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屈原」的主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6444
颗粒名称: 關於「屈原」的主題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2月10日,讀了李朴園先生『評「屈原」改編本』一文。
关键词: 屈原 思想 政治

内容

讀了李朴園先生『評「屈原」改編本』一文,意見是很好的,可是李朴園先生所說「………第一主題上的問題,這個戲在現在改編,理應是爲了配合抗美援朝,以屈原的愛國主義反暴秦侵略意義來敎育我們羣衆的。如果是這樣,那就必須使以屈原爲首的「合縱」抗秦反侵略主義和以南后爲首的「連橫」降秦的投降主義之間的鬥爭明確起來,而我們是站在屈原方面的。這個愛國主義,反侵略的主題要求,不特在屈原一方面要組織表現得很明確即在南后方面,也必須如此………」
   我覺得有値得商榷的地方:第一、「以屈原反暴秦侵略來敎育今天的羣衆」一點,我覺得是不妥當的。我們知道歷史戲曲只是在於通過歷史故事,給我們以啓發與鼓舞的作用,若主觀地要把歷史事實與今天的現實發生聯系或影射,將古比今,都會產生歪曲歷史而又誣衊今天革命現實的。因此,以「屈原」來影射今天,是不應該的。
   第二、李朴園先生對「暴秦」與「合縱」認作是「抗暴秦的反侵略主義」的看法,也是不對的。我們知道,戰國後期是中國社會經濟基礎一個大轉變的時期。也就是從早期封建制度(莊園制度)走向中期封建制度(佃耕制)的時代。西周末年,各封區內莊園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繁殖,提高了土地在生產上的價值,因而各領主之間,連年進行着土地掠奪的戰爭,一方面是封區的大小併合,一方面是商人、地主和手工業的出現,這些新興的商人、地主,他們雖然取得了土地所有權,但沒有取得對農民的統治權,必然的改用佃耕制,同時也與舊領主(各國的統治階級)發生了尖銳的鬥爭。因此到了戰國後期,戰爭便不是單純的封建領主間的土地掠奪戰爭,而轉向了改變社會經濟制度的新舊勢力的政治鬥爭了。
   「到了戰國末年,新舊土
   地所有者之間的矛盾便展開了
   ,這便反映爲所謂『合縱』與
   『連橫』的兩大敵對的政治鬥
   爭,一方面新的土地所有者以
   秦國爲中心,而展開『連橫』
   的運動,另一方面,六國的舊
   領主,也展開了反『連橫』之
   『合縱』的運動。……但是歷
   史的發展的傾向,却决定這一
   鬥爭的勝利,是屬於新的土地
   所有者,所以這一鬥爭的結局
   ,便是秦代的統一。」(中國
   史綱)
   這說明統一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運動,把「屈原」的改編去結合在「合縱」這—陣綫,是沒有理解當時的時代環境和屈原的政治思想。
   第三、屈原是愛國詩人,也是主張聯齊抗秦的人物。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並不是單純的「抗暴秦」,講「合縱」的思想了。當時人民所需要的是和平與統一,誰能統一中國,人民就希望從他那裏得到和平,因此:『自然地產生了政治思想的變革,保衛人生的德政思想,成爲普遍的潮流。在消極方面,反對不義的戰爭,反對不義的刑戳,反對世卿制度;而在積極方面,則主張「尚賢」,主張「有德者在位」,主張「爲政以德」』。(郭沫若:屈原研究)當時儒家倡仁,道家倡慈,墨家倡兼愛,一種「人道主義」的思潮昂然上升。屈原顯然也屬於人道主義者,「民本思想」是屈原的中心意識。在他的作品中關於他注意民生的例子是太多了。他想以「德政」來感化楚王,希望以楚國來統一中國,而反對秦國的力征經營的。他的眷愛楚國,並不純粹的因爲楚國是他的父母之邦,而是因爲楚國是有可以統一中國的條件,楚國地大物博,列國之中能統一中國的是秦楚二國,所謂「橫則秦帝,縱則楚皇。」(見戰國策敍錄),只要刑政修明,楚國是可以統一中國的。何况秦國是「尙刑戮征伐」的,根本和他的反對非義之戰的主張衝突。所以他主張齊楚同盟,反對秦國的「連橫」,而他的這些「民本」思想和「德政」思想,在當時是前進的,也是合乎當時人民利益的要求的。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値得表揚,便在這裏,屈原的偉大,也就在這裏。因此,我們不能把屈原的愛國主義,狹隘到僅是「合縱」以拒「連橫」,爲維持懷王的統治而抗「暴秦」,理解成屈原與南后的政策上的鬥爭。
   而南后是否是「連橫」的投降主義呢?我以爲把她作成一個政治人物来看待,也有問題。在懷王初年,楚國國勢未衰,南后又非秦之間諜,何以要向秦國投降呢?屈原列傳的記載是:「………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心甘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蘄尙,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即南后),復釋去張儀………」可見鄭袖蘄尙都是貪利忘義,妒賢嫉能的小人而已,是談不上「連橫」的投降主義者的。
   我們「在表揚歷史人物時,應該嚴格地按照歷史事實,實事求是,而不應該把歷史人物理想化,………對於値得表揚的人物,如果做了不適當的表揚,也是不對的;具有進步性的歷史人物,他們的進步性,總是受當時的歷史條件的一定的限制,我們絕不能離開這種歷史條件而加以誇大………」(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我覺得對待屈原也應該如此。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朴園
相关人物
屈原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