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屈原」改編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705
颗粒名称: 評「屈原」改編本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2月02日登载了評「屈原」改編本。
关键词: 屈原 改編 主題

内容

配合當前政治任務,就以前成功或成名的劇件,加以通俗化,改編成適合於用戲曲形式演出的劇本,以補救戲曲劇本的創作飢荒,這是用力少而收效大的劇改辦法之一;吳地先生掌握了這一點,就郭沫若先生名著「屈原」,改編成適合越劇上演的形式,使本市三個劇團一再地上演,這是很値得佩服的勞作。但也就在這個改編本中,存在着一些問題,現在提出來,供吳地和其他搞戲改的同志們參考,倘若有機會再上演這個劇本,希望加以斟酌,想來對改戲、對觀衆都是有益的。
   第一,是主題上的問題。這個戲在現在改編,理應是爲了配合抗美援朝,以屈原的愛國主義反暴秦侵略意義,來敎育我們羣衆的。如果是這樣,那就必須使以屈原爲首的「合縱」抗秦反侵略主義和以南后爲首的「連橫」降秦的投降主義之間的鬥爭,明確起來,而我們是站在屈原這方面的。這個愛國主義反侵略的主題要求,不特在屈原一方面要組織、表現的很明確。即在南后一方面也必須如此,這就是說我們不能讓不必要的材料混進來冲淡或妨礙了它。改編本對於屈原同南后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就鑄造不够明確。例如,爲鑄造南后的尖刻毒辣死了一個魏美人,而在結合主題要求發揮這一性格時,倒好像同「合縱」「連橫」的政策無關,而只是無謂的妬忌;屈原敎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顯然,他的光明、磊落之中心,是在愛國主義的合縱抗秦政策上,但,在南后誣他爲「調戲」君后時,在第五場對張儀的直接檢舉時,改編本給予這個嗅覺銳敏的愛國詩人的政治感覺是很少的,好像他只是同南后、張儀之流「半斤八兩」,不單政治嗅覺遲鈍,就連魏小臣那樣的政治熱情也沒有似的!這樣,就把郭沫若先生特意爲他寫了戲的愛國詩人,庸俗化到了相當可憐的地步,這是值得很好注意的。我們所要求的,以及屈原本來應有的,是結合當時之實際的,頑强地堅持合縱抗秦以免祖國遭受吳國侵略的熱情,决不是斤斤於私行細節的「劉四駡街」,否則它能給羣衆以什末敎育呢?我們又何須乎化人力物力去上演、欣賞呢?
   第二,是材料組織上的問題。方明德同志提出了魏美人之死的問題、主張簡,這是正確的。此外、同魏美人問題佔了第一場一大半似的,佔了第二場一大半的子蘭同嬋娟,宋玉同嬋娟的兩個調情的場面,到底有什末作用呢?第一,它否定了屈原的敎化功能;第二,它混亂了主題要求,在很嚴肅的氣氛中來了些哈哈大笑——若說怕故事太嚴肅,遷就一下觀眾,則須注意,在魏小臣投河前的慷慨陳詞,在嬋娟當面申斥南后,在武士殺嬋娟同屈原的幾個場合,情態不能說不嚴肅,却每次都得到觀衆的熱烈歡迎,可是,這顧慮是多餘的,而羣衆的欣賞程度是遠跑在改編者的前面了!總之,這個改編本,有許多地方都是不切合主題要求的「多餘」穿插,沒有很好「幫助」主題要求,倒反而引起一片混亂,直接「妨礙」,或間接「冲淡」了主題要求了。
   第三,是詞句翻譯上的問題。不可否認,這個戲是不容易爲觀衆所很好接受的:事隔幾千年,地在長江上游,主人翁又是「楚文化」系統的詩人,論時間,論地點,論風俗習慣,論人物性格,都不是以杭州小市民爲主的越劇觀衆所容易理解的條件,要爭取使觀衆充分(至少要有此希望)理解,就靠改編者底通俗化加工,至少是,在不違背歷史情况,同不歪曲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儘可能地、就原詞原語加以翻譯,這是改編歷史劇最起碼的要求。但,改編者在這方面的工作很差,例如:第四場羣衆招魂時所唱的「姱女唱兮容與………」,第七場幕後唱(屈原在台上做雙簧)的「我願和雷同爆炸共呼嘯………」,都應該是有了若干古典文學修養的,拿到書房裏細細體會才能理解的「文章」。觀衆一再反映(我看過兩次,就碰到兩次)「不懂」,這是應該的——老實說,我聽了兩次都不懂,現在讀了說明書才懂。還有:屈原之所以値得搬上舞台做爲敎育我們廣大人民的典型範例,值得鼓勵人民向他去學習,是因爲他底思想、行動,是符合人民的意志和要求,而在全戲裏也時刻表現了這一點惹惱屈原該不是羣衆,而是以南后爲代表的那些投降主義者,但,在第四場鄕隣爲他招魂時,他却駡了這樣的句子——「把鳳凰說成鷄,把雲龍說成是蚯蚓………」!不錯,郭沫若先生在重慶僞軍委會是可以用這樣句子的,改編本在今天上演,字句可以懂,意義就很難理解了。
   自然,這裏所舉出的只是幾個大端,沒有經過詳細的研究,也沒有再讀郭沫若先生的原本,這是不很好的;但,只就這幾點,我們可以知道,改編者從事這個工作,事先沒有經過愼重的考慮,對觀衆——也就是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還不够,我們希望這種工作態度,以後能得到改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吳地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屈原
相关人物
張儀
相关人物
魏小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長江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