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水産經濟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8735
颗粒名称: 改革水産經濟制度
并列题名: 介紹國營寧波魚市場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1月19日当代日报登载了 改革投機壟斷、封建剝削的舊的水產經濟制度,是恢復與發展漁業生產的主要關鍵之一。
关键词: 水産 經濟 改革

内容

本報記者王劍虹
   改革投機壟斷、封建剝削的舊的水產經濟制度,是恢復與發展漁業生產的主要關鍵之一。解放二年多來,在黨、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扶助下,本省漁業生產已得到恢復與發展,這也是和本省主要漁區如舟山、溫州、寧波等地恢復與建立了國營魚市場,改革了舊的水產經濟制度,基本上摧毁了歷史上的舊魚行、魚棧的封建把持、封建剝削制度和陋規惡習等是分不開的。但是這個改革現在還是地區性的、不普遍的,若干城市的封建剝削依然嚴重存在,舊魚行、魚棧制度還沒有澈底革除。爲了促進漁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改革舊的水產經濟制度,今後必須逐步地更廣泛、更全面的進行。國營寧波魚市場成立十多個月來,在執行繁重的改革水產經濟制度上,是取得了若干經驗的,可供各地開展這一工作的參攷。
   改造舊魚行、魚棧
   爲了適應廣大人民的迫切要求,省水產局在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即派員赴本省重要魚貨集散地寧波市進行籌建國營魚市場的工作。在籌備期間,主要的力量是放在改造舊魚行、魚棧上面,這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相當複雜的任務,也是改革水產經濟制度的基本工作。在過去多少年代中,舊魚行、魚棧一直是舊水產經濟系統中壟斷把持制度與封建剝削制度的代表,他們在政治上都是受封建勢力或流氓惡霸所操縱,並和反動政府官員密切的勾結在一起;在經濟上,由於水產品高度的季節性和鮮活狀態的特點所造成的供求關係極不平衡,以及生產者因資金短絀、生產資料缺乏和生活相當窮困,他們就只憑着一桿秤、一面算盤、一張桌子,向生產者和消費者進行殘酷的封建剝削和勒索榨取,有所謂「外佣」、「內佣」、「公川費」、「公管金」等等及以「八八扣」、「討魚羹」等陋規惡習,並且以放高利貸的手段來取得漁民的魚貨專賣權,坐享「漁利」,月息高達百分之三十。這種殘酷剝削的結果,大大地打擊了漁民的生產積極性,破壞了生產力;另一方面,也阻礙了水產品的暢銷,妨礙正當加工、運銷的發展。所以,舊魚行、魚棧的水產經濟制度,是恢復與發展漁業生產的極大的阻力。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是一定要予以改革的,才能繁榮水產經濟。
   國營寧波魚市場在開展改造舊魚行、魚棧的工作中,曾遭受多種的阻力,個別舊魚行曾以種種方法企圖阻撓魚市場的成立。在當地政府的密切配合下,該市場召開了各種會議,講明政府的法令、政策,並給他們指出了轉業方向:㈠魚店;(二)魚貨運銷商;(三)其他工商業;㈣做魚市場經售員;(五)回鄕生產;同時又規定吸收舊魚行職工爲魚市場經售員的五項標準:㈠轉業困難者;(二)年齡在十八歲至四十五歲,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者;(三)具有業務經驗與熟練技術者;(四)品行端正為一般人公認者;(五)具有殷實舖保者。根據以上標準由職工們民主評議,錄用一定數量的經售員。經過反覆動員敎育後,舊魚行、魚棧老闆明白了政府法令政策,紛紛轉向正當職業。寗波五十四家舊魚行、魚棧,八〇三名職工中,魚市場吸收為經售員者二四五人,返漁區生產者一三六人,轉業爲魚商、魚販者一八二人,轉業爲加工商、鹹貨店者九十七人,回鄉生產者一二〇人,其餘的在魚市場的幫助下,組織聯運小組等,改造舊魚行的工作者至此完成。國營寧波魚市場於一九五一年二月九日正式成立開業,宣告了舊的不合理的水產經濟制度的死亡,新的水產經濟制度從此建立。國營寧波魚市場成立後,首先取消了百分之五·七的外佣,祇收服務費鮮貨百分之三·二,鹹乾貨百分之二·八,至十月份又將服務費各降低了百分之〇·二,大大減輕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負担,據統計,至一九五一年十月份爲止的九個月中,該市場共爲生產者減少了二十二億二千五百四十九萬元的負担,換言之,即爲漁民積累了這些資金,擴大再生產,不僅大大提高了漁民的生產積極性,又促進了水產品的暢銷。
