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華東局關於土地改革後農村工作任務的指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531
颗粒名称: 中共中央華東局關於土地改革後農村工作任務的指示
其他题名: (已經中共中央批准)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2月1日当代报登载中共中央華東局關於土地改革後農村工作任務的指示。
关键词: 中共中央華東局 農村工作 指示

内容

一、
   土地改革完成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在繼續擴大和深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基礎上,提高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政治覺悟,加强民主建政,以鞏固土地改革的勝利,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一一、
   農民在分得土地之後,擺脫了封建束縛,有了放手發展生產的可能,但在部分農民中曾產生怕『冒尖』的顧慮,阻礙着生產積極性的發揮。因此,各地應廣泛深入宣傳發展農業生產的十大政策,並切實予以貫徹,使農民明確認識人民政府對於農民的經濟利益,對於農民原有的及在土地改革中分得的土地財產,對於農民的勞動所得及其他合法利得是堅决保護的,是不容許任何人侵犯的。
   目前在農村中為了有效地消除農民的顧慮,動員農民積極生產,並加强農民中的愛國主義敎育,必須將『勞動發家』的口號與『愛國增產」的口號結合起來。應使農民了解:今天能够在自由平等的條件下進行勞動生產,是全國解放、土地改革勝利及取消了封建束縛的結果;同時,應使農民了解:今後必須積極保衛祖國和鞏固發展人民的勝利,勞動發家才有保障,那種只顧個人勞動發家而不顧國家利益的思想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因為土地改革只是廢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並未廢除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並在某種範圍內還爲賢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因此,在新民主主義階段,富農經濟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發展是不可免的。同時,因爲新中國的人民政權是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人民政權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富農經濟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發展也是不可怕的。所以今天我黨採取允許富農經濟存在的政策是正確的。
   但我黨不是聽任農村經濟隨着老的資本主義道路去自流發展。我黨今天對農村經濟的領導和提倡的方向,乃是毛主席所指示的:『組織起來』的方向,是『由個體逐步走向集體」的方向,是幫助農民『在自願的原則下,逐漸地組織在農業生產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社之中』的方向,這乃是『由窮變富的必由之路』。因此,一方面,堅决保護和鼓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又耐心地教育和引導農民組織起來,逐步地引向合作社方向發展的道路,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階段我黨農村政策的出發點。
   三、
   各級黨委應從當地實情出發積極組織和領導廣大羣衆的愛國增產運動,保證粮食、工業原料以及外銷物資的增產,力求接近、或達到、或超過戰前農業生産水平,除要求更好地完成今年的農業生產任務外,應利用今年秋、冬兩季充分完成有關明年農業大生產運動的一切準備,爲爭取一九五二年的豐收而奮鬥。爲達到此目的,必須採取下列各種具體措施:
   第一、農村中一切工作都必須照顧生產季節,不誤農時,作到不荒一畝地。在組織和領導農業生產中,必須首先幫助在土地改革中獲得土地的貧僱農,同時要緊密地團結中農,切實保護中農的利益;必須切實幫助烈、軍屬代耕及設法替貧苦工屬解决勞力困難,並使鰥、寡、孤、獨戶能够適時耕種;必須督促地主、二流子積極生產;對於富農也應很好地敎育他們,使他安心生產;對於貧苦農民在分得土地後關於種籽、肥料、農具、耕畜、口糧等困難,應從鼓勵農民自身節約、提倡自由借貸及運用政府貸款等方法中去求得解决。
