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市開源製絲所副理王左泉創製烘繭煤灶成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7819
颗粒名称: 杭市開源製絲所副理王左泉創製烘繭煤灶成功
并列题名: 大大有利於生絲品位及產量的提高每公担生絲可以增加利潤一百萬元
分类号: G210
摘要: 杭市開源製絲所副理王左泉,創製烘繭煤灶成功。
关键词: 王左泉 創製烘繭煤灶 成功

内容

(本報訊)杭市私營開源製絲所副理王左泉先生,從今年春李開始,在浙江省蠶業改進所和中國蠶絲公司浙江省公司的領導與扶助下,同時得到工人階級的幫助,運用他從事蠶絲事業的多年經驗知識,經過了數月研究,創製烘繭煤灶獲得成功。這個成功大大有利於生絲品位及產量的提高,估計煤灶烘繭比柴灶烘繭每公担生絲可以增加利潤一百萬元,如以全省明年繅製二萬公担生絲計算,就可提高產品價値二百億元。
   作爲生絲原料的蠶繭,在其上車繅製以前,必須經過乾燥處理,乾燥處理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於繅成絲灶的產量、繅折、品位等等。過去本省烘□,除了少數機器烘灶外,大都採用土灶,以木柴爲烘繭燃料,由於土灶排濕不够,乾燥不勻,所以烘成的乾繭往往偏老偏嫩,影響生絲質量,今年春季蠶汛中,百蠶業改進所和中蠶公司為了提高生絲的產量與質量,就注意到烘繭灶的改進,王左泉先生在他們的推動與鼓勵下,遂着手設計製造煤灶以代替柴灶,並在春、秋兩期運用煤灶柴灶對比試驗,煤灶烘折比柴灶少了五斤;於今年十二月三、四、五日內該製絲所又用同樣貯藏時間的原料繭,及同樣車數、同一工人進行繅絲對比試驗,其結果如下:
   柴灶烘繭:鮮繭三五一市斤二兩,烘成乾繭一三二·五市斤,是項乾繭繅製生絲時,其上車繭爲一一八斤,佔百分之八九·〇六,下脚繭爲一四·五斤,佔百分之一〇·九四,繅得生絲三四·四二斤,光折爲三四二·八斤,品位為AA級,條份為二〇·二四,偏差爲一·三四,均勻為八十八分,淨度為九一·八分,每小時產量為三·一三市兩。
   煤灶烘繭:鮮繭四三二市斤叫兩,烘成乾繭一六六斤叫兩。是項乾繭繅製生絲時,其上車繭爲一四八斤,佔百分之八九·〇二,下脚滿爲一八·二五市斤,佔百分之一〇·九八,繅得生絲四叫·〇六二五市斤,光折爲三三五·九斤,品位爲AAA級,條份爲二一·〇五,偏差為一·二五,均勻爲八九·三分,每小時產量爲三·一五市兩。
   比較結果,煤灶烘繭除了上車率比柴灶烘繭要少百分之〇·〇四以外,其餘均較柴灶為優,計光折小六·九斤,品位高一級,條份比柴灶接近中心條份,偏差小〇·九,均勻高一·三分,淨度高〇·四分,每小時產量快〇·〇二市兩;因此,每公担生絲可以增加利益一百萬元。
   煤灶烘繭所以較柴灶烘繭爲優,主要原因是:煤灶火力均匀,排濕充分,所以烘成的乾繭就不像柴灶烘製的那樣乾燥不勻、偏老偏嫩,直接有利於繅製生絲的產量、繅折、質量。此外,煤灶又具有這樣一些優點:㈠由於燃煤體積小於柴料,所以容量較柴灶可多四成,柴灶每期可烘一二〇市担,煤灶可烘二〇〇市担;㈡煤灶每担鮮繭用煤二十六市斤,柴灶需用柴八十市斤,每担鮮繭可節省燃料費一萬元;(三)煤灶不像柴灶一樣在烘繭時需「轉格子」,可以節省勞動力。
   這個生產工具的改進,具有很大經濟上的價值,直接有利於蠶絲業的發展。當全國規模的增產節約運動正在開展之際,這是值得蠶絲界重視與推廣的。
   (通訊員張再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再生
责任者
王左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