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節約是渡過困難的臨時辦法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6067
颗粒名称: 增產節約是渡過困難的臨時辦法嗎?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2月06日登载了增產節約是渡過困難的臨時辦法嗎?
关键词: 全國 祖國 國家

内容

「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毛主席這偉大的號召,不僅是我們全國人民進一步加强抗美援朝力量爭取最後勝利的有力保證;更重要的是爲我們祖國大規模建設積累資金,使祖國走向工業化的根本方法。我們知道祖國人民目前正担負着保衛祖國和準備建設祖國的二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鞏固國防保衛祖國,首先就是要以更大的財力和物力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朝鮮前綫的勝利,幷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國防力量。加速祖國建設,亦必須要準備巨大的工業資金。試問這批巨大的財力和物力從何而來呢?帝國主義國家可以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和加重對國內人民的剝削而取得,我們就不可以走這條路,我們全國人民就得要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發揮祖國人民無窮盡的力量,爲祖國創造出巨大的國家財富。所以我們應該清楚而且正確的認織到「增產節約」並不只是解决某種困難的臨時辦法,而是建設人民祖國的一個步驟。
   增產節約顯示的無比力量,說明它是國家工業化的重要條件,我們看看東北各厰礦,他們在今年一月到九月爲國家增產節約了價値六百八十萬噸粮食財富,按每噸糧食折合人民幣六十三萬元計算就有四萬二千八百四十億元,比全國人民在捐獻飛機大砲運動中認捐總數(到十一月十七日為止爲四萬一千一百三十九億元)還多一千多億元。再如我國現在耕地面積約十四億四千多萬畝,假使全國農民兄弟們深耕細作,在現有土地面積上提高產量,每畝地祇要能够多產十斤多糧食,全國就可以多產一百五十億斤糧食,就等於近萬架戰鬥機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增產節約」不是消極的口號,而是全國人民積極的行動。
   在新民主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增產節約,具有充分的政治意義,完全不同於資本主義制度下以加重剝削爲目的的增產節約。我們可以看到蘇聯工業化歷史敎導我們從國內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建設祖國的光輝榜樣。因此增產節約不是舊口號的重覆,在今天勝利的基礎上有着它重大的新的意義,我們應該批判與克服認爲增產節約是克服困難的臨時辦法和突擊運動的錯誤思想與錯誤看法。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長期地澈底地貫澈毛主席的偉大號召,走向幸福的明天。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