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十大國營公司職工通過學習糾正了對增產節約的不正確認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6843
颗粒名称: 省級十大國營公司職工通過學習糾正了對增產節約的不正確認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浙江省級十大國營公司職工,通過學習糾正了對增產節約的不正確認識。
关键词: 職工 學習 增產節約 認識

内容

省級十大國營專業公司增產節約運動開始時,部份工作人員的思想情况是混亂與複雜的。首先是對增產節約運動認識糢糊,單純的認爲增產節約無非是省點錢,或者以爲增產與節約二者是矛盾的;個別的甚至認爲增產節約與我無關,對貪汚浪費不加痛恨或漠不關心,抱着敷衍了事態度。其次是因過去在增產節約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成績而麻痺自滿,認爲已無產可增、無約可節了,或者認爲我們是省級公司,是領導機構,實際工作是由下屬公司做的,覺得增產很困難。第三是不從整體利益出發,怕因此而被精簡或調動工作,怕自己暴露了缺點以後領導上會不信任,個別以爲自己沒有貪汚浪費行爲,可高枕無憂,不準備從思想上去檢查問題。
   在第一階段的動員學習中,聽取了省府譚副主席、商業廳孫廳長關於增產節約的動員報告後,各公司全體職工在本單位增產節約委員會和工會的領導下,結合有關增產節約的文件,認眞進行了有系統的學習,在小組討論中,分析批判了對增產節約的不正確思想,指出了錯誤思想的根源,因此一般的對增產節約的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確了貪污浪費是增產節約的敵人。如中糧公司吳寳發小組,一致保證要把倉庫中存在着的浪費現象加以清算;同時由於各公司的黨、團員在羣眾中幫助發掘浪費現象,採取算細賬的方式,以事實來證明了存在着的浪費現象後,使一般認爲無產可增、無約可節的自滿情緒逐漸消滅,尤其是經增產節約委員會報吿了超出制度的各項費用後,自滿情緒已基本肅淸。如省中蠶公司報吿了一年來在文具、水電、會議、車馬、購置、修理、印刷等費用上超出制度達二億五千萬元之鉅,其中解絲通知單已印就的可供十三年之用;另外,如該公司因庫存過多不但影響資金週轉,而且每年浪費一億五千萬元的利息支出。省土產公司因運輸費用不精打細算,倉庫物資管理不嚴而發生霉爛,價格掌握得不好及文具、水電等浪費,竟達八十餘億,這種實際情况有力的說明了浪費現象的嚴重存在。並且由於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一般的均奠定了爲人民服務的觀點,認識到工作崗位的調動是爲了整體利益的需要,於是克服了怕被精簡、怕調動的個人主義思想;另外,通過領導同志以身作則深刻的自我檢查和黨、團員帶頭自我批評後,打破了少數怕暴露自己缺點的思想顧慮,各公司職工一致表示:領導同志都深刻作了檢查、我們還有什麽顧慮呢!
   由於極大部份工作人員在思想上對增產節約運動有了初步認識,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於是紛紛開動腦筋,為增產節約運動而提供了很多合理化建設,如省中蠶公司加工股職工建議絲包統一辦理,絲棉每包自一百斤容量增加爲一百四十八斤,全年可節省二億多元,儲運科職工建議每袋繭可自四十八斤增至五十斤;代織科建議收回絲包棉紗帶,全年可節省原棉一萬斤。省百貨公司會計股經討論後,建議自原來十二個人減少為八人。省中糧公司儲運科職工建議貨物直接由產區調撥至供應區辦法,打包蔴繩縮短一尺,蔴袋印字採用國貨顏料。省花紗布公司第四倉庫職工建議改進打包辦法,在同樣面積內容量增加三分之一,大大減少了包裝、運輸費支出;杭州收花處職工建議棉花打包時每件可減少四尺蔴繩的方法等。
   自增產節約運動展開以來,雖然各方面均有了很大收穫,替今後繼續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在檢查中個別工作人員由於對這運動還沒有很好認識和存在着思想上的顧慮,因此避重就輕的進行檢查,或者是不從思想上出發,抱着為檢查而檢查的敷衍態度,這種錯誤思想,不但妨礙了增產節約運動的深入展開,而且失去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機會。(本報記者馮貽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馮貽白
责任者
吳寳發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