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九五二年的農業生產任務的報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9332
颗粒名称: 關於一九五二年的農業生產任務的報告
并列题名: 朱訊委員在省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的報吿摘要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月27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朱訊委員關於一九五二年的農業生產任務的報告。
关键词: 生產 產量 農業 面積

内容

朱訊委員「關於一九五二年的農業生產任務」的報告中首先指出一九五一年的農業生產,由於各級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農村工作幹部的努力,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羣衆性的生產運動。糧食、工業原料與主要特產均獲得豐收。其中如糧食比一九五〇年增產百分之十九·九;棉花比一九五〇年增產百分之五;絡蔴比一九五〇年增產百分之九十四·九;林業生產共計造林九萬七十餘畝,封山育林四十九萬八千二百餘畝。其他的土產與農村副業,由於各級人民政府大力推銷與有組織的進行土產交流工作,因而打開了銷路;均有了顯著的增產。
   接着他說:一九五一年農業生產的豐收,不是偶然的,是經過了巨大的主觀努力所取得的。各級人民政府有力地貫徹了發展農業生產十大政策,表揚勞動模範,培養生產積極份子,成為羣衆性生產運動的骨幹力量。在每一個生產季節,均集中力量,反覆動員,打破羣衆的生產顧慮,組織一切勞動力投到生產運動中去。如在大規模的治水治虫運動上,據已有的材料,除由政府直接掌握興修的海塘工程、內河防洪工程及大型農田水利工程外,由羣衆力量興修的農田水利即達十四萬九千七百餘處,動員人力一千一百四十三萬餘工。發動與組織了八百一十二萬九千餘人參加了治虫運動,在水稻區域點誘蛾燈即達三百五十二萬六千餘盞。因而戰勝了水、旱、虫、風各種自然災害,保證了生產豐收任務的實現。
   根據毛主席的「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指示與華東軍政委員會頒佈的一九五二年華東區農業生產計劃綱要的精神,以及全省的實際情况,朱訊委員對於全省一九五二年的農業生產任務,提出如下的具體的要求:
   糧食生產:要求在一九五一年一百二十四億斤基礎之上,力爭增產百分之十,計增產糧食十二億斤,全年共計生產糧食一百三十六億斤。
   工業原料:棉花,要求生產皮棉三十九萬市担。絡蔴,要求生產蔴皮三百七十二萬五千市担。鮮繭,要求生產四十二萬八千市担。油脂,要求生產松脂六萬六千二百市担,桐籽二十五萬四千市担,桕籽五十六萬市担。
   特產作物:茶葉,要求生產紅茶九萬二千二百市担;綠茶二十三萬三千二百市担,共計茶葉三十二萬生千四百市担。糖蔗,要求生產五百萬市担。晒菸,要求五產二十六萬六千市担。水果,要求生產橘子六十萬市担,柑一萬八千市担。
   油料作物:要求擴大油菜種植面積三十八萬畝,生產菜籽二億斤。
   牲畜增殖:要求在現有飼養的牲畜基礎上,增殖耕牛五萬頭,猪三十萬頭,綿羊六萬頭。
   護林造林:要求在主要河流上游的山區封山一百〇五萬二千畝,育苗二千四百三十畝,重點造林三十六萬二千畝,發動羣衆零星植樹六百五十五萬株,伐木十五萬立方公尺。
   水產生產:要求海洋漁撈生產十二萬噸,擴大淡水養殖面積二十萬九千八百畝,生產淡水魚類二萬九千六百噸。
   朱訊委員指出:要完成這些增產任務,是一個繁重而艱巨的鬥爭。因此,應在兩年來的農業生產工作基礎之上,進一步的加强領導。充分運用兩年來的生產經驗,深入的動員敎育與組織羣衆,做好以下三件工作:
   第一: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領導今年農業生產工作的中心環節。農業增產任務能否完成,决定於每畝土地的單位面積產量。根據已有材料,一九五一年的全省每畝水稻平均產量爲三百九十五斤,但是,嵊縣史千榮的雙季稻乾穀,每畝達到一千一百六十七斤半,嘉興沈三山單季稻乾穀每畝達到一千〇十六斤,如果每畝土地都能爭取達到史千榮、沈三山的水平,則糧食產量將是倍數增加。因此,應在幹部中深入敎育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意義,使成爲每一個農村工作幹部領導農業生產工作的明確思想,進而變爲羣衆性的奮鬥目標,這是開展愛國增產運動的實際內容。