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建設迅速發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0474
颗粒名称: 東北經濟建設迅速發展
并列题名: 去年工農業生產總值比前年增加百分之十三·五工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已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二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東北地區的工礦企業1951年開展了大規模的增產節約運動,農村開展了愛國豐產運動,因此東北經濟建設一年來有了比過去更迅速的發展。
关键词: 东北 经济 工农业生产 增產節約運動

内容

(新華社瀋陽三日電)東北地區的工礦企業一九五一年開展了大規模的增產節約運動,農村開展了愛國豐產運動,因此東北經濟建設一年來有了比過去更迅速的發展。總計一九五一年全東北國營、公營工業和農作物的生產總值,比一九五〇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三·五,其中國營、公營工業的比重佔百分之五十二,農作物的比重佔百分之四十八。一九五一年,東北地區的國營、公營工業生產總値,比一九五〇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四·八,比原訂一九五一年工業生產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十五·三;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系統各企業的生產總值,比一九五〇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比原訂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十三·二。東北地區一九五一年間雖曾遭受春旱夏澇等自然災害,但農業生產量仍比一九五〇年增加百分之三·三,達到原訂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計劃的百分之九十八·一。隨着生產的迅速發展,東北人民生活也已進一步改善。一九五一年,東北區職工基本薪金平均比一九五〇年增加百分之十六·八,農民購買力平均比一九五〇年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合作社的業務也大大發展。全東北現在已有十萬個以上基層合作社,擁有社員一千六百五十四萬人。
   (新華社瀋陽一日電)一九五一年,東北工業建設獲得偉大的成就。據初步統計,東北國營工業系統的生產能力年,在一九五〇年的基礎上又上昇了百分之三十一。加上各省市地方工業,全東北工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由一九四九的百分之三十五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二。若干輕、重工業如機器製造、電機製造、電爐鋼、電解銅、硝酸、紡織、玻璃、燈泡、汽車內外胎等,都已超過東北解放前生產水平最高年度一九四三年的水平。
   東北工人勞動生產率的迅速增漲,充分證明了新民主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九五一年平均每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已超過一九四三年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煤礦工人勞動生產率的增漲更快,一九四三年平均每個礦工採出原煤一百十一噸,一九五一年平均就採出二百四十七噸以上,勞動生產率超過一九四三年百分之一百二十三。隨着生產的發展和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東北職工的工資收入也增加了。如以一九四九年底的職工平均工資為一百,到一九五一年七月就增加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四·七一。
   各廠礦職工在一九五一年開展了空前規模的愛國增產節約運動。在這個運動中,職工們以無限的熱情「挖潛力」、「找竅門」,學習蘇聯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因而加强了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並解決了許多重大的技術問題。如機械工業因高速切削法和多刀多刃切削法的推廣,生產效率最高的已等於過去的二十倍以上。某煉鐵廠提高了高爐有效容積的利用率,使每月鉄的產量平均比過去增加百分之三十二,質量也不斷提高。若干發電廠試燒劣等煤發電成功後,全年共爲國家節省好煤四十萬噸。本溪發電廠用劣等煤發電後,每個電字的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東北工業的技術不斷改進,經營管理不斷加强,已使工業內部的潛在力量不斷發揮出來。截至十一月底的統計,公營各企業(包括東北鐵路系統)在完成原訂生產計劃之外,並增產節約了價值等於一千三百萬噸糧食的財富。這次增產節約運動不僅爲國家經濟建設積累了鉅額資金,並爲今後工業建設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北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