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烈軍屬生活困難問題本市已普遍成立烈軍屬生產福利機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9039
颗粒名称: 解决烈軍屬生活困難問題本市已普遍成立烈軍屬生產福利機構
并列题名: 但有個別機構因領導上沒有重視,業務未能開展,今後須加糾正。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01月23日登载了解决烈軍屬生活困難問題,本市已普遍成立烈軍屬生產福利機構。
关键词: 軍屬 生產 城區

内容

(本報訊)由於廣大人民的熱烈擁優和人民政府的積極幫助,杭州市已普遍成立了烈、軍屬生產和福利的機構,基本上解决了烈、軍屬的生活困難。上城區以居民自動捐助和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撥補的優撫經費一億餘元作爲生產資金,設立了烈、軍屬蔴袋加工廠和福利商店,解决了一百多人的職業問題和二百多人的生活費用。中城區於一九五〇年組織了烈、軍屬生產加工廠、粉筆廠和家庭手工業社,也解决二百多人的生活問題。下城區也先後組織烈、軍屬福利社、縫紉部、百貨部和蔴袋加工廠;單以縫紉部就有二十五部縫紉機,參加生產的有四十六人。最近該區還籌備了一所海榮荳汁號和煤球工廠,又解决了部分烈、軍屬的生活問題。
   上城區的烈、軍屬蔴袋加工廠的工人們他們天未亮就上工,夜裏還參加夜班,絲毫沒有厭倦的表示。現該廠已接洽好承製中糧公司的蔴袋五萬只,並與中茶公司接洽,準備春後集體參加揀茶工作。該區的福利商店爲了供應烈、軍屬春節的用品,已親自去山東採購生油、粉絲、花生米等年貨,以市面九折的價格優待烈、軍屬。中城區烈、軍屬生產加工廠,在一九五〇年結帳時,還虧蝕了九百萬元,後來職工們爲了克服工廠的經濟困難,紛紛提出不拿工資,並且努力生產,因此不到三個月,該廠就盈餘了一千多萬元。下城區的烈、軍屬生產機構單以福利社來說,在去年一年來就得利潤七千八百三十八萬多元;如烈、軍屬煤球工廠的工人陳福林,今年雖然六十三歲了,但是工作非常積極,閒下來的時候,還敎其他工人做煤球,當他每天拿到七千元的工資時,臉上總是顯露出快樂的笑,似乎對人說:「只要好好的幹,生活就過得好。」
   由於大家熱愛烈、軍屬,使烈、軍屬很快的學會了生產技術。上城區有勞鑑劭等六人,不辭辛勞的義務參加蔴袋加工廠管理工作,他們不但保管厰中一切資財,並且擬訂生產計劃、講解生產技術和政治常識,現在全廠一百多個工人都能學會紡線和編製蔴袋了。中城區生產加工廠有十二個職工(非烈、軍屬的技術工人),一致表示要敎好烈、軍福的生產技術,他們細緻而耐心的敎授烈、軍屬管理碾米的機器,現在已有十一個烈、軍屬學會這一套本領了。居民樊瀛洲他還在廠裏辦了一班會計班,專門招收烈、軍屬參加學習,來學習會計的烈、軍屬並由廠方供給中飯。
   目前有個別烈、軍屬的生產機構沒有搞好,如中城區的粉筆廠職工已從六人減到一人,生產出來的粉筆大部份都沒有售出;所以形成這樣,主要原因是由於領導上的官僚主義;中城區公安分局民政股的同志,從來不曾前來了解情况和檢查工作,該廠的經理韓文瑜,就住在廠的對面,竟對廠裏的工作,從不過問;該廠成立後,也沒有向市工商局登記,因此使大批生產出來的粉筆無法售出。領導上應該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糾正上述偏向,迅即整理內部幷有計劃的擴大業務,做到名符其實的解决烈、軍屬職業和生活問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承製中糧公司
相关机构
中茶公司
相关机构
市工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上城
相关地名
下城區
相关地名
中城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