為了使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成爲羣眾性的行動,各地均應樹立豐產旗幟,在當地農民中,找出產量最高的豐產典型,由省到村層層樹立,作爲農民的生產榜樣,有系統地總結他們的耕作方法,召開先進工作方法的增產模範代表會議,交流豐產經驗,幷採取各種方式,各種會議,在廣大羣衆中廣泛宣傳,開展一個推廣先進耕作方法的運動,普遍號召羣眾學習與採用,這是打破羣眾中「生產到頂」思想的最有效而實際的方法,也是克服「保守習慣」的具體道路,各地應因地制宜的提出動員口號,在同等土地,同等產量,向高產量看齊的精神下,提出具體的標準與要求。應有計劃有領導地組織豐產典型戶開展愛國主義豐產競賽,幫助他們訂立計劃,及時檢查督促與總結,組織參觀,田間評比,不斷的傳播與交流經驗,使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推進先進耕作方法的運動,得以持久而鞏固的發展下去。
   第二:發展互助合作運動。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是發展農村生產力,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基本方向,也是使廣大農民在土地改革以後由貧窮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綱領第三十四條規定「關於農林漁牧業;在一切已徹底實現土地改革的地區,人民政府應組織農民及一切可以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以發展農業生產及其副業爲中心任務。幷應引導農民逐步地按照自願相互利的原則,組織各種形式的勞動互助和生產合作……」因此,組織勞動互助,應列爲今年農業生產工作中的中心任務之一。雨年來,各地已開始逐步的進行了一些工作,事實證明,大多數勞動互助組的產量,均比一般單幹農民的產量爲高,甚至高達一倍;這充分說明了勞動互助組的優越性。因此,各地應根據當地條件,羣衆習慣和生產需要,切實遵照自願互利的原則,普遍發展臨時性季節性的勞動互助組。幷有計劃的引導其發展成爲長期性的勞動互助組。凡已有勞動互助組的地區,應總結經驗,進行整理,加以提高。爲了加强對互助合作運動的領導,縣以上人民政府應有一定的專職幹部進行調查研究,掌握重點,創造經驗,以保證互助合作運動順利開展。幷根據具體情況,有計劃的召開互助合作代表會議及互助組長訓練班,以培養骨幹與交流經驗。
   第三:進一步開展興修水利,防治病蟲害,並有計劃地進行育林造林工作,積極的向自然災害作鬥爭,這是保證增產任務實現的重要條件。兩年來的經驗證明,水旱蟲災的威脅是嚴重的,不能有任何的鬆懈麻痺與自滿情緒。應在兩年來興修水利的基礎之上,繼續貫徹發動羣衆興修爲主的方針,并掌握普遍修復,大力新建的精神,以縣爲單位製定具體的修復與新建的水利工程計劃。原有的圩堤,池塘,河道,涵閘等水利設施,應發動羣衆及時修理,改善工程,以擴充受益面積。在山區高地及沿海缺乏淡水的易旱地區,應強調防旱,着重挖塘、開河、開渠、鑿井、做水倉,以解决灌漑。並發動羣衆廣泛展開造林育林與護林工作,以調節水量。在海塘及主要內河兩岸,應强調防洪,着重培堤,及時完成防洪工程的培修計劃。一切水利工程的興修,應爭取時間,力求在春耕前基本完成,以免影響生產。治螟除蟲工作,兩年來雖有不少的成績,但是受蟲害的損失,仍然是相當嚴重的,例如水稻區域,由於螟害的損失,去年約在百分之十左右。因此應掌握「治早,治少」與「防重於治」的精神,加强村鄉的治蟲組織,吸收除蟲有經驗的生產積極分子參加,切實掌握蟲害情况,爭取主動,及時發動防治。强調經常性,使之持久與鞏固,變爲農民在生產中的一種新的耕作制度與習慣。
   朱訊委員最後着重指出:作爲上述三方面的工作,是實現今年的農業增產任務的主要關鍵。春耕生產季節已將到臨,要求我們迅速而切實地做好一切有關生產的準備工作;因此,各地應抓緊時間,進行動員,反覆而深入的宣傳今年的增產任務,眞正做到家喩戶曉,掀起全衆性的愛國增產熱潮。自上而下地訂立具體的一年生產計劃,要求貫徹到村。幷幫助勞動互助組與勞動模範,訂立一年的與季度的生產計劃,通過他們去推動廣大農民訂立家庭生產計劃,作為全年的具體奮鬥目標。祗有如此,才能將全省的增產任務,變成廣大羣衆的實際行動。在各級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全體農村工作幹部的努力之下,發揮廣大羣衆的生產積極性,發揮勞動互助組與勞動模範的骨幹作用,完成今年的增產任務是完全有可能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朱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