   第二、加强經濟作物區的生產指導。保證棉、蔴、菸、茶、絲等經濟作物及稻穀、小麥、大豆等商品糧食的生產。應堅决貫徹中央獎勵主要工業原料作物生產的政策,保證合理比價,簡化收購手續,保證收購和運銷,實行按級給價,禁止壓低等級收購。貿易公司和合作社應及時供應這些地區農民所需的生活資料及生產資料。各級領導機關對不同作物地區應進行不同指導。凡人民以經營林業、漁業、鹽業為生的地區,當地黨與人民政府也應以此為主進行指導。
   第三、加强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例如領導農民改進農具、發展水利、選育良種、精耕細作、積肥施肥、發展牧畜、防除畜疫與病蟲害、護林育林,特別是領導農民與水、旱、蟲、病等自然災害作鬥爭,有計劃地供應肥料、農具和防治病蟲害的藥械,總結與推廣農民增產的經驗,則是改進農業達到增產的基本環節。各種不同規模的農業展覽會應提倡舉辦。獎勵勞動模範及組織生產競賽應據情推廣。各地農場應與當地勞動模範、勞動互助組進行經常聯系,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提高農業科學知識。
   第四、必須有計劃地興修水利,大力進行防洪與灌溉工作。對屢爲災害的河流及雨後易成澇災的地區,應繼續貫徹治理,以逐漸消滅水災。對有水源可資利用的地區,應大力發展灌溉事業,普遍進行打井、挖塘,以防旱災。對堤防閘壩等工程應加以切實保護,以防破壞。
   第五、應十分重視推銷土產工作,定期召開土產會議,並採取通過合作社、貿易公司、國營商店大力購銷及鼓勵私商下鄉購銷等方法去推銷土產。
   等六、爲了滿足農村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生產工具及農產品加工等等方面的需要,應有計劃地、有領導地恢復、發展和改造各種手工業,特別應注意扶持製造農具的鐵工、木工、竹工等手工業及有計劃地指導農民副業生產等。
   第七、爲了貫徹中央查田定產工作的指示,及鼓勵農民的生產情緖起見,老區應在一、二年內完成固定產量,新區應爭取在一年以內初步查實田畝訂定產量,並爭取在二、三年內固定其產量,保證合理負担政策的贯徹。
   第八、省、縣銀行工作應以主要力量開展農村金融工作,發展農村信貸業務,幫助農民從各方面解决資金困難,推進農業生產,並大力協助合作社事業的發展。
   四、
   必須堅决貫徹毛主席『論合作社』、『組織起來』等指示的原則,普遍地組織勞動互助組,建立以推銷土產爲中心任務的各種合作社組織。組織勞動互助和發展合作社,是在今天條件下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勞動效率,使廣大農民富裕的基本辦法。但今天農民的組織起來,還是以個體私有經濟為基礎的,因此不是否定和限制農民的私有財產,而是保護農民的私有財產,以便鼓勵其積極勞動生產。那種强迫命令脫離羣衆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危險的。同時又必須認識今天農民的組織起來,在發展生產並使農民認識集體勞動的優越性等方面又是爲將來農業集體化準備條件的。因此對互助合作事業採取消極等待態度,也是不正確的、錯誤的。我們必須『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領導農民組織起來』,既要反對任何脫離羣衆的急性辦法,又要防止聽任自流的等待觀點。爲了貫徹實現組織起來這個方向,必須進行下列工作。
   第一、應根據當地條件、生產需要、羣衆習慣,有步驟地按照自願結合、等價交換、民主管理等原則,普遍地組織勞動互助組。組織互助合作的基本方法是『耐心說服」和『典型示範』,絕對不許强迫命令。要在互助中做出增產的實例去影響農民,使農民懂得互助比單幹能更好更多地增加生產,能使一切參加勞動互助組的人更快地走向富裕。互助組的發展過程應是從小到大,從低級到高級,從臨時性到固定性。應從農忙時主要勞動互助做起,並逐步結合戰勝自然災害,發展副業,提高生產技術,及利用農閒為農忙進行準備等,以逐漸克服農村生產互助的季節限制,使互助組逐步鞏固擴大成為長期的固定的組織。在互助運動已有基礎、羣眾已有豐富的互助經驗、而又有比較堅强的領導骨幹的地區,在羣衆自願條件下,應有領導地、有重點地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第二、應建立以推銷土產爲中心任務的各級合作社組織。新區合作社應繼續以經濟作物區爲重點,有陣地地向前發展。對老區的合作社,應有重點地加以整理和提高。對一般農業區已有的合作社,應繼續整理和發展。對重要工業原料及外銷物資,力求大部以至全部經過合作社收購,直接交給國家。合作社應特別注意為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服務,供給社員羣衆所需的生產資料及推銷土產的工作,積極舉辦信託存實業務,並進行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典型試驗。對基層社的建設,必須貫徹下列原則,即:全心全意爲羣衆服務;入社退社自由自願;實行民主管理及健全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必須加强對合作社的領導,並切實幫助其解决各種困難。
