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一九五一織布工作法首期訓練班已結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825
颗粒名称: 推廣一九五一織布工作法首期訓練班已結束
并列题名: 參加學習的學員將返囘各地進行推廣工作。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12月04日登载了中國紡織工會全國委員會開辦的一九五一織布工作法訓練班,歷時十天,已在十二月一日結束。
关键词: 學員 工人 訓練

内容

(新華社天津三日電)中國紡織工會全國委員會開辦的一九五一織布工作法訓練班,歷時十天,已在十二月一日結束。訓練班培養了第一批先進織布工作法的推廣者。參加學習的有上海、靑島、天津、東北、中南、蘇北、華北等十二個地區的優秀織布工人和富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共八十四人。他們即將返回各地進行一九五一織布工作法的推廣工作。
   經過十天學習,全體學員已基本上學會了「一九五一織布工作法」。普通布機組的學員已由原來看三、四台提高到八台,最高可看十台、十二台。無錫慶豐紗廠女工王玲弟的看台能力由四台提高到八台,並創造了主動換梭達百分之百的優越成績。自動布機組的學員們,平均看台能力也由十七·七七台提高到二十四·一台,其中很多學員已能看三十二台。天津私營恒源紡織厰工人耿春梅、郭金玲原來看八台,現在都能看三十二台。學員們所看台機雖然增加很多,但由於他們掌握了織布工作法中的分段換梭和巡迴規律,在實習中並沒有出過次布,而且勞動强度也沒有增加,反而比前輕鬆。
   訓練班的敎學,貫徹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針,採用了講課,工人教師表演、實習、互相觀摩、小組討論等方法。工人學員以上車實習爲主,講課、小組討論為輔;技術人員學員和這相反。敎學中推行了包學包教制。敎師分工到各小組去,每個敎師負責敎兩三個學生。這就加强了敎師的責任感和學員的積極性。山西晉華紡織廠的技術人員戎林揚已經八年不上車了,爲了能够回廠後推行新工作法,這次學習中也上車和工人一道學習。現在他已經能看八台普通布機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玲弟
相关人物
耿春梅
相关人物
郭金玲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新華社
相关机构
山西晉華紡織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