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改進明礬煆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7651
颗粒名称: 平陽改進明礬煆煉
并列题名: 試用毛草煆燒法已告成功全面推行後每年可省廿億
分类号: G210
摘要: 平陽改進明礬煆煉,試用毛草煆燒法已告成功全面推行後每年可省廿億。
关键词: 平陽 改進 明礬煆煉

内容

(本報平陽訊)平陽礬山是世界著名的明礬產地。當地共有大小礬廠六十六家。由於生產方法一向保守、落後,人力、燃料浪費十分驚人。比如煆燒一爐礬石(二萬五千市斤),就需要燃料大木四千斤、靑毛棍二千斤、毛草四千斤。
   由於全國木材普遍缺乏,人民政府發動羣眾進行了護林、植林運動,農村中已禁止亂砍樹木。因此使得礬山燃料來源減少,影響了明礬的生產。
   浙江省府工業廳礬山辦事處爲解决這一嚴重問題,除向上級請示外,認為:應該從改進煆燒方法着手,來解决料燃問題,因此領導當地工商業家組織了參觀團,向先進明礬產區學習新的煆燒方法。參觀團於十月二十日動身到安徽蘆口礬區參觀,學習了較先進的毛草煆燒法。根據這一方法煆燒明礬,每爐二萬斤礬石,只要化四千斤毛草就够了。十一月底參觀團回來後,立即進行小爐試驗,結果認爲可以推行。現已成立平陽明礬改煉工作委員會,準備進行大規模試驗,成功後即將普遍推行。
   這一毛草煆燒法普遍推行後好處很大:
   一、全礬山所有礬厰全年約可減少燃料大小樹木六千九百八十四萬斤。以一根木材二百斤算,折合建築木材三十四萬九千根。約値二十多億元。這樣不但大大減低了成本,還替國家省用了價値二十億的木材。
   二、過去木材煆燒爐,新建一座,要化五、六千萬元;現在建一大型毛草煆燒爐只要一千多萬元,而且用原法煆燒,煉爐常有失火危險,並要經常損壞。往往需要三、四個月小修一次(需要百餘萬元)三、四年大修一次(需要七、八百萬元)。改用毛草煆燒後,不但可以避免火災危險,還節省大筆建築、修理費用。
   三、小型礬廠用原法煆燒,人力、原料浪費極大。因爲原法煆燒,爐與灶必須分開建築,工人要將熱礬石抬到溶解池,並有失足墮池燙傷的危險,又因礬石需要用人工敲碎後才能入爐,敲石時,工人就常有被石擊傷危險。用新法後這些人力都可節省,這些危險也可避免了。用原法煆燒,因為火力過猛不能控制,每日平均損失原料(礬石)約百分之五,用新法後這些浪費也沒有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陽礬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