   集中交易統一管理
   集中交易、統一管理,是魚市場的基本行政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摧毁了舊魚行、魚棧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公平合理的交易制度,調劑供求,掌握魚價。國營寧波魚市場成立後,即與當地有關機關如海關、航務局、稅務局、人民銀行、搬運公司等取得密切聯系,組織成立場務管理委員會、糾察隊,訂定市場交易規則,嚴禁場外交易;這樣,扭轉了混亂的交易現象,使交易步入正規,制止了投機商人的非法活動。其次,把魚販組織起來,發揮推銷作用,也是魚市場不可忽視的工作,因爲生產者的魚貨到達消費者的手裏,必須經過廣大魚販的運銷,他們不但銷售到城市,也銷售到鄉村,所以魚販組織好了,到達市場的魚貨就能迅速地銷售出去,否則魚貨的銷售就會成問題。寧波城鄉原有魚販二、三千名,在市場的宣傳動員下,紛紛向市場靠攏,申請登記的有二〇四五人,參加魚舖登記的有三十五人,競賣人登記的有六十三人,他們在市場的敎育下,積極運銷,如餘姚城鄉魚販五十餘人自動組織了運銷合作社,把魚貨廣泛的運銷到城市和農村中去。此外,該市場對經售員的政治敎育也很注意,通過政治、理論學習提高他們的認識,改造舊的思想作風,很好的爲漁民服務。
   調劑供求掌握魚價
   由於漁民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去年魚產得到了十餘年來從未有過的豐收。寧波市場過去最高紀錄一天曾到魚十七萬餘斤,去年最高一天曾到四十餘萬斤;因此,組織公私力量結合魚市場本身購銷能力,大力調劑供求以掌握合理魚價,是保障漁民生產利益促進漁業生產發展的重要環節。國營寧波魚市場成立後,根據供求情况不斷運用收購、加工、運銷等方式大力調劑供求,因而使魚價始終維持「斤魚斤米」的合理標準,不使漁民利益遭受損失。如去年六月初大黃魚因到貨極多,價格降至一千元左右,該場即大量收購,除冷藏二千二百担外,其餘加工或運銷外埠,使魚價回復原盤。又如去年八月份鮮魚淡汛,大黃魚價格上漲,該場即將以前冷藏的魚貨大量出倉供應,平穩了市價。在螟甫旺汛,該場亦予適當收購,其他並設立推銷組,統計八月多中共推銷魚貨八、〇八〇担,該場代銷四三〇担,對調劑供求、掌握魚價起了决定作用。並組織與配合公私企業大力進行收購、加工、運銷業務,使供求關係保持平衡,總計去年度該場到貨共一九八、五五九担,銷出一九二、六一四担,供求關係之平衡,爲過去所未有。
   今天的魚市場與過去的魚市場有本質上的不同:過去的魚市場是便利剝削階級、殘酷剝削漁民的機構,是封建把持者的工具;今天的魚市場是改革舊的水產經濟制度,是以發展水產事業、繁榮水產經濟爲目的的,是取之於漁民用之於漁民的,不是一個單純的稅收機關,更不是以收取管理費為營利目的的企業,所以國營寗波魚市場開業後,就幫助漁民舉辦了許多福利事業,如成立漁需品供應社代替國營企業大量供應生產、生活資料,使漁民大大減少了中間剝削,並舉辦了代理進出口報關及航簿簽證手續、理髮室、販冰組等等。
   主要的經驗教訓及缺點
   國營寧波魚市場已完成了人民交給它的改革舊水產經濟制度的任務,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體會到發動羣眾、依靠羣眾是搞好各項工作的關鍵;組織與配合公私企業大力進行收購運銷,並及時加工,是調劑供求掌握魚價的重要環節;各項工作必須充分準備週密計劃,才不致於茫無頭緒形成被動;對漁民、魚販、經售員、工作人員等必須加强思想敎育,逐步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該市場目前也存在着若干缺點,主要如:場外檢查工作不够嚴格,個別不法商人以「化整爲零」的手段逃避集中交易;漁需品的供應還不够及時不够充分;交易手續不够簡化;與有關機關聯系還不够,經售員人數太多,增加漁民負担等。今後須加以改進。
   今天漁民不僅在經濟上依靠魚市場,在政治上也依靠魚市場,魚市場搞好了,漁業生產的發展就有了可靠的支持。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劍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