硬忘。他又說:「敎的多,學的多,記的也多,忘掉一部分是肯定的,但成績也肯定是大的。」「速成識字法」能使學員首先突擊認識一千五百到二千個常用字,這旣符合於戰士的如飢如渴的學習要求,也符合於增强學習效果的實際規律。
   祁建華同志主張改變那種每敎一字便立即要求同時佔有字音、字義、字形,並能應用的作法。事實上,「四會」的基礎,首先應在於認得足够的單字和較多的詞彙。要求在認得幾十個或幾百個字的範圍內,運用自如,既能讀講、又能應用,是是極爲困難的。「速成識字法」則不同,它首先使學員大量地學會了「認」,並初步學會了「講」,就爲進一步地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開闢了寬廣的道路。在初步會認、會講的基礎上,達到「四會」的日的,正可以加速「四合」的進度。把音、義、形等等學習文字的難點分散開來,各個擊破,逐步佔有。即:先行依靠注音、拼音和簡單地講解字義,重點使學員達到會讀,並初步地會講與熟悉字形;然後在敎學語文課本和廣泛地組織閱讀、寫作中更鞏固地佔有字音,更豐富地瞭解字義,並進一步地作到會寫,逐漸提高應用的能力,達到「四合」的要求。祁建華同志說:『學生字,首先以認爲主(不是不注意「四合」,是先後問題),「講」、「寫」爲次。好比一次給你介紹十幾個人,你可能都記不住,但多見幾次面就全熟悉了。許多字會認會講以後,這些字在自己眼裏已看多少遍,這時來寫也就容易了。』
   祁建華同志十分重視工農羣衆、革命戰士學習的自覺性,善於發揮成年人在學習上的優點。他深知戰士迫切地要求學習文化的心理,幷信賴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苦學苦練的戰鬥精神。他認為成年人生活豐富,語言也豐富,理解力强,聯想力也强。一個個的字形,對於成年人中的文盲,雖然是生疏的,但在鬥爭中、生活中,他們却容易了解它所代表的意思,困難只在於他們不能把口說出來的字與寫在紙上的字聯系起來。大多數常用字,只要能讀字音,就可以初步地了解字義。有了注音符號作輔助自學的「拐棍」,冇了聯系實際的敎學方法和羣衆性的互助輔導工作,就可以便於記憶,克服「易忘」的弱點,因而學得多,學得快。所以祁建華同志在敎學中,一面摸索着適用成人特點的速成方法,一面還特別注意在「爲什麽能够速成」與「怎樣才能速成」這兩個問題上、進行一系列的動員工作,樹立學習信心,極大地發揚學員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祁建華同志避免了那種單純注入與脫離實際的敎學方法,十分生動地發揮了我軍羣衆路綫的敎學經驗,緊緊地掌握聯系實際的敎學原則。這種精神貫徹了整個「速成識字法」的敎學過程。祁建華同志極端重視學習的動員工作。他常說:「思想打通,情緒高漲!怎樣敎,就怎樣學,聽從學習指導,敎者提出保證,學的自然也就振起精神,下定苦學的决心,敎到那裏學到那裏,敎員與學員的思想要完全取得一致。」他能够限據羣衆的水平,由易到難,由淺人深地敎,如他先敎「一、×、□」。他依據敎學的實際情况和照顧各地方言,在敎育中不苛求「標準音」,也不強調馬上解决「四聲」。他講解字義注意聯系戰士最熟悉的語彙、事物,要求簡單、具體(如給戰士講「徑」字,講「大砲口徑」就比講「途徑的徑」好記)。他的講解更力求生動活潑與形象化,能够幫助記憶。在整個敎學過程中,能不斷地進行動員鼓勵,表揚模範,發揚學習上的革命英雄主義,訂個人學習計劃,組織互助,深入班排,個別輔導,開展閱讀、寫字、寫話運動,用口頭廣播、牆報唱歌識字遊戲等輔助敎學。
   祁建華同志所創造的「速成識字法」,在許多方面還待發展與提高,特別對大量突擊認識單字以後的語文敎學階段,我們的經驗還很少。但多次實踐證明:運用「速成識字法」加速消除文盲的效果,是沒有疑問的。(新華社北京五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祁建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