   第三、應敎育農村中的黨員,積極地、大公無私地領導農民努力生產,並在組織勞動互助和發展合作社的事業中起模範作用。應使農村全體黨員了解:不走舊社會剝削他人的老路,而走組織勞動互助組和組織合作社的新路,這不但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產,使自己和大家都能更快地富裕起來,而且也可以不要採取僱工剝削他人的辦法,以保持共產黨員的純潔。如個別黨員要繼續單幹,亦不應强迫他們參加互助組織;如個別黨員有多餘資金,應指導他們添置和改進農具,以提高農業生產;如個別黨員要僱工,應說服他們參加勞動互助組,以解决勞動力不足的困難。應向他們說明:作爲一個人民,政府是允許他僱工的,但作爲一個共產黨員,如果剝削僱工,把自己變成一個直接剝削者,則是違反黨的原則的。至於在過去土地改革後因勞動生產上升而僱工成爲新富農的個別老區農民成份的黨員,應按照中央組織部規定的原則,根據具體情况處理。
   第四、爲了敎育農民,使其了解集體經營和進步技術的優越性,各省(區)、各專區、各縣均應舉辦不同規模的國營示範農場。各省(區)、專區、縣對現有的技術推廣性質的農場亦應加强領導。
   五、
   爲適應土地改革後農民羣眾迅速增長的文化要求,應以抗美援朝的愛國主義敎育,及提倡農業科學知識與逐步掃除文盲為中心,系統地展開農村文化敎育工作。對各地現有的民校、識字班、黑板報及農村劇團等,應加强指導。各地應提早編訂冬學敎材,訓練冬學師資,以便今冬普遍開展冬學運動。各地區、鄉小學,縣中學應有計劃地吸收工農子弟入學。農業學校的敎育方針應與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相結合)應利用農閒季節有計劃地開辦勞動模範訓練班,以利傳播生產經驗,推廣農業科學知識。應逐步推廣農村的衛生工作,向羣衆進行預防疾病的衛生敎育。對於農村中嚴重的地區性的疾病和急性傳染病,應指導西醫,團結中醫,組織醫療隊,進行預防和治療。應有計劃地建立區一級衛生所和組織醫藥合作社,逐解决羣衆對疾病的預防及藥品供應的困難。
   六、
   應有計劃地進行民主建政工作。爲便於人民府聯系羣衆及人民管理政權,各地應利用秋冬農隙,實行劃小區、鄉。應定期召開縣人民代表會議和召開以農民代表會議爲基礎的區、鄉的人民代表會議,使之成爲經常制度。應吸收廣大農民幹部參加政權工作,並健全縣、區、鄉各級人民政府委員會,鄉人民政府尤應廣泛吸收農民幹部參加各種經常的與臨時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應定期改選區、鄉人民政府委員會,並定期向人民作工作報告,以便接受人民的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改善幹部與衆的關係。應注意整理和發展民兵,加强農民協會、靑年和婦女等羣衆團體的工作,以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羣衆基礎。
   七、
   應有計劃地訓練區、鄉幹部和土地改革運動中所湧現出來的廣大農民積極分子,有計劃地培養和團結農村基層領導骨幹。對農民積極分子應廣泛進行共產主義與共產黨的敎育,然後經過系統考查並吸收其中適合黨員條件的分子入黨,建立新區農村黨的支部。在已有黨的支部的地區,則應按照中央决定進行整黨的工作。
   八、
   一切尚未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區,仍應依照預定計劃繼續進行土地改革,以便在結束土地改革後全面轉向發展農業生產。
   九、
   在土地改革完成後,必須繼續鞏固和發展農村工作,因此各地黨委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不應削弱,對現有農村工作幹部應在當地幹部已經培養出來並能代替工作後,採取陸續抽調辦法,以免脫節。地委以上各級黨委的農委應當加强,以便黨委在加强城市工作領導時,同時能兼顧農村工作。
   中共中央華東局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四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共中央華東局
相关机构